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5日訊 「2014年我辭去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血液研究所的工作,跟隨著愛人的腳步來到大慶生活工作,雖然我倆都不是本地人,但是覺得在哪裡都是一樣地幹,只要努力奮鬥都能幹出好成績。」何倩毓告訴記者,當時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自己的決定,但她還是堅持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打拼自己的事業。
出生於1986年的何倩毓是江西人,本科就讀於吉林大學,2007年保送至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進行碩博連讀,2014年入職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在科研上,何倩毓主要從事圍繞保幼激素對昆蟲變態發育調控機理的研究,曾主持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相關研究工作及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關注。在教學上,她為本科生講授生物統計學、為研究生講授分子遺傳學技術課程。2018年,何倩毓入選黑龍江省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萬事開頭難。回想起自己剛來到學校開展科研時,何倩毓坦言那時吃了不少苦,但是也收穫了很多。「當時學校只有自己一人是做這個研究方向,且缺少相關儀器設備,無法有效開展實驗,每天晚上都睡不著,就琢磨怎麼開展工作。後來自己掏錢買一些儀器設備,買不起的我就厚著臉皮去其它實驗室借用。」就是在這樣的奉獻和堅持下,何倩毓做出了一些成果。
「昆蟲的變態發育主要受蛻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調控,相對於蛻皮激素,保幼激素調控昆蟲變態發育的機制探索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何倩毓介紹道,「我們主要利用果蠅這一模式動物相關研究,期望能夠勘破昆蟲『羽化』之謎,從而為農林業上的害蟲防治及益蟲利用提供新的分子作用靶點和理論支持。」目前,其中一個主要研究成果已經證實了保幼激素受體的身份,成功解開了困擾領域長達30多年的疑惑。
「希望能夠在昆蟲變態發育調控機制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並將成果橫向拓展至病蟲害應用防治中,為龍江農林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這是何倩毓的新年願望。她還說:「作為年輕教師,學生對課業的良好反饋給了我很大自信,我會堅持當好他們學習和科研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