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昆蟲「變態」的奧秘

2021-03-01 火車票飛機票專業售票服務


揭開昆蟲「變態」的奧秘
作者:陶詩秀
來源:《中學語文(學生版)》2012年第02期
  為什麼食用植物、能爬行的幼蟲,能羽化成翩翩飛舞的蝴蝶?為什麼汙濁中蠕動的蛆會變成顫翅飛行的蒼蠅?為什麼溝溪水底的水蠆,一下又變成輕盈飛翔的蜻蜓?
昆蟲的這些外觀上相差得如此懸殊的幼體和成體,人們若是不知道它們是從幼體「變態」到另一樣的成體時,就很可能把它們歸到不同的科、目甚至不同的綱裡。  昆蟲的這些「變態」行為,其間究竟有什麼奧秘呢?
要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就必須從胚胎發育談起。昆蟲的幼體是屬於胚胎發育上的暫時停頓階段,是一個早熟的胚胎。它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按照它自己特有的方式,過著完全不同於成體的生活。幼體的生活期可能很短,也可能比成體的生活期還要長,這就要根據與該種昆蟲解剖生理特性有關的幼體生活方式來決定了。幼體有它的許多特徵和特殊的適應器官,一直保持到幼體階段結束為止。幼體的組織結構及所處環境,與成體大不相同,因而它們所進行的活動也大為不同。這一點,對於昆蟲來說是很重要的。譬如說,在昆蟲的生活史中,幼體的生活佔有重要地位,幼體具有驚人的複雜的適應能力。大家知道,成體的壽命常常僅局限於進行生殖活動的幾小時、幾天或幾星期的範圍內而已,但是幼體卻需適應一切可能遇到的生活環境,經歷的時間是一年、幾年,甚至十幾年。例如,蜉蝣僅活一天,交尾後便死亡,可是,它的水生幼體卻得經過三年時間,才能完成幼體階段。
無論幼體的生活期長短如何,都有一個限度。到時候,幼體就會遇到一個導致成體出現的重要關頭。幼體在蛹的狀態下不食不動,在角質殼中或者有時在外面被覆著絲質的小繭中,進行著新組織結構的形式——一種喪失知覺的改造。在這個過程中,它的組織形成了成體器官,最後顯現出來,這就完成了「變態」。於是,由乾燥如死的蛹,孵化出了展翅飛舞的蝴蝶。  長期以來,生物學家們想了解這一不可思議的「變態」現象。完全「變態」的昆蟲具有發育不連續性的特點,而且還有一個由受精卵經過分割作用以後的細胞所形成的特別分區。其中,有些細胞形成幼休的組織、器官以及整個幼體,另一些細胞則存放著,在形態形成時期休息著,而在幼體發育成長中進行蛻皮、再蛻皮,形成一些胚胎的貯存細胞並分為不同的組群,其中大部分稱為「成體胚芽」。這些成體胚芽在幼體內存在於由胚層的內表皮兩側的細胞所形成的小褶襞中。這些褶襞是由胚胎細胞所形成的、內側有小柄的小囊,是一些器官的原基,它們在「變態」中將形成器官。這些成體胚芽是已經定性的,可以人工地取出來,移植到另一幼體(或幼蠶)上。它們內部保存著的定型結構,也可以進行人工移植。它們顯現出來的性質,也就是它們所代表的器官的固有性質。
https://www.doc88.com/p-6028162946040.html
https://wenku.so.com/d/ac0d259323fd2dcc952074d37b8abe6f

相關焦點

  • 昆蟲變態現象的演化
    變態的確是一個奇異的過程,但是那些未經證實的推測卻不能成為變態演化的解釋。通過將化石證據和昆蟲的解剖、發育研究相結合,生物學家已經構建出了一個關於昆蟲變態起源的看似合理的解釋,儘管該理論仍在不斷的修改之中。地球歷史上最早的昆蟲並不會變態;它們從蛋中孵出來時的模樣在本質上就是微縮版的成蟲。
  • 不完全變態昆蟲大作戰
    有完全變態的昆蟲,就一定也會有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 化繭成蝶:昆蟲變態的秘密
    但擁有「完全變態」(holometabolism)這項神奇技能的,可不只是蝴蝶。  在已知的昆蟲裡,包括蜂、甲蟲、蒼蠅和飛蛾,多達75%的昆蟲一生中會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和成蟲。完全變態最令人驚訝的地方在於,幼蟲和成蟲的外表和行為截然不同。
  • 土元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嗎?
    土元是一種半變態的昆蟲,一生發育過程只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土元的幼蟲轉變為成蟲時不是一下完全變態為成蟲。因此,土元屬於半變態昆蟲。  "土元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嗎?"
  • 你是個變態(昆蟲篇)
    為了適應環境,讓種群繁衍生息,昆蟲們也進化出自己的技術,第一要會吃,第二要會生,第三會裝,第四會騙,第五會變態等,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技能。作為一隻昆蟲如果吃都不會,就沒有辦法讓自己活下來。如果繁殖能力不強,就沒有辦法生許多後代,於是,會吃和生孩子的也變成昆蟲界的傳統美德。在遇到危險環境,要學會保護偽裝自己,才不會被天敵發現。
  • 神奇的變態發育:蝴蝶會不會是毛毛蟲體內的寄生蟲?
    即便到了21世紀,還有人荒誕地認為昆蟲變態源自於兩種差異很大的古生物雜交而來的。 這些跡象表明,昆蟲的變態發育遠比我們想像得那麼複雜。不像小蝌蚪找媽媽那麼直觀,昆蟲作為變態界的高級玩家可有意思多了。
  • 完全變態昆蟲寶寶大記錄
    最近有好多人在後臺發昆蟲的圖片給本寶寶,可是圖片根本打不開啊,所以不是寶寶不回復哈,平臺下有本寶寶的郵箱,需要的可以發郵件。
  • 微課詳解初中生物昆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
    為方便廣大同學的學習,本微課詳解初中生物昆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等
  • 昆蟲有腦子嗎?會思考嗎?有不變態的昆蟲嗎?昆蟲都有觸角嗎?
    昆蟲的神經反應,是比較低等的最基本的神經反射,也就是說對於外部刺激,昆蟲的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意識做出來的,是一種「自動」的行為。它們不會像人一樣進行有意識的高等神經活動。所以昆蟲有腦子,但不會思考。2、胚後發育過程中,從幼蟲期的狀態改變為成蟲狀態的現象,稱為變態。
  • 何倩毓志在破解昆蟲變態發育之謎
    在科研上,何倩毓主要從事圍繞保幼激素對昆蟲變態發育調控機理的研究,曾主持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相關研究工作及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關注。在教學上,她為本科生講授生物統計學、為研究生講授分子遺傳學技術課程。2018年,何倩毓入選黑龍江省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萬事開頭難。回想起自己剛來到學校開展科研時,何倩毓坦言那時吃了不少苦,但是也收穫了很多。
  • 【老王的昆蟲Show】你們這些變態(上)!
    過漸變態的昆蟲並不是我們熟知的類群,主要是纓翅目、半翅目粉蝨科、雄性蚧殼蟲,幼期向成蟲期轉變時要經過一個不食又不大動的類似蛹的蟲齡,比一般的漸變態顯得複雜多了。這個大家作為了解好了,老王在這裡不做詳細解讀了。 全變態類昆蟲的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不同的蟲態。
  • 科學家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勝團隊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相關研究4月11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揭開火星的奧秘
    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夠破解它的奧秘,也許火星將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為了使夢想早日成真,各國的科學家一直在努力探索著。根據火星探測器的各項探測數據可知,火星上的大氣層十分稀薄,大氣中約有95%是二氧化碳,剩下那些絕大部分是氮、氬,氧的含量極少。火星表面白天最高氣溫為-13攝氏度,夜間最低氣溫為-73攝氏度,氣溫和氣壓變化都很快。
  • 南京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把全變態昆蟲大輻射事件時間提前2000萬年
    「這些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在不同環境下生活,吃的食物也不相同,因此叫全變態昆蟲。」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是這次課題研究的成員之一,他介紹說。  王博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大約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隻昆蟲;大約3億年前,出現了全變態昆蟲,但種類很少,而且都在演化途中滅絕了。昆蟲世界的格局正式成形,應該是距今2.37億年前。
  • 華人故事:王承東——揭開數學的奧秘
    華裔常被公認擁有數學天賦,但不少華裔家長,往往對在美國成長的子女數學啟蒙教育卻無所適從,在美華裔人士王承東經過6年的研究,潛心發明出適合兒童啟蒙教育的數學心算法最近問世,他並出版《揭開數學的奧秘》等五個系列的40本數學教材,引起主流媒體和教育界矚目。  洛杉磯時報日前採訪了王承東,並做專題報導了他的心算法和數學教材。
  • 揭開人類肝臟疾病的奧秘
    揭開人類肝臟疾病的奧秘
  • 昆蟲的完全變態 帶你認識螢火蟲
    知識點:昆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螢火蟲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是完全變態發育。
  • 無變態,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我聽暈了
    桑蠶,也稱家蠶是自然界最神奇的一種生物自古至今都讓人驚嘆不已自然界的昆蟲可分為無變態不完全變態和完全變態三大類其中蝶、蛾、蚊、蠅等昆蟲具有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不同生長時期因此被稱為完全變態昆蟲在完全變態昆蟲中只有蛾類在變蛹時會吐絲結繭來保護自己
  • 生物知識擴展篇——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
    對於昆蟲而言,變態發育比較特殊,而變態發育分為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兩種。首先先來介紹完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昆蟲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成蟲的顯著不同。在完全變態發育過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比如蜜蜂,蜂王產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變態發育成雄蜂。
  • 科普:不可思議的昆蟲
    石炭紀的昆蟲以體型巨大而著稱,下圖中的蜻蜓叫做巨脈蜻蜓(學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一種已滅絕的昆蟲,外型與現今的蜻蜓接近。翼展範圍自 65 cm到超過 70 cm,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曾出現最大的飛行昆蟲物種。它們是掠食者,以其他昆蟲及小的兩棲動物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