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謝重編制在腫瘤領域的研究及臨床應用

2020-11-30 生物谷


代謝組學作為繼基因組學、蛋白質轉錄組學後的新興「組學」,自從在2000年代謝組學被提出及其研究方法完善後,該技術在疾病的早期診斷與發病機理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近幾年來代謝重編程在癌細胞研究的優勢突顯出來被廣泛應用,推動了整個腫瘤領域研究的發展。

為此生物谷舉辦2018代謝組與轉化醫學網絡研討會(第二期),此次邀請會將於1月23日下午14:00正式開播,此次研討會邀請到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陳文連博士、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高鵬博士以及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液質應用經理詹舜安先生為我們帶來精彩分享。

小編提醒:在直播開始之前一定要提前半小時報名喲,點擊連結直接報名

http://xy.bioon.com/live/webinar_play_two/324.html

在開播之前,生物谷有幸採訪到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陳文連博士

生物谷:陳博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採訪。我們都知道代謝組學是繼基因組學、蛋白質學轉錄組學後出現的新興「組學」,尤其是近幾年代謝組學得到迅速發展。在2017年代謝組學領域有哪些重大的發展,您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陳博士:我們知道,自從上世紀50年代分子生物學研究廣泛興起並在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之後,代謝重編程長期以來被認為僅僅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結果。2000年以後,隨著代謝組學概念的提出、研究方法的完善、以及該技術在疾病的早期/無創診斷與發病機理研究中的廣泛應用,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代謝重編程在疾病發生發展中也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將代謝組學、13C標記代謝物的代謝流分析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結合,已成為推進疾病代謝研究進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2017年以來,代謝組學領域有以下重大進展:

(1)表型組學(Phenomics)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表型組為研究某一生物或細胞除了基因組以外的「所有組學」的集合。我們知道,細胞的生命活動由核酸、蛋白質和小分子代謝物來共同承擔,上遊大分子(核酸、蛋白質等)通過調控代謝網絡的變化來執行其生物學功能。所以,代謝組提供的是生物學的終端信息。

(2)微生物代謝組的檢測分析取得重要進展。腸道微生物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目前的研究集中在通過16S rRNA測序來解析腸道菌群的種類信息上。尚不清楚的是,疾病狀態下腸道菌群種類的改變會導致什麼樣的功能變化。檢測分析腸道微生物產生的小分子代謝物,可對其功能變化進行評估。我們課題組近期發展了一套基於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的微生物代謝組檢測分析方法,可同時檢測145個腸道微生物代謝物以及腸道微生物-宿主共代謝物。這為理解腸道微生物如何調整自身的代謝來影響宿主健康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技術研究手段。

生物谷:代謝組學在腫瘤方面的運用被大家廣泛認可,尤其在腫瘤的新型預後標誌物與新的治療靶點發現上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那麼代謝組學在腫瘤領域具體有哪些研究呢?其優勢具體是什麼呢?

陳博士:腫瘤的產生,涉及突變的癌驅動基因表達出功能失常的蛋白,然後激活關鍵代謝通路,啟動腫瘤發生。近幾年來,代謝組學在腫瘤代謝的基礎與轉化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應用代謝組學方法,發現腫瘤細胞的新型能源物質和新的能量代謝通路,為腫瘤的抗代謝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我們開展的白血病代謝組學研究發現,骨髓微環境中的白血病細胞在葡萄糖不足時,可激活果糖代謝通路、轉向利用血液系統中的第二大血糖——果糖。我們因此發現果糖代謝通路是白血病治療的新型潛在靶點。另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開展的肺癌代謝組學研究發現,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代謝廢物的乳酸,也可作為癌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促進肺癌進展。

(2)應用代謝組學方法,研究癌驅動基因促進腫瘤發生發展的代謝機制,從而為伴有特定基因突變的腫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通過代謝組學研究發現,大家熟悉的癌基因Myc通過活化脂類合成代謝來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抑制脂類合成通路的活性,可明顯遏制Myc驅動的腫瘤生長。

生物谷:代謝的重編程是癌細胞的基本特徵之一,並且癌細胞有特殊的糖代謝(Warburg效應)。我們知道您在腫瘤的糖代謝重編程領域有深入的研究,您能向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癌細胞糖代謝重編制的作用及分子調控機制嗎?這種作用機制將被怎樣使用到腫瘤臨床治療中呢?

陳博士:癌細胞因為具有快速增殖、浸潤轉移等惡性特徵,因此對能量和原料代謝物的需求非常巨大。這種情況下,癌細胞通過激活葡萄糖代謝通路來獲取足量的能量和原料代謝物。近些年的研究揭示了癌細胞上調糖代謝通路活性的若干分子機制。

(1)發現癌驅動基因調控糖轉運子和糖代謝酶基因的表達。例如,致癌的K-RAS基因突變可上調葡萄糖轉運子GLUT1和糖酵解代謝基因HK1/HK2表達。此外,癌基因Myc可上調GLUT1和HK1的表達。

(2)癌細胞中異常激活的信號通路對糖代謝的調控。例如,PI3K/AKT/mTOR信號通路可促進葡萄糖轉運子GLUT1的表達及其膜定位,從而上調癌細胞的葡萄糖攝取能力。

3)腫瘤微環境中的缺氧應激可上調葡萄糖轉運子GLUT1和GLUT3表達,進而激活葡萄糖代謝通路。

由於糖代謝重編程是各種致癌信號共同作用的下遊關鍵代謝通路,因此,靶向癌細胞的糖代謝可遏制各種致癌信號驅動的腫瘤惡性進展。目前,一系列糖代謝抑制劑,包括2-脫氧葡萄糖、AZD-3965和CPI-613等,已經應用於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中。已取得的臨床試驗結果證實,糖代謝抑制劑可明顯增強化療/放療的療效。

生物谷:作為我們代謝組與轉化醫學網絡研討會的嘉賓,本次研討會圍繞腫瘤相關代謝物的發現,代謝組學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疾病診斷等方面展開,我們知道您一直致力於成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代謝組學及糖代謝重編程的基礎與轉化研究,您有哪些故事和心路歷程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陳博士:我的個人體會,從事代謝組學與關鍵代謝通路的研究工作、並期望取得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果,不僅需要各個研究單位之間的緊密合作,而且需要研究者本人付出極大的努力來加強多個學科的知識學習,以掌握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推動項目。

舉例來說

1)多中心臨床大樣本標本的採集,涉及研究所與臨床科室、本醫院與外地合作醫院的關係協調,以確保標本採集程序和標本保存方式的一致性,嚴格控制各種非疾病因素對標本代謝物組成/含量的影響。

(2)研究者需要強化對入選疾病的臨床知識學習,熟悉入選疾病的標準治療方案、臨床上公認的預後因子、療效與預後評價指標等,並一一記錄各個患者的這些臨床參數和預後隨訪資料。

(3)研究者需要加強臨床統計學與生物信息學的學習,培養複雜數據的統計分析能力,以實現從代謝組學大數據中發現影響患者預後的關鍵代謝通路和代謝物標誌物。

4)研究者需要加強基礎研究能力的培養,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驗,揭示患者中異常活化的代謝通路的生物學功能,並在相應的動物模型中證實抑制該代謝通路的體內抗癌效果。

相關焦點

  • 轉錄因子對腫瘤糖代謝具有基因調控功能
    其中轉錄因子對糖代謝基因的調控是腫瘤能量代謝重編程的重要機制之一,近期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低氧誘導因子1, c-Myc, p53等轉錄因子與腫瘤糖代謝的相互調節作用,指出這種關聯為靶向代謝的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學通報》上。
  • 腫瘤成像AI:臨床應用與挑戰
    來自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回顧了AI應用於腫瘤成像的現狀,並描述了4種腫瘤類型(肺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進展,以說明如何解決常見的臨床問題。儘管迄今為止評估AI在腫瘤學中的應用的大多數研究尚未得到有力的可重複性和普遍性驗證,但結果確實突出了推動AI技術臨床應用和影響癌症治療未來方向的日益協同的努力。今天我們一塊學習一下這篇刊登在神刊CA(IF:224)的文章。
  • 超聲聯合微泡增敏腫瘤化療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
    如何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增加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減輕全身副反應是亟需研究並解決的問題。超聲聯合微泡可以增敏化療,增加腫瘤區域藥物濃度,增強細胞毒作用,改善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從而增強化療效果。本文就超聲聯合微泡增敏腫瘤化療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方面進行綜述。
  • J Biol Chem:季紅斌等揭示miRNA對腫瘤細胞糖代謝的功能及調控機制
    5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季紅斌研究組與劉新垣研究組合作的研究論文miR-143 regulates cancer glycolysis via targeting hexokinase 2。
  • 【病例交流】PET/CT臨床應用及被忽視的作用
    它將PET圖像和CT圖像融合在一起,使兩者優勢互補,對於PET/CT在腫瘤的診斷、指導治療、評估療效的作用,無論是臨床工作者還是普通患者,都已經取得了認可。PET/CT臨床應用腫瘤分期病例1 患者男,胃鏡確診賁門癌,患者既往身體健康,術前常規CT發現肺部結節,以「明確肺部結節性質及了解全身情況為目的」行PET/CT檢查。
  • 【新發現】基因工程改造阻礙糖代謝可減慢肺腫瘤的生長
    近日,有研究人員發現阻斷一對葡萄糖轉運蛋白可能是治療肺癌的有效方法。癌細胞的快速生長和擴散依賴於大量的葡萄糖來提供能量。這使得科學家們考慮切斷糖的供應,以此作為治療癌症的一種方法。近日,瑞士的研究人員發現抑制一對葡萄糖轉運蛋白可以阻礙肺癌細胞的糖代謝,以此減緩肺癌的發展。
  • MALDI-TOF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國內外質譜廠商在該領域多有發力。毅新博創在臨床質譜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最早取得CFDA證書的國產質譜廠商。為了使質譜技術和臨床醫學及相關領域機構、專家、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應用於醫學檢驗的質譜最新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儀器信息網特別約稿毅新博創。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科學家們在轉移性的腫瘤中也發現糖代謝異活躍、脂肪酸過度累積等和正常細胞不同的代謝反應,當然也有研究證實靶向腫瘤細胞代謝是抗腫瘤轉移的一個積極有效的方向,而且部分成果已應用於臨床治療。【2】Nature:代謝重編程可使特定癌症消退doi:10.1038/nature13910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改變腫瘤抑制基因p53的家族成員或可促進p53缺失的腫瘤發生快速衰退,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近年來,許多醫院相繼開展免疫細胞治療腫瘤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療效被過度宣傳,反映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研究與應用亟待規範。「魏則西事件」的發生是免疫細胞治療腫瘤領域一個典型案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會加強了對免疫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的管理。
  • 超聲在兒童縱隔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既往對縱隔病變的診斷主要依賴放射學檢查,如X線、CT、MRI等,超聲在縱隔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因受骨性胸廓及充氣肺組織的影響,有一定限制。隨著超聲新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其在縱隔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日益受到臨床重視。本文就超聲在兒童縱隔腫瘤中的應用現狀進行綜述。
  • 專家視點:循環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價值
    肺癌患者儘管已行手術及化放療,但是在骨髓、淋巴結及外周血的各個部位仍可能存在MRD,並且最終引起轉移,存在於骨髓的微轉移灶稱為脫落腫瘤細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而存在於外周血中的腫瘤細胞即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CTCs)。CTCs與腫瘤血行轉移密切相關,對其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價值的探索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 湖北80後男神副教授:在腫瘤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在理工分論壇上,電子電氣學院張南剛匯報了團隊近五年來在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與檢測領域的研究進展。、藥物療效快速評價、個體化施藥方案、腫瘤復發監測等臨床應用方面的巨大潛力而備受學界關注,但因其數量稀少(約1CTC/10億血細胞)和生物異質性,CTC的臨床應用遭遇極大挑戰,高效、靈敏、動態的分離與檢測技術是推進CTC臨床應用的必要前提與保障。
  • 黑螞蟻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這些成分組成了黑螞蟻抗風溼、抗炎,護肝、鎮痛、抑制腫瘤的物質基礎,螞蟻的高含量鋅可以治療嚴重缺鋅病、風溼性關節炎。黑螞蟻的藥理作用1、增強免疫研究表明,黑螞蟻粉能顯著提高小鼠淋巴細胞轉化能力、抗體生成細胞數及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從而增強小鼠免疫功能。
  • 錳離子(Mn2+)在腫瘤免疫中的關鍵作用及「錳免療法」在臨床中的巨大應用前景
    錳離子(Mn2+)在腫瘤免疫中的關鍵作用及「錳免療法」在臨床中的巨大應用前景2020年8月24日,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蔣爭凡實驗室與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生物治療科韓為東團隊合作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 Research》上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腫瘤免疫領域的最新成果
  • 雷群英:代謝異質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幕後之手
    ,代表中國腫瘤學工作者臨床、科研的最高水準而備受矚目!這是源自瓦博格先生發現的現象:腫瘤細胞即便在正常氧的情況下也是優先地使用糖酵解。經過近百年的研究,廣義的瓦博格效應已不局限於糖代謝的異常,而是涵蓋了多種代謝的異常,因此腫瘤的核心特徵是代謝重編程。大流行病學數據表明, 肥胖等代謝異常與腫瘤的發生發展高度相關。
  • 毅新博創: MALDI-TOF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近年來,隨著質譜技術在生命組學、精準醫療及臨床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質譜應用於醫學檢測的熱度不斷走高。國內外質譜廠商在該領域多有發力。毅新博創在臨床質譜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最早取得CFDA證書的國產質譜廠商。
  • 多篇文章聚焦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3】Nat Cell Biol:揭秘胚胎進行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doi:10.1038/s41556-020-0536-6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胚胎進行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細胞重編程能為臨床中用於再生醫學研究的幹細胞的人工再生提供最佳的機會
  • TMB專家共識發布|腫瘤突變負荷檢測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TMB 評估受樣本質量和數量、檢測基因組大小、生信分析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臨床應用前應了解TMB 的適用範圍。不同檢測方法獲得的TMB 應進行系統評估,判斷是否具有可比性。TMB 數值可反映腫瘤內產生腫瘤新抗原的潛力,與DNA 修復缺陷密切相關,在多種腫瘤中dMMR和MSI-H 患者具有較高的TMB。
  • ...報導世界首個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試驗:通過修飾腫瘤免疫...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出現,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但由於腫瘤異質性特別是腫瘤組織中的微環境等因素,不同腫瘤類型乃至同一腫瘤類型中的不同病人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不同,導致治療效果截然不同,研究顯示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30%,尚有相當比例患者未能從中獲益。如何提高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是目前腫瘤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
  • 再新醫藥靶向抗腫瘤新藥CM118進入臨床研究
    上海2016年12月19日電 /美通社/ -- 上海再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再新醫藥」)宣布,公司研發的靶向抗腫瘤新藥CM118已進入臨床研究,主要研究者為著名肺癌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