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這款海藻食品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2020-12-08 中國網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許加超教授展示他們研發的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尋找沒有危害的「塑料」

近日,在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驗室內,記者見到了許加超教授,此時,他正與他的研究生們探討海藻在解決白色汙染方面的更多可能。

許加超教授介紹,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這個項目是從2012年開始研究的項目,歷時8年,到目前已經成型並逐步完善。

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食品安全一直是許加超教授關注的重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使用塑料製品的頻率越來越高,塑料製品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塑料中的塑化劑等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

許加超教授介紹,塑料中含有3種毒素,長期遷移攝入體內可能致癌。首先是苯並芘,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如果經常使用塑膠袋來包裝食物,塑膠袋所含致癌物質就會慢慢釋放出來,遷移到食物中並隨食物被攝入體內,量變積累會導致人體的細胞發生癌變;其次,塑膠袋中一般都含有增塑劑,研究發現,早上購買油條、包子等早餐時,油脂溫度都很高,用塑膠袋來包裝會使得塑膠袋所含增塑劑遷移入食物中,人體進食了這些食物很有可能會出現早熟、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等;最後,塑膠袋中還含有一種物質叫磷二鉀酸鹽,這種物質可以增加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雖然危害很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保鮮膜的依賴度卻不斷增加,在一份「2013年至2017年我國保鮮膜人均消費額走勢圖」中記者看到,人均消費額持續增加,從2.6元到3.4元、4.46元等,一直到2017年的6.89元。

基於塑料對人們如此巨大的危害以及國家大力倡導限塑令,許加超教授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著重放在了尋找沒有危害的「塑料」上。

每屆學生都要實驗上千次

基於對海洋生物多年的研究經驗,許加超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海帶中的褐藻膠是很好的原料,「褐藻膠是一種天然陰離子多糖,Ca2+等發生反應生成變性凝膠褐藻酸鈣,當大量Ca2+存在時,與褐藻膠分子結合形成緊密的‘蛋盒’網狀的變性凝膠結構,從而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許加超教授說。

「但是只加入鈣離子,做成的膜很脆,一搓就碎。」許加超教授介紹,由於褐藻酸鈣是一種強凝膠,形成的褐藻酸鈣膜太脆,韌性比較差,不宜摺疊和捲曲,局限了其實際使用,為了突破這一難題,許加超教授就與學生們不斷實驗,嘗試了各種方法,最後想到能否再加入另一種離子,增加膜的韌度,從而降低其脆度。

  許加超教授和他們的學生們在探討圈生物降解保鮮膜

「在這個課題中,我的每一屆學生都做了上千次實驗,合計下來能有上萬次。」許加超教授說,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新的方法——雙離子變性凝膠技術,這個技術可以提高褐藻酸鈣膜的柔韌性和機械性能。

「這是我們首創的雙離子成膜技術,目前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許加超教授說,目前,他和他的學生們還在不斷實驗,將這項技術不斷優化。

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在許加超教授的實驗室內,記者看到了這個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樣品,與我們日常使用的保鮮膜一樣,其也是透明的,不同的是,這款全降解保鮮膜的厚度更高一些,韌性也比較低,「這個保鮮膜可以說是完全用褐藻膠製成的,不添加塑化劑,所以就目前的技術,其韌性還不算高,我們也在不斷實驗、不斷優化、不斷突破。」許加超教授說。

「這款保鮮膜最大的優點在於安全、無塑化劑、100%生物降解。」許加超教授介紹,目前市面上的保鮮膜都不能降解,埋在土壤中,會造成土壤汙染,塑料中的塑化劑滲透到土壤和水中,會隨著水和植物進入人體內,進而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而這種保鮮膜能在6-12個月內實現100%生物降解,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對人體也是健康的。此外,就使用度來看,這種保鮮膜的耐受溫度在零下80攝氏度到120攝氏度,能適應人類生活的所有生活用途。

希望儘快推動項目產業化

2020年1月19日,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布,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範圍。但這一年來,老百姓生活中的塑料用品似乎並沒有減少,我們的生活依然離不開塑料。

根據意見內容,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目前,2020年已經走入下半年,這一禁令的實施情況也變得嚴峻。

「希望我們的項目能為推動限塑令的實施作出一點努力。」許加超教授說。

許加超教授介紹,目前我國保鮮膜的市場有近200億,市場非常廣闊,這項技術推出後,會極大改變人們的生活,並會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希望聯合相關企業,儘快推動項目產業化,造福人類。」最後,許加超教授說出了他最大的心願。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發明海藻食品保鮮膜 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這款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這款海藻食品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研製出能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海大教授研製出能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
  • 海大教授研製出100%生物降解保鮮膜:純褐藻膠製成,無塑化劑
    在近日舉行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青島明月海藻:瞄準海洋功能食品,向海洋要市場
    然而,現階段我國海洋功能食品開發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深加工海洋功能食品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海洋食品產業整體利潤率偏低,這嚴重製約了我國海洋食品產業的發展和海洋資源的高效利用。其中,海洋健康終端產品業務包括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妝品兩大產業。海洋功能食品方面已先後推出清幽樂巖藻多糖複合液、巖藻寶、海藻金花海藻晶粉、藻纖樂等多款產品。 36氪山東了解到,目前,明月海藻集團的功能食品主要圍繞海藻活性物質——巖藻多糖進行開發與利用。自1913首次發現巖藻多糖,經過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巖藻多糖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對人體健康有積極作用。
  • 這種生物「偷」吃海藻,還生產可降解塑料?!
    數據來源:魏曉星,張華磊,段瑞君.生物醫用材料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的研究進展[J].青海醫學院學報,2015,36(03):204-208.吃海藻的微生物怎麼幫助我們對抗塑料汙染?據估計,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
  • 活性生物海藻肥的作用機理及應用前景
    海藻肥在歐盟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IMO)、法國國際生態認證中心(ECOCERT)、北美有機材料評估研究所(OMIR)、日本有機農業標準(JAS)和中國有機食品技術規範中被明確認定為有機食品生產專用肥料,加拿大、美國、挪威等國家早已把海藻肥列入有機食品專用肥料。中國海藻資源豐富,海藻提取物的開發與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 「海神豐」海藻生物肥上市
    本報記者梅隆文/圖  10月31日,由山東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中心歷時3年科研攻關研製的「海神豐」海藻生物肥上市銷售,這是一款採用生物酶解技術生產的海藻生物肥,目前產品已成功打入日本及美國市場。
  • 這是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青島海濱,位於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等學府之一,未來西海岸校區佔地近6萬平方米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單元正在推進建設中。學科發展歷程學院以海洋生物資源加工利用為顯著特色,建設基礎與應用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 ...健康研討會-孫群教授-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
    二氧化氯(ClO2)易擴散、穿透力好、容易分解且無殘留,多被應用在自來水消毒及果蔬保鮮,是WHO確認的A1級殺菌消毒劑。我們系統研究了平板條件下二氧化氯對黃麴黴菌絲生長、孢子萌發,以及黃麴黴菌產毒能力的抑制作用,考察了ClO2對高水分玉米中黃麴黴菌孢子萌發的影響,以及ClO2被降解後的毒性評估。
  • 上海海洋大學在食品包裝領域研究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需求的提高,生鮮食品貯藏與保鮮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據報導,我國的果蔬儲運損耗率高達20%,水產品儲運損耗率佔11%,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因此,如何通過提高食品保鮮技術來保證食品的品質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產業發展問題。
  • 明月海藻集團的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正成為中國海藻產業的...
    能不能將海藻的吸水性應用於化妝品?深度開發海藻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多大影響?……在明月海藻集團的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裡,這些問題正在被研究人員逐漸解答。伴隨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院士工作站、青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系列人才支撐平臺的建立,這裡正成為中國海藻產業的科學聖地。
  • 省科學院生物工程所發現基於膜脂降解的香蕉採後冷害發生機理及...
    冷害是香蕉等水果保鮮過程中的重要生理性病害,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因此,精準調控水果保鮮對開發果蔬保鮮技術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膜脂氧化損傷是水果冷害發生的重要誘因。膜脂氧化損傷是由活性氧(ROS)誘發脂類過氧化,造成細胞膜損傷。除細胞膜損傷外,脂質氫過氧化物與蛋白質和核酸反應,使機體發生廣泛性損傷。
  • 你用的保鮮膜、保鮮袋,真的「保險」嗎?
    保溼性能PE夾鏈自封袋>PVDC材質保鮮膜>PE材質保鮮膜>PVC材質保鮮膜氧氣阻隔性能PVDC材質保鮮膜>PE材質的夾鏈自封袋>PVC材質保鮮膜>PE材質的保鮮膜>PE材質保鮮袋因此,對於水分敏感的食品在選擇包裝材料時,應選擇具有適宜水蒸氣透過率的包裝材料如咖啡、茶葉、乾果等需要選擇水蒸氣阻隔性能較好的夾鏈自封袋進行貯存;而對於西紅柿
  • 蘑菇碗、海藻杯也能吃?食品包裝的探索任重道遠
    每年有900萬噸未被回收的輕質可漂浮塑料流入海洋,其中大部分來自缺乏管理基礎設施的發展中國家。隨著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於便利性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開始消費更多的包裝食品,而其他許多國家繼續購買套餐和食品雜貨服務(這些服務產生了大量的包裝食品和外賣食品),這個問題預計會變得更糟。更謹慎的回收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但並不是萬能藥。
  • 明月海藻:把小海藻做成大產業
    從基礎的海藻酸鹽、功能糖醇等傳統海藻產業,到轉型延伸出的海洋化妝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等新興產業,成立於1968年的明月海藻,從做「碘」開始,用50年的時間將海藻開發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激發了海藻生物產業高值化、高端化應用的無限活力。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描述了一種不需土地和淡水的生物塑料聚合物生產過程,這種塑料來源於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塑料廢棄物毒性為零,能以有機廢物形式回收利用。該發明是特拉維夫大學波特環境與地球科學學院亞歷山大·戈爾博格博士與化學學院米歇爾·哥津教授進行學科交叉合作的成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術》雜誌上。據聯合國統計,塑料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卻幾乎沒有特別有效的環保替代品。「塑料數百年才能腐爛。塑料也是由石油產品生產的副產品,生產過程會釋放化學汙染物。」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說。  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