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推薦會議:2018腫瘤與轉化醫學國際大會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幹細胞與轉化研究方向在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的帶領下,以幹細胞生物學為依託,近期在腫瘤生物學及其家蠶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神經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Neuro-Oncology (IF=7.79) (DOI: 10.1093/neuonc/noy037)。碩士研究生何江作為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原創性發現了睪丸特異性基因OIP5可以促進腦膠質瘤的增殖和轉移,對腦癌患者病情及預後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此外,董振博士生揭示了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在膠質母細胞瘤中的作用機制及其作為治療靶標的潛在價值。此項研究發表在Nature旗下腫瘤醫學權威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IF=6.18) (DOI: 10.1038/bjc.2017.126)。同時,趙羽卒博士生率先報導了去甲澤拉木醛對黑色素瘤抑制作用的潛在機理及其作為抑制劑靶向藥物的應用前景。此項成果發表在Nature旗下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IF=5.97) (DOI: 10.1038/cddis.2017.529)。
而王鋒博士生發現了中藥桑辛素能夠調控癌基因c-Myc進而抑制胃癌的發生發展,為胃癌治療藥物的篩選提供了新的選擇。該成果發表在腫瘤靶向治療領域頂級期刊《Oncotarget》(IF=5.17)(DOI: 10.18632/oncotarget.19231)。同時,趙二虎博士後證明轉錄因子KDM2B在胃癌細胞自噬中發揮了新的作用,可以作為胃癌治療的一個新的潛在靶點。該成果發表在細胞信號研究領域權威期刊《Cellular Signalling》(IF=4.12) (DOI: 10.1016/j.cellsig.2017.511)。張敦科博士生則首先報導鈣穩態內質網蛋白(CHERP)與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的增殖和致瘤性相關,以及發現轉錄因子ALG2作為一個新的腫瘤潛在抑制基因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其成果分別發表在《Oncotarget》(IF=5.17)(DOI:10.18632/oncotarget.20898),以及生物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DOI: 10.1016/j.bbrc.2017.032)。
此外,家蠶作為疾病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一系列研究進展,為家蠶免疫反應調控及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論基礎。這些成果由張奎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分別發表在《Insect Molecular Biology》(DOI: 10.1111/imb.12360)、《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DOI:10.1016/j.dci.2017.809)和《Molecular Immunology》(DOI: 10.1016/j.molimm.2017.8623)。
崔紅娟教授為上述論文的通訊作者。以上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C1308600,2016YFC13022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01551,81672502,31271462,31672496,31501100,81502574,81602479)等項目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