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青島海濱,位於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等學府之一,未來西海岸校區佔地近6萬平方米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單元正在推進建設中。
學科源遠流長,是我國水產品貯藏與加工學科的誕生地,1946年面向全國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培養出我國第一位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博士、博士後和第一位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外國留學生博士。
學科發展歷程
學院以海洋生物資源加工利用為顯著特色,建設基礎與應用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學院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兩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007年成為全國首批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食品類專業,2013年又成為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後首批通過認證的食品類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國際海洋夏令營
學院與美國麻州大學、羅格斯大學、康奈爾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泰國農業大學等食品科學領域國際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大力打造國際化課程體系與科研環境。
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
學院擁有一支以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體、愛崗敬業、學術精湛的教學科研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78人,包括專任教師57人,其中教授25人(博導17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人,副教授21人,講師7人;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佔95%以上,有國外一年以上留學經歷的佔80%以上。
學院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泰山學者3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山東省學科帶頭人1人,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2人,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在2017年被評為全國首批「黃大年式教學團隊」。
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近年來,學院緊抓機遇,積極投入國家海洋強國建設、「藍色糧倉」計劃和海洋大健康產業,以行動支撐「藍色糧倉」建設與海洋食品產業。近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
近五年發表SCI、EI收錄論文60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餘項;在食品安全方面形成行業標準4項,國家標準1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高技術計劃(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行業公益專項計劃等共18項,近五年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3項,省部級項目70餘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承擔企業科研項目38項。
「Pululu」泡泡水榮獲第六屆「萌番姬杯」國際大學生農業創新創業大賽冠軍,團隊榮獲「最佳創業團隊」獎
全生物降解海藻幹地膜榮獲第四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山東省省賽亞軍、金獎、最佳創意獎
斯達布努釀造科技—精釀啤酒榮獲2019年中糧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青島站一等獎(第一名)
在「研海博法,懷德勉行」的院訓指引下,學院突出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特色,開展創新型複合人才培養,打造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學院學生多次在國際分子設計大賽、國際大學生農業創新創業大賽、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高水平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競賽中嶄露頭角。
來源 / 中國海洋大學報編輯 / 劉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