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何親手砍了同胞妹妹墓上的銀杏樹並用石灰水灌之?

2020-12-06 張再坤

封建帝王家的宗廟傳承有著嚴格的要求,按古代中國的習慣,如果皇帝沒有後代,則須過繼一個兒子,過繼的兒子就是皇帝的兒子,這樣,皇家的宗廟就有了傳承。

清朝同治以前,每個皇帝都有兒子作繼承人,宗廟傳承十分順利。

而到了同治這一代,出了點狀況,同治皇帝十七歲時舉行了大婚典禮,到他十九歲時因患天花而死。

同治「崩駕」後,應由「浦」字輩的下一代來繼承皇位,但是,同治沒有親生的兒子,按照大清二百餘年來「以子傳子」的祖宗家法,應該過繼一位「浦」字輩的下一代作為同治的兒子,然後來繼承皇位,如此變通,同治的這一支才算有了延續。

但是,作為母親的慈禧,為了自己的權欲,沒有按照大清「祖宗家法」去辦,而是選擇了4歲的載湉來繼承皇位,這在當時看來是相當於讓同治斷了香火。

慈禧強立載湉為帝雖然違背祖宗家法,但由於慈禧早已大權在握,慈禧所為並未引起大臣的公開反對。

那麼,身為同治的親生母親,慈禧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兒子斷了香火傳承嗎?為了權欲,慈禧真的開明到置大清宗廟須有序傳承的宗法嗎?答案是否定的。

慈禧對同治的感情是極為複雜的,可以說,她即疼愛同治,又愛同治手中的皇權。同治死後,光緒進宮,慈禧太后仍然掌控皇權的同時,將原先對同治的愛全部轉移到了光緒身上,她把光緒看成同治的化身,愛光緒,在她看來就是愛同治,慈禧毫不懷疑地認為,光緒生的孩子就是同治的孩子,等到光緒有兒子後,就將其過繼給同治,則就完滿的解決了祖宗家法中「以子傳子」的問題,如此一來,慈禧即滿足了自己的權欲,又對得起自己的親生兒子。

《光緒朝東華錄》記載:"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醇親王奕之子載湉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嗣。特諭。」

慈禧太后雖然對光緒十分嚴厲,以至於光緒見了太后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在感情上,慈禧卻無法左右光緒的心之所屬,光緒愛的是珍妃,無論活著的還是已死的珍妃。

慈禧將自己娘家侄女隆裕嫁給光緒、有意無意的創造機會將皇后往光緒懷裡推,同時,多次給光緒選妃,慈禧所做的這些,無非是希望其中有人可以戰勝珍妃,與光緒結合生下皇子,使得同治後繼有人。

而光緒呢?只愛珍妃一個,疏遠隆裕皇后的同時,妃子也一個不選,不給慈禧太后一點機會。光緒的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舉動,一方面,他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慈禧專制蠻橫的反抗,捍衛著自己的愛情,另一方面,光緒不可能不明白,他身負著為同治帝延誕皇嗣的重任,正因為明白,他用這種極其悲壯的自絕己後的方式來向慈禧表明,他不願成為為同治生下繼承人的工具。對於光緒所做一切,慈禧是怒不可遏,但又無可奈何。

隨著年事增高,慈禧為同治帝立儲的心情愈發焦急,那就是慈禧砍醇王墓上銀杏樹一事。

光緒帝的師傅、大學士翁同龢光緒二十三年(1897)五月初七日的日記,上面明確記著:園寢有銀杏一株,金元時物,似前月廿三事,懿旨鋸去。張蔭桓的《驛舍探幽錄》中說:及至丙申,醇王福晉(皇上之生母,太后之胞妹也)薨逝安葬時,太后臨吊,見醇王墓上有天生極大白果樹,命去之,樹根盤繞棺上,斧斤難施,命取石灰萬斤和水穴而灌之,則墓中棺槨皆為灰水所浸……

關於古樹被伐一事,記載最詳細的是王照的《方家園雜詠紀事》:內務府大臣英年,素講堪輿(風水),他急著想升官,就找機會對太后獻媚說:「醇王園寢有古白果樹一株,高十餘丈,樹陰數畝,形如翠蓋,罩在墓上,按地理有帝陵之象。而且白果的白字,加於王字之上,明明是個皇字。於大宗不利,應請旨速伐此樹。」

太后對內務府諸臣說:「我就命你等伐之,不必告他。」「他」即指光緒帝。

內務府諸臣雖領懿旨,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奏聞皇帝。光緒帝不許,並且嚴厲下諭:「爾等誰敢伐此樹,請先砍我頭!」

諸臣只好又去請示太后,太后聞之堅持益烈。一個多月後。一日,光緒皇帝退朝,聽太監說,太后已於黎明帶內務府人往醇王園寢。光緒帝急忙命駕出城,奔至紅山口,遙見亭亭如蓋的白果樹沒了蹤影,不禁號啕大哭。連哭二十餘裡,至園,太后已去,樹身倒臥,數百人正圍著砍樹根。

諸臣回答說:「太后親執斧先斫三下,始令諸人伐之,故不敢違也。」周圍還挖了十餘丈的深池,用千餘袋石灰沃水灌其根,以防止復生芽櫱。光緒帝默然無語,步行環繞墓三周,頓足拭淚而歸。

縱觀慈禧一生,她在諸多方面也是極為迷信的。慈禧不顧光緒的感受,在醇王福晉去世剛滿周年之際,慈禧就砍了墓上大樹,還「命取石灰萬斤和水穴而灌之,則墓中棺槨皆為灰水所浸」!慈禧如此的迷信,如此無情的對待自己唯一的同胞妹妹,都是聽信了內務府大臣英年的「大宗」之說!

所謂「大宗」,就是鹹豐同治這一支的發展,而此時,鹹豐同治皆已去世,靠誰發展這一「大宗」,當然只能靠光緒。慈禧砍樹的原因是因為慈禧認為這棵樹的存在,會影響「大宗」的發展。

總之,慈禧砍伐醇王墓銀杏樹一事,一方面,慈禧在為親生兒子同治帝立儲清除隱患,另一方面,未必不是慈禧對光緒不聽話的一種報復!

相關焦點

  • 慈禧為何砍掉光緒父親墓地的銀杏樹?
    首先慈禧是光緒的伯母。原來光緒的老爸奕譞是慈禧老公鹹豐皇帝的異母兄弟,即光緒的老爸是慈禧的小叔子。再一層關係就是,光緒的老媽是慈禧的親妹妹,也就是說慈禧是光緒的親姨媽。基於以上的關係,在慈禧和鹹豐唯一的兒子同治皇帝去世後,慈禧選定光緒為兒子的接班人。光緒和同治屬於兄弟關係,符合「兄終弟及」宗法繼承制。同治駕崩後,4歲的光緒登基繼位。
  • 為鞏固自己的政權,醇親王的墓前的這棵白果樹,被慈禧親手砍掉!
    聽說,「王」字上加「白」字,是為「皇」字,醇親王的後代能當皇帝,靠的都是這風水。一個特別偶然的機會,英年聽到了這個傳言。因此,他向太后告狀,說:「皇家的所有的好事,都讓醇親王這一家佔了,所以擋了其他人的運氣。」慈禧心裡一想:「鹹豐雖貴為皇帝,但是去世的早,兒子也早早地沒了,這不是就是被別人佔了嗎?」
  • 最傷感的動畫《螢火蟲之墓》,那一年哥哥親手埋葬了妹妹的屍體
    說起最童真的一部動畫電影就是《懸崖上的金魚姬》,裡面沒有一個壞人,電影也是簡單地講述,沒有我們心中渴望的激情,顯示出來的都是清澈可愛。而與之相反的一部影片《螢火蟲之墓》讓我們能近距離地感受到戰爭的邪惡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是如何養死自己妹妹的?
    今天帶大家賞析一下日本的反戰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作為日本動畫電影的經典作品,一直以來都褒貶不一。原因很簡單,看似一個無比悲傷的故事背後卻處處透露著哥哥的愚蠢和無能,不知道作者為何要這樣安排,不過結合人物性格來看的話,似乎這樣的安排也是合理的。故事發生在美日戰爭爆發之際。大家也都知道,日本本是這次一系列戰爭的始作俑者,不過作者並沒有美化戰爭,只是在客觀的刻畫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所以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明明有錢,為何直至妹妹奄奄一息時才取出來?
    喜歡宮崎駿的小夥伴,我想大家都看過《螢火蟲之墓》吧!不知道大家在看《螢火蟲之墓》的過程中是否為兄妹兩個的不幸人生潸然淚下,反正小編看到動漫的結尾,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的雙雙離世,不禁淚流滿面!在動漫中,哥哥清太在妹妹奄奄一息的時候,才拿出了一直存在的三千元錢。既然哥哥有錢為什麼不一早便拿出來呢!想來看過《螢火蟲之墓》的朋友也都有所疑惑?
  • 慈禧身上長白毛?原來是因為孫殿英拿了慈禧一東西?
    儘管慈禧太后年輕的時候丈夫死了,兒子也在她中年的時候去世了,但慈禧是一個很有智慧和手段的女子。她靠著自己一步一步掌握了朝廷大權。像慈禧這樣不平凡的女子,活著的時候把權力玩弄於股掌之間,註定死了之後也得不到安息。慈禧下葬後的20年,大約是1928年。
  • 2500多年前孔子親手種植的兩顆銀杏樹,現已成為情侶們愛情的象徵
    看銀杏樹是一種非常陶冶情操的行為,在漫天金黃的銀杏樹下,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畢竟大自然才是我們人才誕生的地方。看著遍地金黃黃的銀杏樹葉,我們會不自覺的陶醉在其中,當我們踏足在這片金黃色的區域中,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賞心悅目。
  • 螢火蟲之墓,我是怎麼把妹妹養死的?
    《螢火蟲之墓》,一部精緻又催人淚下的動畫,雖然知道故事情節會很煽情,很戳心窩,但是看了之後悲傷的情緒真的難以言說。我時常看一些好的影片,都會反覆重溫,唯獨這部,讓我不忍心。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十四歲的哥哥清太和四歲的妹妹節子,遭受了父母雙亡的人生變故。兄妹二人站在倉皇逃亡的人群中,躊躇的望著自己的家,那個已經回不去的家。
  • 西安有棵1400年的古銀杏樹,美了千年,據說是李世民親手栽植
    據說它建於1400年前,是唐朝皇帝李世民親手種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銀杏樹也已經長成參天大樹。這個銀杏樹最美的時候,秋天樹葉慢慢變黃,金黃色的葉子慢慢掉在地上,覆蓋著地面,網上有這麼多的畫,照片也很美,但小編認為只有親自看它才能體驗它的美。想像一下這樣的情節。在古觀音禪寺,千年銀杏樹的葉子上滿是金黃色,落葉形成美麗的金毯。這種美麗的風景是讓很多人來欣賞的。
  • 《螢火蟲之墓》:戰爭很殘酷,但不自食其力,只會餓死自己和妹妹
    本來以為《螢火之森》和《螢火蟲之墓》是上下兩部電影,但是看過,原來並非同根生,雖然都是日本電影,但是導演、故事都毫不相干,前者是關乎愛情的,後者是關乎二戰的。而且令我非常意外的是,《螢火蟲之墓》在網絡上居然受到過那麼大的爭議,牽扯到二戰和很多政治因素。暫且拋開這些不談,純論這部電影,其實非常觸動到我。
  • 豆瓣評分8.7,《螢火蟲之墓》為什麼讓你看一次哭一次?
    它就是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的作品《螢火蟲之墓》。   1、戰爭的殘酷   《螢火蟲之墓》從日本人的視角展現了二戰,
  • 螢火蟲之墓:為什麼眼看妹妹快死了,哥哥也不去取那銀行存款?
    螢火蟲之墓,該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裡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與那些真實歷史影像重疊,以為是糖,結果是刀
    「昭和二十年,9月21日夜晚,我死了」這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開場白。電影《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在1988年創作的一部日本動畫,整部影片以倒敘的手法講述,圍繞二戰時期通過回憶的敘事方式展開。這註定是一場悲劇…《螢火蟲之墓》講述了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戰爭中因為得不到大人的庇護選擇藏身在山洞裡,最終走向死亡的故事。
  • 慈禧紅人李蓮英真實相貌:滿臉膿包,面露陰險,最終落個身首異處
    提到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太監,很多人會聯想到明末的魏忠賢和清末的李蓮英。進宮前,李蓮英叫李進喜,1848年生於河北。父母親都是剃頭匠,家裡雖然貧窮,卻勉強能維持,但天有不測風雲,1857年河北發生大旱災,家家戶戶都餓死了許多人,李進喜被賣到宮中當太監,1864年李進西被派去侍奉當時還是皇后的慈禧太后。自幼看著父母為賓客剃髮梳妝長大的李進西,入宮前父親也曾一度傳給李進西家教。
  • 西安古觀音寺有棵千年銀杏樹,傳說是李世民親植,獨樹成林太壯觀
    ,一片片金色的葉子宛如黃金片,隨風飄落在這沉寂的大地上,給北方深秋的蒼茫穿上了一件華麗的黃金甲,看著這樣的美景,讓人心頭暖暖地。這幾年在西安的街頭巷尾,公園小區都能看到一片片銀杏樹。這已經成了西安街頭一景。在西安要看銀杏樹,當然要去看長安區羅漢洞村終南山古觀音禪寺內的千年銀杏樹;古觀音禪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距今約有1400年歷史,為終南山千年古剎之一。傳說,這棵銀杏樹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種,已有1400年光景,因有遊客拍得太漂亮現在已經成網紅樹了。
  • 墓王之王:穀子墓寒鐵墓都是有名的大墓,為何輕易被攻破了?
    穀子墓和寒鐵墓都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大墓,讓攻墓派上千年的歲月裡都無法從裡面取出破墓令。可是時至今日,攻墓派策劃了十年之後,兩位年輕的攻墓人駱時秋樓滿風輕而易舉的先攻穀子墓再破寒鐵墓,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沒有體現出兩座大墓流傳千年的兇險與奇特,反而處處透露著寬容和貓膩,駱時秋樓滿風也一路高歌猛進,把兩座傳說中的大墓一舉攻破,徹底在江湖之中成名。
  • 《螢火蟲之墓》中螢火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願從此再無戰爭
    回到家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播放了《螢火蟲之墓》。結果看著看著就哭得一發不可收拾,暫停了好多次才看完。最後發現原來這部動畫電影的導演不是宮崎駿,而是高畑勳。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再看過這部電影。節子死前將彈珠當做水果糖吃的一幕太揪心,實在是不忍心再看一遍。近來我讀了野坂昭如的原著,同時對那段歷史深入了解之後再次觀看這部動畫,才在故事的縫隙裡捕捉到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
  • 李世民的千年銀杏樹
    地球上最美的10棵樹:中國千年銀杏位列榜首!驚豔了全世界!由唐太宗李世民於1400多年前親手所種,繁華落盡夢回大唐千年場景盡現眼前!李世民為什麼會建一古廟種下一顆銀杏樹呢李世民害怕憂鬱成疾,為求菩薩超度龍王,便建立這古廟,並親手種下這棵銀杏樹!
  • 《螢火蟲之墓》曾看哭多少人
    《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不過當海報被網友調亮100倍後,原來夜空中有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黃色亮點其實是燃燒彈的火光,真正的螢火蟲則是停在海報中央的草葉上,日文片名『火垂るの墓』,原本被認為是指『螢火蟲』,30年後片名『火垂る』被重新解讀,也有『戰火不斷』的含義。《螢火蟲之墓》海報中,兄妹在夜晚欣賞螢火蟲,點點黃光畫面溫馨。
  • 銀杏樹——最熱門的秋季景觀樹,銀杏樹怎麼種植?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公孫樹,曾是僅遺存於我國的珍稀樹種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銀杏樹的果實和葉子均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老則廣卵形;枝近輪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較雄株開展);一年生的長枝淡褐黃色,二年生以上變為灰色,並有細縱裂紋;短枝密被葉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長出長枝;冬芽黃褐色,常為卵圓形,先端鈍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