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在納米粒子抗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2020-12-07 騰訊網

近日,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劉又年教授團隊在抗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Angew. Chem. Int. Ed.發表。

惡性腫瘤(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傳統的抗癌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化療和放療。然而,腫瘤易產生復發和轉移,嚴重限制了抗癌治療效率。近年來,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開展抗腫瘤免疫治療,為抑制腫瘤復發和轉移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單獨免疫治療的效果較差,其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處於免疫抑制狀態,並存在免疫逃逸機制,抑制了體內抗腫瘤免疫的產生。

基於此問題,中南大學劉又年教授團隊(第一作者:文梅博士,通訊作者:陳萬松副教授、劉又年教授)提出利用人工酶的催化級聯反應開展抗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人員首先設計製備了一種具有近紅外二區(NIR-II)吸收的Cu2-xTe納米粒。研究發現,Cu2-xTe納米粒具有穀胱甘肽氧化酶(GSHOx)和過氧化物酶(POD)雙重模擬酶活性。在NIR-II光照下,Cu2-xTe納米粒的酶活性可以被進一步增強。通過Cu2-xTe納米粒的雙重酶催化級聯反應,有效促進了腫瘤細胞內穀胱甘肽的氧化,並產生羥基自由基,提高瘤內氧化壓力。細胞和動物實驗結果顯示,Cu2-xTe人工酶促進了腫瘤細胞凋亡和釋放腫瘤相關抗原,並通過氧化壓力重新激活免疫系統,產生抗腫瘤免疫。該治療策略不僅有效消除了原發性腫瘤,同時可以有效抑制遠端轉移瘤的生長,並降低了腫瘤復發。因此,該工作報導了一種新的NIR-II光控人工酶,並首次將人工酶應用於抗腫瘤免疫治療,開闢了催化免疫治療的新方向。

此外,團隊成員(歐陽江博士、劉又年教授)與哈佛醫學院的Wei Tao博士等合作通過超聲剝離法快速製備得到了一種新型的二維納米材料鍺烯,表現出良好的光熱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於腫瘤的光熱治療。相關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3405-13410上。相關課題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807117,21636010),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8JJ3631)以及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和支持。

來源 中南大學新聞網

論文連結

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1909729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此思路,該課題組近期在生物醫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相關成果陸續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和《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 鄭州大學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鄭大多個科研團隊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鄭大考研網育博書店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中南大學在低成本儲能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梁叔全團隊在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國際材料與能源領域權威期刊陸續發表儲能材料創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解決了該領域部分共性科學難題,有望推動廣受關注的低成本儲能領域進一步發展。
  • 中國科學家探究焦亡的抗腫瘤免疫功能
    中國科學家探究焦亡的抗腫瘤免疫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6 14:26:23 北京大學劉志博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邵峰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開發的生物正交系統揭示了焦亡的抗腫瘤免疫功能。
  • 天津大學生科院常津團隊納米診療系統研究2020年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種有效的腫瘤療法。光熱治療(PTT)、化療與免疫治療的有機結合可用於抑制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本研究開發了一種用於原發和遠端腫瘤協同免疫治療的納米系統。該納米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介孔二氧化矽納米顆粒(MSNs)共載吲哚青綠(ICG)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抑制劑(YM155),刺激樹突細胞(DC)成熟以及免疫因子分泌,PTT/化療/免疫治療三者的有機結合有效抑制了原發性腫瘤生長;另一部分是抗CD47抗體(anti-CD47)修飾的二氧化矽包覆的磁納米顆粒MNP@nSiO2,對遠端腫瘤呈現較強的抗腫瘤免疫效果。
  • 暨南大學陳填烽團隊在納米藥物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上取得新進展
    在基於腫瘤免疫治療的納米藥物設計上獲得新突破,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雜誌(2020,9, 11067-11082,雜誌影響因子為14.588)發表了題為「Boosting Natural Killer Cell-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with Selenocystine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藥物遞送體系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將藥物分子裝載在納米材料載體上,形成藥物-載體的複合體系。它的主要優點包括:(1)能夠顯著提高靶區的藥物濃度,從而改善藥物的利用率和治療效果,並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2)提高難溶性藥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將藥物分子靶向遞送至特定的細胞或器官;(4)可遞送細胞難以攝取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如核酸、蛋白質)至細胞內的活性部位。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我校生物納米課題組在近紅外光熱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光熱治療是利用光熱轉換效率高的近紅外吸光材料,在外部光源(一般是近紅外光)的照射下將光能轉化為熱能從而殺死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的目的。這種新型治療方法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開發性能優越並且生物可降解的納米材料是該領域的研究重點。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儘管乳腺癌綜合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仍有15%患者會發生轉移或死亡。近年來,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熱點。雖然傳統觀點認為,相較於免疫治療取得重要進展的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等,乳腺癌免疫原性較差,但近年研究表明,免疫治療可啟動免疫活化通路,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為進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後提供新途徑。
  • Cell:內質網應激關鍵蛋白調節抗腫瘤免疫
    ,為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T細胞依賴性抗腫瘤免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腫瘤常通過損傷正常DC細胞功能削弱免疫系統的控制。內質網應激應答因子XBP1能夠直接促進腫瘤細胞生長,但XBP1是否具有調控宿主抗腫瘤免疫應答的作用仍不清楚。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腫瘤相關DC細胞中組成型激活的XBP1能夠通過阻斷抗腫瘤免疫驅動乳腺癌進展。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Angew.含硒納米藥物在癌症免疫治療、放療和化療聯合治療中的應用
    共104家會員企業在賣,看一看吧 導讀 近日,清華大學的許華平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系列含硒納米藥物,將癌症免疫治療與化療、放療相結合,顯著提高了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活性,為癌症聯合療法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策略。
  • 中南大學梁叔全團隊在這個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梁叔全團隊在廣受關注的低成本儲能領域取得系列儲能材料創新研究成果,有望解決該領域部分共性科學難題。鋅離子電池在低成本儲能領域具有諸多優點,潛力巨大,但在電解液方面仍存在許多關鍵難題有待解決。梁叔全團隊將這些難題進行系統核驗,並結合團隊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展望和建議,近日在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doi: 10.1039/D0EE02620D)在線發表。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劉高強、王永紅課題組在赭麴黴素A的生化檢測領域取得進展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業生物技術省重點實驗室在重要真菌毒素赭麴黴素A的生化檢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生物傳感領域重要期刊《Biosensors
  • 中南大學王梁炳教授團隊在光固氮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梁炳特聘教授通過精細調控光催化納米材料的電子結構實現室溫高效光固氮,在《ACS Energy Letters》、《Appl. Catal. B: Environ.該工作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中南大學是第一單位,王梁炳特聘教授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文華副教授是共同通訊作者。
  • 武漢科技大學在超分子化學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武漢科技大學「超分子材料與分子納米器件團隊」梁峰教授課題組立足自身特色,與納米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合作,在刺激響應性導電水凝膠、二維材料、腫瘤精準診療等領域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 11篇Science子刊同期上線,俞書宏、羅忠、陳曉等學者在生物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3)在肌腱HO的小鼠模型中,CHP-PLGA-RAPA納米粒子與病理性肌腱特異性結合,並強烈抑制HO的進展。mTOR信號通路似乎是肌腱HO的可行治療靶標,而CHP-PLGA納米粒子可能對於治療與肌腱相關的疾病很有價值。
  • Biomaterials:基於殼聚糖/γ-PGA納米粒子的免疫療法可作為乳腺癌放療的佐劑
    放射療法(RT)是多種癌症的基本治療方法。儘管具有治療潛力,但RT通常不足以克服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特性,無法控制腫瘤轉移。
  • 卵巢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攻略
    近年來,隨著免疫治療的興起,各種免疫療法也紛紛涉足卵巢癌,力求控制「沉默殺手」的進展,改變卵巢癌獲益不佳的臨床治療格局。 卵巢癌是一種典型的免疫抑制型腫瘤,所以,科學家相信卵巢癌患者可以獲益於免疫治療。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單抗在多種實體瘤中都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在卵巢癌的免疫治療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被寄予厚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