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宏超
十幾年前,百度搖晃著手中的魔法棒,通過音樂下載攫取了大量的金礦,並一舉成為中國搜索行業的霸主乃至網際網路行業的三座大山。
但在今天,在線音樂只有幾十億的市場,和龐大的聽眾市場簡直不成比例。更怕的是產業鏈條中的幾方正在陷入零和博弈:最上遊音樂人受制於盜版泛濫,無法獲得符合身價的收入,不得不選擇轉行或者提供水平更低的音樂;出版公司無法獲得正常的版權收益,包裝藝人的投入不得不降低;在線音樂網站要花錢購買版權,但卻無法通過音樂下載獲得收益。而消費者更是陷入兩難境地,有錢未必能買到好音樂,免費的音樂市場上卻充斥著粗製濫造的產品。
這並不正常,於是很多網際網路企業在和音樂版權人一起大喊音樂收費的口號,但現在看起來還並不成功。
撬動行業的小蝦米
2013年6月5日,蝦米音樂網對外宣布,從這一天起,包括蝦米、百度音樂、QQ音樂、酷狗、多米、酷我在內的音樂網站,將試行音樂下載收費。
這個故事看起來更像是蝦米的獨舞,在這一天過後,大多數在線音樂網站依然在提供免費音樂下載服務。即便是蝦米,也坦承原免費服務可繼續使用,且所有在線試聽服務都屬於免費範疇。
但在蝦米網CEO王皓看來正版化以及收費化必然是在線音樂網站未來的發展趨勢。
今年5月蝦米網推出VIP服務,用戶付費比率達到千分之五,以蝦米現階段2000萬的用戶數積累來看,已經有多達10萬的用戶加入到了付費的行列,王浩對網易科技表示:「如果付費的比例能上升到5%,國內整個音樂市場會達到百億規模,
在王皓看來,蝦米想要改變音樂產業鏈的版權規則,讓產業鏈上遊的生產方音樂人真正賺到錢,音樂人平臺就是接下來的第一步嘗試。
這個已於五月份上線了測試版的產品預計將於七月份正式發布。在蝦米舉行的一場小型媒體溝通會上,王皓解釋了這一產品對於蝦米以及音樂行業的意義。
音樂人平臺目前主要面向獨立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人。申請成為蝦米音樂人後,他們的自有版權音樂將通過蝦米平臺獲得推廣並取得收益的100%,蝦米暫不參與收入分成。利用該平臺,音樂人可以設置單曲售賣價格,在專屬小組與歌迷產生更直接地溝通,獲得唱片、周邊產品或門票展示廣告位,更重要的是音樂人可以在後臺統計表中看到自己音樂的試聽量、下載量、分成收入以及粉絲互動量等各類數據。
王皓說,蝦米網目前不考慮平臺盈利的問題,因為只有將規模做大,才能真正顛覆行業。未來蝦米與音樂人的合作方式會更加多元化,比如扶持獨立音樂人去更多的音樂節,支持他們做商業演出,甚至將他們推薦到唱片公司等,但是蝦米本身不會籤約藝人、涉足相關演藝領域。
但蝦米背後有一顆參天大樹,王浩也表示:「目前基本上還是依靠阿里的注資。」
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沒有大樹的網站們怎麼辦?
百度的魔棒
在十幾年前,這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那時中國音樂人正在享受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據王皓介紹:「中國唱片賣的最好的時候是九十年代,信天遊能賣四百萬張。但是到了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最直觀的改變是,人們再也不是為了聽音樂買唱片,音樂的現狀是唱片的收藏價值遠遠高於使用價值。2003年,當時擁有超過50萬用戶的音樂網站「九天音樂」開始轉型做「收費的正版音樂網站」,根據數據顯示平均每個用戶每月付費30元,這本來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和購買傳統唱片相比用戶花費減少,而音樂網站也成功拿到了收益。但百度隨後推出的MP3搜索服務,讓九天音樂遭到致命打擊。有數據顯示其用戶流失率在90%以上,而音樂應用所產生的流量把百度捧上了巔峰。
說到那段歷史王浩也非常無奈:「在那段時間,整個唱片市場的利益鏈條徹底被打破了。後來呢,所有唱片公司都變得保守。」
九天音樂的前車之鑑讓在線音樂網站看不到希望,任何一家音樂網站,如果進行全面音樂收費下載,其流量必將大幅減少,而現在的在線音樂網站生存的基石正是流量。
無人跟隨
小小的蝦米終究抵不過可怕的習慣。百度音樂99%以上的歌曲還能免費下載,。而QQ音樂的公開說法是:「尚未收到任何政府相關部門的正式通知,QQ音樂目前依然提供免費在線試聽和綠鑽的商業模式。」至於音樂巴士、一聽音樂網等網站,仍全線免費下載。
根據資料顯示,百度音樂此前提供三種質量的MP3下載:128k的隨便下,192k的要登錄才能下,320k的付費下載。而現在,128k、256k、320k都可以隨便下載,只有無損Flac格式才收費。這樣的行為讓人不得不覺得尷尬。
此前業內有眾多媒體曾認為,之所以在線音樂無法採取全面收費的模式是因為消費者不想掏錢。其實在網際網路並沒興起的那些年,很多消費者也願意花費不菲的金錢去購買磁帶和CD,但當網際網路興起後,消費者開始習慣免費的午餐,自然無人願意再為音樂買單。
一個可以類比的對象或許是在線視頻網站,視頻網站也受到了很多類似的衝擊。但隨著視頻行業的逐漸成熟,免費視頻帶動增值服務或者品質更高的付費視頻都逐漸成為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對象。在視頻網站最火熱的時候,熱門電視劇版權甚至也能賣出百萬以上的天價。
這些或許可供在線音樂網站借鑑。更何況,即便所有的在線音樂網站都實行收費,難道人們還就此不聽音樂了?
不過這依然要面臨很多問題,無人跟隨蝦米就說明了音樂網站之間正在陷入一種博弈之中,不收費可能以後會死,收費可能現在就會死。所以,在線音樂網站們還在痛苦的觀望。
錢在哪裡?
國內的版權保護一直受人詬病,音樂領域自然也沒有逃過盜版的魔手。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歐美、日、韓,幾乎所有的試聽網站都不能提供免費下載,網友們可以在線試聽,但要下載就一定要花錢,如果網站提供免費下載,屬於違法。國外的音樂網站也提供各種包月下載服務。
非法下載將受嚴厲懲罰,關於這一點,國內一家媒體2009年的一篇報導可以證明:「美國波士頓大學一名研究生由於非法下載了30首有版權的歌曲,日前被聯邦陪審團判定罰款67.5萬美元。」這名叫喬·特南鮑姆的學生承認,他非法下載和轉發了30首歌曲,分屬四支不同樂隊。聯邦陪審團認定,他「有意非法下載」,侵犯智慧財產權,因此對他處以每首歌曲2.25萬美元的罰款,總額67.5萬美元。
嚴厲的版權規定讓版權方能夠得到足夠的收益。在日本、韓國等國家,音樂版權方在分帳中所佔比例能夠達到90%;在歐美,唱片業的分帳比例也普遍超過70%。而在線音樂網站在其中也有不錯的收益,以iTunes為例,截至今年2月份,用戶從iTunes下載的歌曲總數突破了250億首,如果按iTunes上歌曲的普遍定價0.99美元來算,蘋果公司就能賺到其中近30%也就是80多億美元。王浩介紹了其在不同地區的經歷:「在日本,生產刻錄機的廠商要交一部分錢給版權方面的組織,因為刻錄機有可能會產生盜版。在香港,咖啡店要放音樂,必須提前申請,用多長時間、多大音量都有明確控制。」
目前國內在線音樂網站主要盈利模式為廣告收入、社交類增值服務、下載業務等,但有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這幾部分收入並不多。更可怕的是,近年來版權費用水漲船高,有數據顯示目前酷狗和蝦米版權投入均超過千萬。無法賺錢卻還要大量投入,在線音樂到底何時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