吉林大學張冬課題組:竹子衍生多孔碳作為鋰/鈉-硒電池正極材料

2020-09-02 材料分析與應用

成果簡介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和電網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逐漸增加,傳統的鋰離子電池(<300 Wh kg-1)無法滿足市場的發展,鋰/鈉-硒電池因其相對較好的電導率(10-3 S cm-1)和高理論比容量(675 mAh g-1)而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然而硒的利用率低,庫侖效率低以及由於聚硒化物的溶解和循環過程中明顯的體積變化(約180%)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鋰/鈉-硒電池體系的商業化應用。如果可以有效緩解甚至解決這些問題,鋰/鈉-硒電池的電化學表現將會極大的提高。

本文,吉林大學張冬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Porous Bamboo‐Derived Carbon as Selenium Host for Advanced Lithium/Sodium–Selenium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電化學反應過程中氧化還原反應的穩定性,利用竹子作為原材料,氫氧化鈉作為活化造孔劑,製備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積和孔體積的多孔碳材料((PBC)),有效緩解了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硒的溶解以及體積膨脹等問題。Se / PBC電極在Li-Se電池在15 C和Na-Se電池在10 C時也具有出色的長期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優異的性能歸因於PBC的特定3D結構和高電導率,這顯著抑制了穿梭效應並增強了反應動力學。在此,不僅展示了竹子在儲能系統中的巨大應用潛力,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和低成本策略來提高鋰/鈉-硒電池的性能。


圖文導讀

圖1、Se n / PBC複合材料的實驗製備過程示意圖。


圖2、a)XRD譜圖和b)體Se,PBC和Se 50 / PBC的拉曼光譜。c)SEM圖像,d)TEM圖像,e)Se 50 / PBC 的高解析度TEM圖像。f)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鏡圖像和g–i)Se 50 / PBC 的C,Se和O的相應元素映射。


圖3、a)PBC和Se 50 / PBC的N 2吸附和解吸等溫線,b)孔徑分布(Horvath–Kawazoe和Barrett–Joyner–Halenda)。c)Se 50 / PBC的熱重曲線。d)從Se 50 / PBC 獲得的高解析度Se 3d XPS光譜。


圖4、a)在最初的三個循環中,Se 50 / PBC的CV 在0.1 mV s -1。B)放電充電曲線和c)的Se循環性能50以0.2C d的電流密度/ PBC)速率性能和e)硒的0.5℃的循環性能50 / PBC鋰硒電池。


圖5、a)在最初的三個循環中,Se 50 / PBC的CV 在0.1 mV s -1。B)放電充電曲線和c)的Se循環性能50以0.2C d的電流密度/ PBC)速率性能和e)硒的0.5℃的循環性能50 / PBC的Na-Se電池。


小結

綜上所述,以多孔碳為基料,通過簡單的方法,設計併合成了一種先進的鋰/鈉-硒電池正極複合材料。這種性能的改善歸因於其獨特的大比表面積和大孔徑的三維PBC結構,不僅有利於Li+/Na+離子的傳遞,而且可以緩衝循環過程中體積的變化。這項工作為將竹子轉化為有用的碳基材料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為開發鋰/鈉-硒電池用先進碳基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可持續和經濟的方法。

文獻:

相關焦點

  • 英國研大學合作打造出高效鋰硒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因壽命長、比功率和能量密度高,被視為最有前途的下一代電池技術。然而,隨著電動汽車等新興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鋰硒電池因具有高理論容量和非常高的導電率,被認為是鋰離子電池的真正替代品。
  • 郭玉國課題組Adv. Mater. : 正極補鈉技術助力高性能鈉離子全電池
    目前鈉離子電池中使用的硬碳負極普遍存在首圈庫倫效率較低的問題,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碳負極會消耗正極材料中有限的鈉以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正極材料中鈉的不可逆消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鈉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之一。研究發現通過正極鈉補償可有效解決鈉離子電池中鈉不可逆消耗的問題,而且這一策略在工程化生產中也易於實施。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的需求不斷增長,需要具有大電荷存儲能力和更快動力學的電極材料。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此外,鈉電池材料的新進展使得能夠採用一些不含稀有元素(如Li、Co、Ni)的高電壓和高容量正極,從而為低成本的NIBs提供了有效途徑,使得其在能量密度上可與鋰電池相媲美,而又能夠同時服務於大規模電網儲能的需求。
  • 液體鋰硫和鋰硒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 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
    (圖源:greencarcongress)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鄭州大學、清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聯手開發液體鋰硫和鋰硒電池系統(簡稱SELL-S和SELL-Se)。
  • 人民網:南開大學「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1 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結構及反應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 (記者 朱虹)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團隊在利用CO2呼吸的室溫可充鈉-二氧化碳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溫鈉-二氧化碳電池」(Rechargeable Room-Temperature Na-CO2 Batteries)為題,在《德國應用化學》(
  •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中國有色金屬2018青年科技論壇」
    中南大學 副教授報告題目: 面向鋰離子電池的鎳鈷資源功能導向材料化冶金(11) 範川林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員報告題目: 廢舊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流態化氫還原(12) 宋建勳 鄭州大學 副教授報告題目: 二氧化鈦在熔鹽中的熔解行為研究(
  • 南京師大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鈉離子電池由於鈉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富儲量(2.3 wt%),一直被視為將來能夠替代鋰離子電池用於大規模儲能的新型二次電池技術之一。近幾年來,與鋰、鈉同族的鉀離子電池也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因此,鉀離子電池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種新型儲能電池體系。然而,在電極材料中的K+半徑(1.38Å)比Li+(0.76Å)和Na+(1.02Å)更大,許多適合嵌鋰/鈉的材料變得難以嵌鉀或因脫嵌過程體積變化過大而變得不穩定。因而對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篩選變得更為苛刻,卻又至關重要。近幾年,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目前,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合適的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
  • Advanced Materials:新型高性能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有機檸檬-硫
    目前,基於鎳和鈷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比容量低(小於250 mAh g-1), 同時鎳和鈷資源緊缺,環境毒性較大,因此傳統的商業化鋰離子電池存在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和環境毒性大等缺點
  • 鋰電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製備方法簡述
    二、磷酸鐵鋰作鋰電正極材料與其他鋰電池正極材料相比,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鐵鋰更具有安全、環保、廉價、循環壽命長、高溫性能好等優點,是最具潛力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之一。安全性能高磷酸鐵鋰晶體中有穩固的P-O鍵,難以分解,在過充和高溫時不會結構崩塌發熱或生成強氧化物,過充安全性較高。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科技日報南京12月6日電 (通訊員 崔玉萌 記者張曄)鋰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採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
  • 南開大學等: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本文要點 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HPCMs)在吸附/分離、有機催化、傳感和能量轉換/存儲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碳前驅體的選擇是製造具有特定用途和功能最大化的高性能HPCMs材料的關鍵。在這方面,作為前驅體的聚合物因其通用的分子和納米級結構,可調節的化學組成以及豐富的加工技術(這些技術結合固態化學作用,可以在整個碳化過程中得到保持)而產生了廣闊的前景。 南開大學王鴻與國外研究人員合作在《Chem.
  • Energy Mater: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的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高速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 具有超疏水鋰保護層的鋰空氣電池
    儘管近年來對鋰空氣電池的研究已取得了逐步改進,但大多數先前的研究仍集中在真正的鋰空氣電池,必須在環境空氣中啟用電池操作。通常,Li-O2電池的理想反應基於Li2O2的形成和分解,當切換到環境空氣時,CO2,H2O和N2可能與Li2O2反應,鈍化鋰金屬負極,並加速鋰空氣電池的降解。正極中的副反應會導致副產物(即LiOH和Li2CO3)的積累和電池在循環過程中的極化。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研究的關鍵是確保使用 Li2S 作為正極的電池的長期 可靠性以及提高 Li2S 的利用率,並且負極材料需要與正極材 料相匹配:Li2S 可匹配石墨或矽(Si)的混合材料;S8匹配金屬 Li 或其合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1)通過材料複合抑制穿 梭效應,並減小電極膨脹:如硫 / 碳複合(包括碳纖維管、石墨 烯等材料)、硫 / 聚合物複合、硫 / 金屬氧化物複合等;(2)鋰硫電池的電解質的研發;(3)通過濺射、表面包覆、合金化、鈍化等方法對鋰金屬負極進行保護。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基於可逆電化學反應運行的可充電電池技術被認為是理想的能源存儲系統。目前,鋰離子電池(LIBs)以其高能量密度和優越的循環壽命在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然而,有限且不均勻分布的鋰資源阻止了鋰離子電池進一步大規模的儲能應用。相比之下,鈉離子電池(SIBs)由於其成本效益和豐富的鈉資源,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電網規模儲能技術,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 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成果簡介 生物質衍生的多孔碳材料是用於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項工作為使用富含金屬的設備作為製備用於電化學能量轉換和存儲應用的多孔碳材料的來源鋪平了道路。
  • 崔屹教授:新型石墨烯材料作為鋰負極載體 大大改善電池循環壽命
    打開APP 崔屹教授:新型石墨烯材料作為鋰負極載體 大大改善電池循環壽命 發表於 2019-04-12 10:41:57 最近
  • 劍橋大學突破鋰空氣電池瓶頸,一次充電可開650公裡
    該動力電池為鋰空氣電池,高比能量鋰空氣電池是未來大容量純電動汽車潛在的動力電源技術之一,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可查資料顯示,由於空氣鋰電池的充電動力學速率低限制了其實際性能的提升,導致其過電位高、循環性能差、電流密度低、電極材料不穩定、電解質分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