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在食品包裝領域研究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2020-10-07 中國高校圈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需求的提高,生鮮食品貯藏與保鮮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據報導,我國的果蔬儲運損耗率高達20%,水產品儲運損耗率佔11%,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因此,如何通過提高食品保鮮技術來保證食品的品質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產業發展問題。食品包裝作為現代食品加工製造產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該領域的發展將有助於滿足社會不斷變化的發展需求,減少食物浪費,提高產品質量,延長食品保質期,以及減少食品包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李立教授課題組從功能性食品包裝的角度出發,著眼於抗菌、抗氧化以及高阻隔/呼吸調控三個方面,結合綠色包裝發展需求,在食品保鮮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探索。近期在食品保鮮包裝和綠色包裝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陸續發表在Journal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中科院1區)、,Food Chemistry (中科院1區)、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科院1區)、Journal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和《食品科學》等食品學科主流刊物上,並新增食品包裝授權發明專利技術轉讓1項。

水產及肉禽等動物來源的生鮮類食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因其較高的水分和蛋白質含量極易受微生物作用而導致腐敗變質,通過採用抗菌、抗氧化物植物精油等天然提取,以微囊化或多層結構進行調控,實現活性物質的控釋,有效地延長了三文魚及牛、羊肉等生鮮製品的冷藏貨架期。在此基礎上,對可降解包裝材料進行等離子體表面修飾、活化,並接枝多肽抗菌劑,實現了保鮮包裝膜的長效抗菌,受到了重點關注,相關成果被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食品領域TOP期刊Journal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20,68, 10532−10541)。

果蔬因其在被採摘以後仍保持著旺盛的新陳代謝活動,從而極易發生水分流失、黴變等腐爛變質現象。在對果蔬的呼吸強度、品質變化規律進行研究基礎上,通過天然抗菌劑及微囊材料改性及聚合物微區結構調控,實現可降解包裝內微環境的O2/CO2氣氛控制,達到抑制果蔬呼吸及抑菌、抗氧化的作用效果,並對相關機制進行了探討,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領域TOP期刊FoodChemistry(2020, 313, 126134)。其部分研究工作還通過發明專利轉讓實現了產業應用(截至2020年已經轉讓4項),並於2019年獲得中國產學研創新獎,2020年獲得浦東新區科技成果獎三等獎等獎項。

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海市科委和相關企業的資助。奧本大學王易芬教授,山東省農科院柳堯波研究員以及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龔亮副研究員等合作者參與了部分工作。

相關焦點

  •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在食品包裝領域研究再獲重要進展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植物源食品開發與資源綜合利用」團隊的吳賀君副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Hydrocolloid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IF7.053)在線發表題為「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protein films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崔永朋為第一作者,柳偉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動力汽車和大規模儲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導致全球鋰資源日趨緊張,嚴重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鉀離子儲能器件研發受到廣泛關注。鉀離子因電化學性能與鋰離子相近,儲量豐富,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從而在儲能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海洋所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日前,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的農業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鵬程團隊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研究結果為殼聚糖、殼寡糖作為新型生物刺激素的深度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鍾建課題組在魚皮明膠乳液應用領域取得系列...
    2020年12月,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鍾建副研究員在食品科學頂尖綜述雜誌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1.077,食品領域最高IF雜誌)上發表題為「Gelatins as emulsifiers foroil-in-water emulsions: Extraction
  •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前沿中心在海洋中小尺度動力過程研究領域取得...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前沿中心在海洋中小尺度動力過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 江蘇海洋大學在多功能複合材料及工業催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江蘇海洋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20屆碩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取得豐碩成果,陳楓、範子純等同學先後在Chemical Science(IF = 9.556)、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1-25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學者合作,在中國南海無脊椎動物化學、化學生態學以及生物活性/成藥性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 中南大學在低成本儲能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梁叔全團隊在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國際材料與能源領域權威期刊陸續發表儲能材料創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解決了該領域部分共性科學難題,有望推動廣受關注的低成本儲能領域進一步發展。
  • 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在腫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小編推薦會議:2018腫瘤與轉化醫學國際大會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幹細胞與轉化研究方向在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的帶領下,以幹細胞生物學為依託,近期在腫瘤生物學及其家蠶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研究進展。
  • 老年痴呆症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在科學基金的資助下,我國學者通過源頭創新、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平臺建設等多種形式,在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制研究、早期診斷標誌物篩選、治療新策略探索及大資料庫共享平臺建立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培養了一批致力於老年痴呆症研究的傑出科技人才和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為進一步深入合作,攜手在老年痴呆症研究領域攻堅克難奠定了穩固基礎。
  • 上海應物所等界面水的微觀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上海應物所等界面水的微觀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15-11-13 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字體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水科學與技術研究室在相關領域取得系列進展,三篇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 115,164502;PRL 115,186101
  • 深海前沿中心在海洋中小尺度動力過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海水垂向運動引發的熱量輸送及其動力機制一直是物理海洋學研究的經典難題。與此同時,海洋中的垂向熱輸送決定著深層與表層海洋、表層海洋與大氣之間的熱交換,對全球天氣和氣候系統變率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並深刻影響著全球變暖背景下海洋對大氣中的熱量和二氧化碳盈餘的吸收能力。
  • 合肥工業大學在碳纖維復材組合結構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王靜峰教授課題組在碳纖維復材組合結構領域取得研究進展,其論文Performance and design of partially CFRP-jacketed circular CFT column under eccentric compression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上,並被國際著名工程學科技網站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網訊 10月3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遺傳學會和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3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包振民教授領銜完成的櫛孔扇貝和海洋生命學院劉濤副教授領銜完成的海帶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標誌著學校在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前沿水平,並將為進一步的海洋生物分子育種、功能基因開發與利用等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地基礎。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上海海洋大學你了解嗎?上海海洋大學排名前十的專業有哪些呢?
    ,以上海市管理為主;2005年,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合作建立上海水產大學農業研究院(現上海海洋大學農業研究院);2008年,為適應國家海洋事業發展需要,學校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臨港新校區啟用;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籤署協議共建上海海洋大學,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
  • 中國海洋大學在經濟紅藻基因組特性及環境適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為「Pyropia yezoensis genome reveals diverse mechanisms of carbon acquisition in the intertidal environment」(《條斑紫菜基因組揭示潮間帶環境下多樣性的碳獲取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全球和區域海平面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築峰人才工程」教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陳顯堯所在的科研團隊,聯合新南威爾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John A.
  • 上海應物所金納米粒子的催化性能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樊春海、李迪、黃慶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合作,在金納米粒子的催化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刊物Angew. Chem. Int. Ed.和ACS nano上。金元素的d 軌道電子是完全充滿的,並且第一電離能很大,很難失去電子,因而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惰性的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