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厄瓜多 看見海獅在長椅打盹 海鬣蜥在街頭踱步

2020-12-05 環球網

位於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曾經因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駐足探究物種差異而聞名遐邇。近年來,加拉帕格斯群島的生態系統因全球變暖而受嚴重衝擊,一些獨特物種恐遭滅絕威脅。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加拉帕戈斯群島從火山中誕生。每座島嶼各具特色,島上草木茂盛,各種生命隱藏其間。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從島上的野生動植物中得到啟示,改變了人類對地球生命的整體理解。

加拉帕戈斯群島面積達13.8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之一。這片島嶼擁有超過2900種物種,其中許多都為這一區域獨有。

因為缺乏大型捕食者,島上的絕大部分動物都沒有天敵,所以對周圍環境的警惕性非常低。皮膚如礁石般粗糙的海鬣蜥與遊客共享街道,在長椅上打盹兒的海獅也絲毫不介意人們抓拍它憨態可掬的樣子。

然而,表面上的平靜和諧卻在逐漸發生變化。

央視記者 廖軍華:當地居民告訴我,生活在加拉帕戈斯,不論什麼季節出門,都要攜帶兩樣東西。一樣是防曬裝備,而另一樣則是雨具。因為這裡的天氣變得越來越變幻莫測,此刻的晴空萬裡或許會在一瞬間變成傾盆大雨。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說,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約為14.68攝氏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工業化前基準線高出近1攝氏度。氣候變暖給全球生態系統逐漸造成影響,加拉帕戈斯群島或也無法倖免。

紅樹林蒼頭燕雀是大名鼎鼎的達爾文雀的其中一種,它的生存岌岌可危。

查爾斯達爾文基金會加拉帕戈斯研究站科學部主任 瑪利亞巴瑞甘:目前(在加拉帕戈斯)只有約100隻紅樹林蒼頭燕雀,它們處於瀕危的境況與寄生蠅的出現不無關係。寄生蠅以雛鳥為食,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有可能使這些寄生蠅的繁殖速度加快,從而使紅樹林蒼頭燕雀的繁殖受到負面影響。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寫道:「我想恐怕再也沒有人比我對物種滅絕更加驚奇了。」觀察人士提示,如果再不採取有效舉措,或許會有更多的獨特物種面臨滅絕危機。

政府多舉措拯救加拉帕戈斯環境

據加拉帕戈斯群島聖克魯斯政府消息,當地將於今年2月26日起全面禁止一次性包裝的啤酒及汽水等飲料登島及在島上銷售,這也或將成為厄瓜多當局禁止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生物圈保護區使用帶有手柄的塑膠袋、吸管和塑料瓶後的又一項保護當地環境的重要舉措。

當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理事會的研究員在當地雀類的巢中,以及海龜和信天翁的胃中都發現了塑料垃圾時,他們知道人類正在改變加拉帕戈斯這一原始生態系統。

加拉帕戈斯群島聖克魯斯政府環境處處長 馬裡奧皮烏: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海洋的塑料分解成顆粒,而問題的嚴重性就在於,它們分解成顆粒後,進入到食物鏈中。小魚吃了遭到塑料顆粒汙染的海藻,大魚再吃這些小魚。以此類推,現在已經直接對我們人類的健康造成影響。

據估計,每年高達13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其中至少有50%的垃圾是由一次性塑料組成的,而這些塑料會在環境中存留至少500年。

央視記者 廖軍華:在垃圾處理中心我找到了這樣一個塑料的飲料瓶,上面的產地寫的是秘魯,這顯然不是加拉帕戈斯本土的產物。據了解,僅在去年一年,群島及其周圍就收集到了200噸的塑料垃圾。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塑料垃圾幾乎全部都來自於其他地方。

根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數據,2018年有約28萬人訪問了群島,這一數字比十年前翻了將近一番。在加拉帕戈斯,約90%的居民直接或間接從事與旅遊相關的工作,而他們的平均收入也明顯高於厄瓜多的其他地區。毫無疑問,遊客的到來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也不可避免地製造了更多垃圾。

當地居民說,群島的生態遭到破壞和威脅,他們絕不會袖手旁觀。除了積極參加清理海洋垃圾的行動外,當地政府正在努力實施對廢物的有效管理。每家每戶都需要將垃圾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機垃圾等進行分類,違者將接受罰款。

加拉帕戈斯群島聖克魯斯政府環境保護專員 艾倫:我們島上對固體廢物的回收率已經超過了50%,在厄瓜多全國範圍內都位居前列。

此外,當地政府還在中小學中加入環保課程,倡導減少生活垃圾,拒絕浪費及推動循環利用等。

相關焦點

  • 一腳在北半球、一腳在南半球,以赤道為名的國家 厄瓜多
    厄瓜多,也許聽起來陌生。那麼「巴拿馬帽」是否耳熟能詳?被形容為全世界最美的草帽,輕盈透氣的巴拿馬帽其實並不產自巴拿馬,而是南美洲面積最小的國家──受到赤道橫貫,因赤道命名的厄瓜多。深受歐美紳士名流喜愛的巴拿馬帽,一頂一頂皆由手工編織。它猶如厄瓜多國寶,為厄瓜多帶來了經濟收入和工作機會,但卻因為帽子由巴拿馬港運送至世界各地,造成了令人扼腕不已的命名誤會。
  • 海鬣蜥被魚群圍困海底,嚇得不敢爬動,海鬣蜥長得很兇狠卻很溫順
    在蜥蜴動物中,蜥蜴作為一種冷血爬行動物,在具有體型優勢時,捕食也非常兇猛的,但海鬣蜥卻偏偏是食素的,長得很兇猛,個性卻溫順。在科隆群島附近海域中,曾拍攝到:一隻體型龐大的海鬣蜥被魚群圍困海底,嚇得不敢爬動,非常害怕的樣子。
  •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主人——海獅(高清組圖)
    海獅三三兩兩地在聖克裡斯託巴(San Cristobal)島的碼頭上休憩    新華網基多2月16日電(記者 梁君茜) 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俗稱龜島,動植物物種極其豐富,有「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之稱。1535年,西班牙人第一次來到這裡時,發現島上到處都是巨大的象龜,就給這個群島取名為「Galapagos」。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參觀了群島後,從中得到感悟,為《進化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鮑魚與海鬣蜥的介紹
    海鬣蜥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岸上,棲息著一種和史前動物長得非常相像的爬行動物,乍一看,它那古怪的樣子著實令人生畏。有人把它稱做「龍」,但其實它並不是龍,而是海鬣蜥。海鬣蜥是世界上唯一能適應海洋生活的鬣蜥,它和魚類一樣,能在海裡自由自在地遊弋,它喝海水,吃海藻及其他水生植物。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共分7種。這種爬行動物的身軀比較長,最長可達150釐米以上。
  • 海扇蛤中的傳奇——加拉巴戈海扇
    在海扇蛤的家族中有一種被稱為海扇蛤中的傳奇,因其特有的顏色和碩大的個頭加上生長在沙質斑塊上、水流湍急、水溫季節性變化極為劇烈的環境裡而得名,它就是加拉巴戈海扇蛤
  • 海鬣蜥竟會「縮骨大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科學家新發現一種正常、健康的成年物種海鬣蜥身體竟然可以收縮,越長越小,而後不久又能繼續長大。難道動物界有懂得「縮骨大法」的物種?  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家馬丁•威克爾斯基注意到,其研究近20年的加拉帕哥斯群島海鬣蜥(Galapagosmarineiguanas)的身體似乎一年一年都在發生變化時,他並不十分相信這一結果。
  • 探訪南美厄瓜多 唯一建都在赤道的國家
    每次有朋友到厄瓜多,記者就會帶他們去看基多西北郊25公裡處的景點。號稱「地球中心」的赤道紀念碑就設在此處。這座花崗巖築成的紀念方碑高30米,頂端是一個碩大的地球儀。一條代表赤道的橙色標線越過碑身,向方碑兩端延伸出去。從這個端點開始,一個達40076公裡的大圓圈,將地球分成南北對等的兩半。碑體的東面刻著赤道的方位:經度78°27′8″,緯度0°。
  • 海鬣蜥,最奇怪的爬行動物,不吃肉吃海底植物
    海鬣蜥生活在海島上,他們體型和其他陸地上的蜥蜴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最奇怪的爬行動物,他們不僅生活在海裡,還不吃肉,他們吃海底的植物。 他們像不像尼斯湖水怪?從下面拍攝的話,確實看著挺害怕的。海鬣蜥不是靠腮呼吸,是靠肺,所以他們在海底呆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就在30分鐘左右,每隔一段時他們就得上浮到水面呼吸。 海灘上的海鬣蜥,是不是由中外星人入侵的感覺? 紅石螃蟹跑到海鬣蜥的背上,撿死皮吃,對於螃蟹來說有吃的,對於海鬣蜥來說是情理皮膚服務。各得其所 近照下,是不是很酷?聽說外國人很喜歡樣奇葩動物,他們敢養海鬣蜥不?
  • 海洋世界科普:很難搞 海鬣蜥的生存獨白(圖)
    我叫海鬣蜥威廉,「鬣」這個字兒挺複雜,念「獵」。我們長得超出了人類的審美觀能夠接受的範圍,所以,那位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第一次見到我們的祖先時,稱我們為「黑暗的魔鬼」。嚇人的外貌幫了我們,讓我們長期躲過了人類的侵略;當然,這也讓我們變得對危險反應很遲鈍。
  • 「物種」海底哥斯拉,其實還真是吃素的-海鬣蜥
    (篇外話:其實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Plaza Sur 小島上,還隱匿著另外一種鬣蜥,就是海鬣蜥與陸鬣蜥的混血兒,它們都是雄性海鬣蜥與雌性陸鬣蜥的寶寶,而這種混搭的情況目前只發現在Plaza Sur 小島會發生。混血兒們繼承媽媽的強大基因多一些,它們雖然擁有與海鬣蜥爸爸一樣長長的爪子,但卻和媽媽一樣生活在陸地上不會下海。混血兒們的情況還有待研究,此處就不多介紹啦。)
  • 「趣聞冷識」看完你會喜歡它——走近「地獄惡魔」海鬣蜥
    海鬣蜥要問著有《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最討厭什麼動物,那想必是他在科隆群島發現的海鬣蜥。達爾文不吝筆墨,形容海鬣蜥為「世界上最笨拙、最令人噁心的蜥蜴」,還稱它為「來自地獄的惡魔」。這位惡魔究竟長什麼樣子,能讓閱物無數的達爾文都不忍直視?讓我們來一起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