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日益提高,環境汙染的持續加重,各種各樣的社會壓力、情緒煩躁、失眠痛苦接踵而來,身體不堪重負,甚至有時會疑心是不是得了某種疾病,此時一些預防藥物保健食品的出現就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陷。一邊熬著最晚的夜,一邊吃著最貴的補品;一面喝著最烈的酒,一面泡著最濃的枸杞茶,這就是當下某些青年人的現狀,或許不是有多早的就注意養生,但卻是為了尋求一份心裡的慰藉。
保健品不是不能吃,正好相反,正確的認識併科學的食用保健食品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保健品就相當於食物中營養成分的高度壓縮物,通俗地講就是如果你需要每天吃兩個蘋果才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那對於保健品來講,可能就是吃幾個藥片,問題就可以解決,方便食用保質期還長。人體內各種的營養物質都是從食物中獲取的,難免會出現礦物質不平衡,營養物質不全面的情況,而保健品就可以特定的加固某一種或某一方面的營養需求,從而達到體內營養均衡,健康長壽的目的。
但是,物極必反,每一種元素都有著自己特定的含量與作用,太多太少都不可以。舉個簡單的小例子,為了兒童能夠長高,一些父母會讓孩子吃鈣片補鈣,但是鈣補多了也會出現高血鈣症,胃腸道的不良反應等等。所以說,食用保健品未必補充得越多越好,健康合適就行,而攝入過量也有可能成為加速生命消耗的催化劑。
與此同時,市場對保健食品的大量需求也是商人眼中潛在的商機。作為消費者一定要正確地認識,明辨真假,認準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誌。市面上有關保健食品的廣告應接不暇,藥品的功能吹乎的神乎其神,他們傳遞給你一種似乎只要堅持購買並服用便可以尋求長生不老的錯覺,但這極有可能只是商家的一個圈套。
某些「精明」的商人更是會利用老人貪小便宜的心理,引誘他們購買自己生產的三無食品,或者是售賣虛假沒有任何功效療效的「麵團藥丸」。是藥三分毒,更何況是食用一些來路不明的「保健神藥」,所以說為了健康,一定要科學的認識保健食品並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藥品,以免事與願違,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些人還會本末倒置,認為只要服用各種各樣的保健藥品便可以替代食物水果。這更是大錯特錯。保健食品不是治療疾病的藥物,更不能作為獲取生命所需物質的主要來源甚至唯一來源。
保健食品到底好不好,那這就要看每個人把握的度。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需求不同,那麼手中衡量有關食用保健品的尺子便也會不同。在這裡,小編建議大家不要盲目推崇,隨意亂吃,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品,因人而異,也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