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群英:代謝異質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幕後之手

2020-12-08 39健康網


主旨報告作為CCO大會每年最重磅的內容之一,每一位入選專家都歷經層層篩選、激烈角逐,最終脫穎而出,報告內容也因為展現了我國腫瘤領域的最新進展,代表中國腫瘤學工作者臨床、科研的最高水準而備受矚目!2020年度共有9位專家入選,現在39健康帶大家搶先觀看2020 CCO 主旨報告專家風採!

關鍵詞:幕後之手


雷群英教授

復旦大學

【代謝異質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幕後之手 腫瘤是代謝性疾病

我們知道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代謝性疾病, 其實腫瘤也是代謝性疾病。這是源自瓦博格先生發現的現象:腫瘤細胞即便在正常氧的情況下也是優先地使用糖酵解。經過近百年的研究,廣義的瓦博格效應已不局限於糖代謝的異常,而是涵蓋了多種代謝的異常,因此腫瘤的核心特徵是代謝重編程。大流行病學數據表明, 肥胖等代謝異常與腫瘤的發生發展高度相關。我們知道異檸檬酸脫氫酶IDH1/2突變導致alpha-酮戊二酸生成降低,而類似物2-HG的積累造成組蛋白甲基化的異常,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凸顯了代謝異常先於腫瘤發生發展。此外,代謝異常不僅導致腫瘤細胞的代謝重編程,代謝物還通過不同的代謝信號通路來對微環境進行重塑,從而協同來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腫瘤的發生發展會導致代謝重編程,但代謝異常先於腫瘤發生發展。因此代謝異常是腫瘤發生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IDH2的抑制劑已在2017年被FDA批准,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中位生存期明顯延長,這也是讓腫瘤代謝領域倍受鼓舞的事件。

胰腺癌代謝的高度異質性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低於8%,因缺乏早期診療的靶點, 一經診斷大都是晚期。此外,胰腺導管癌KRAS突變率大於90%。我們前期發現在胰腺癌早期去乙醯化酶SIRT2過表達來調控乳酸脫氫酶A, 促進糖酵解,導致胰腺癌的發生。非常有意思的是, 一旦獲得了KRAS突變,其代謝特徵會轉為依賴於穀氨醯胺補給途徑。此外,Lewis C. Cantley團隊發現非經典的穀氨醯胺通路促進胰腺癌的發展,而在胰腺癌發生發展中存在氧化應激(ROS)的失調, 我們發現ROS可抑制精氨酸甲基化酶CARM1,而CARM1又抑制MDH1的活性,因此ROS激活了非經典的穀氨醯胺代謝來促進胰腺癌細胞生長。

支鏈胺基酸和穀氨醯胺相偶聯。BCAT1/2催化支鏈胺基酸代謝的第一步,把支鏈胺基酸轉變成相應酮酸。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胰腺癌病人在診斷為胰腺癌的5-10年之前血漿中的BCAA升高;在KPC(Kras,p53雙突變小鼠)中也發現BCAA上調,那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機制是什麼?我們在KC(胰腺組織Kras突變小鼠)中發現了BCAT2在PanIN中明顯升高,支鏈胺基酸的水平也明顯升高。進一步發現KC、KPC和臨床樣品中BCAT2的表達水平明顯升高,而胰腺組織特異性敲除BCAT2顯著抑制KC的病理進程。BCAA劑量依賴促進KC小鼠來源的類器官生長,進一步發現BCAT2抑制劑顯著抑制類器官的生長,而添加酮酸和核酸回補表型,表明BCAT2介導的BCAA分解代謝對 PDAC至關重要。對臨床樣品分型發現KRAS突變和BCAT2呈明顯正相關,我們進一步發現KRAS抑制BCAT2的228位點磷酸化,阻斷其泛素化降解,從而穩定BCAT2。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發現BCAT2的抑制劑顯著改善其病理分期,從PanIN 3期延緩到1期;還發現低支鏈胺基酸飲食幹預顯著抑制KC PanIN和KPC PDAC進展。因此在KC早期用抑制劑或低支鏈胺基酸飲食幹預明顯抑制PDAC的發生發展。

胰腺癌病程進展迅速,很快發展到惡液質。腫瘤細胞如何在此惡劣環境中獲得生存優勢呢?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腫瘤細胞會發生自噬降解,增加胺基酸分子的釋放,可被星狀細胞吸收,並促進星狀細胞分泌丙氨酸來促進胰腺癌發展。此外在營養應激的情況下,膠原來源的脯氨酸可被胰腺癌細胞利用促進胰腺癌細胞的生長。

腫瘤代謝具有高度的時空動態瞬時性

通過我們和國內外同行的工作表明,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同種腫瘤不同亞型的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腫瘤發生發展不同階段其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腫瘤中不同的細胞類型其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因此,腫瘤細胞代謝的異質性具有高度的時空動態瞬時性,需要多學科多尺度深度的交叉融合。

歡迎來到2020 CCO主旨會場,雷群英教授將帶您一起找尋腫瘤發生發展的幕後之手!


相關焦點

  • 絲氨酸代謝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研究進展
    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的十大特徵之一,其中胺基酸代謝重編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除了穀氨醯胺代謝外,絲氨酸/甘氨酸代謝對腫瘤細胞極為重要。絲氨酸是重要的一碳單位原料,其主要作用包括:①為合成甘氨酸、半胱氨酸等胺基酸、磷脂、蛋白、核酸提供原料;②作為甲基的供體,參與生物大分子的甲基化修飾;③產生NADPH用於抗氧化防禦。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大量基礎及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靶向腫瘤依賴性胺基酸的代謝,發展新型藥物,可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本文就為大家介紹靶向胺基酸代謝治療腫瘤的幾種途徑。 在高度增殖的人乳腺腫瘤細胞中,轉氨酶高表達,且轉氨酶表達降低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GDH可調節腫瘤細胞中α-酮戊二酸的產生,在肺癌和乳腺癌細胞中表達上調。在人肺癌H1299-異種移植腫瘤裸鼠中,GDH表達的降低可抑制異種移植模型中的腫瘤發生。穀氨醯胺代謝的中間產物參與信號轉導。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缺氧對抗腫瘤T細胞的影響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研究領域。考慮到腫瘤中低氧區域的普及以及低氧對適應性免疫反應的深遠影響,其進一步的研究將顯然有益於免疫治療領域。 07 毒性代謝物 除腺苷外,癌細胞代謝產生的許多其他產物也會影響浸潤的T細胞(圖1和2)。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隨著環境的變化,腫瘤生態系統不斷發展以確保腫瘤細胞存活和生長。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代謝是幹細胞的驅動力。腫瘤幹細胞(CSC)是腫瘤內具有產生腫瘤能力並表現出自我更新和分化特性的細胞子集。CSC對抗腫瘤治療有抵抗力,並且與轉移和復發相關。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代謝發生改變是腫瘤細胞的重要特徵之一,其與腫瘤的發生發展互為因果關係Flores表示,體內實驗研究表明,p63和p73可以被控制上調或增加人胰島澱粉樣多肽(IAPP)的水平,Iapp是一種機體代謝葡萄糖的關鍵蛋白,其目前應用於部分治療糖尿病藥物中。P53在大部分人類癌症中都會被改變,在小鼠體內p53的再度激活會抑制腫瘤的發展,而利用其實現在治療上卻非常困難,文章中研究人員表示,通過改變p53的家族成員p63和p73或許就可以實現治療癌症的目的。
  • 腫瘤代謝,這些最新研究值得你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尿素循環的代謝酶的表達和功能具有組織依賴的特性,而p53選擇調控了該循環途徑中一半以上的反應步驟,這表明,對於氨代謝的調控可能是p53影響腫瘤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子機制。 進一步研究發現,多胺合成途徑中的限速酶ODC (ornithine decarboxylase,鳥氨酸脫羧酶)的活性與p53的表達,尿素循環的活性,以及氨積累呈顯著負相關。
  • 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原標題: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
  • 胺基酸代謝改變對腫瘤抑制作用的調控機制
    撰文 | Katherina 責編 | 兮 絲氨酸(Serine), 甘氨酸(Glycine)以及其他的一些非必需胺基酸都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抑制這些非必需胺基酸的活性和利用度可作為癌症治療的潛在手段
  • 臨床綜述:不容小視的腫瘤細胞能量代謝
    這種從代謝方面的看法與當前的主流觀點相悖,主流觀點認為多基因突變是不同類型疾病發生的基礎。按照Warburg的思路,基因突變只是腫瘤發生「犯罪現場」的「旁觀者」,反而「真正的罪犯」發酵卻逃脫法網,但是Warburg並沒有驗證這種分析方式的真實性。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癌基因cMyc是一種惡性腫瘤的標誌性蛋白,它可以調節人類10%-15%與細胞周期、發育、凋亡、代謝相關的基因。絲氨酸是哺乳動物體內的非必須胺基酸,在神經系統以及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cMyc與其關係以及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並不十分清楚。
  • 硒是多種腫瘤發生、發展的預防劑和抑制劑
    各國科學家、特別是中國醫學、生物學領域的廣大科學 家在探索防治各種腫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並取得了許多豐碩的成果。其中用 硒元素防治腫瘤的發生、發展,就是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生理學家陳元明(2005)指出,大量的動物試驗、人類流行病學調查、前瞻性研究① 及幹預性試驗②都發現,硒有阻遏腫瘤發生和抑制腫瘤生長的生物學作用,並且具有非專 一性,也就是說,硒並非只對某一種腫瘤具有防治效果,而是對多種化學致癌物誘發的腫 瘤、促癌劑所促進的腫瘤、自發性腫瘤和病毒引起的腫瘤都有一定的或顯著的抑制作用。
  • 科學網—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 癌基因cMyc是一種惡性腫瘤的標誌性蛋白,可以調節人類10%~15%與細胞周期、發育、凋亡、代謝相關的基因。絲氨酸是哺乳動物體內的非必需胺基酸,在神經系統以及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cMyc與其關係以及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並不十分清楚。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步驟是確定驅動腫瘤細胞起始的機制,這會觸發它們產生腫瘤的命運。到目前為止,對它們的研究主要是在基因調控水平上,通過研究腫瘤抑制基因MYC、p53或KRAS。腫瘤細胞內的代謝變化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特徵,但是這些變化是腫瘤細胞永生化的結果還是原因仍不清楚,因此這也是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IMBA)的Juergen A.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團隊發現了線粒體定位的環狀RNA在代謝性炎症中發揮重要功能。SCAR介導的線粒體調控通路對於理解NASH發病過程中肝臟的纖維化的發生機制有重要意義。另外,研究團隊率先構建靶向線粒體環狀RNA的納米遞送系統,實現在體內外幹預線粒體環狀RNA,為靶向線粒體信號治療代謝性免疫疾病提供新思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NAFLD已經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當前主要的慢性肝病。單純的NAFLD是可逆的,但NASH已有肝纖維化導致的永久性肝臟病變。
  • 生物谷專訪李健健:腫瘤放療的分子機理和腫瘤異質性
    而根據我們前期的重要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可以誘導耐受的乳腺癌細胞內NF-kB與細胞核內HER2和MKP-1基因的啟動子結合,從而增加二者在乳腺癌放射耐受細胞的表達,而HER2的活化又會使MKP-1磷酸化並進入線粒體,異質凋亡誘導基因JNK的磷酸化,從而抑制HER2陽性的乳腺癌放射耐受細胞凋亡的發生。
  • 腫瘤代謝研究成果
    該研究發現了精氨酸甲基化酶CARM1可以對蘋果酸脫氫酶MDH1進行甲基化修飾並降低其活性,進而抑制胰腺癌細胞的穀氨醯胺代謝過程。這個發現揭示了腫瘤細胞代謝新的調控特徵,對腫瘤代謝調控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其五年存活率僅有3%到5%。近期研究表明,胰腺癌細胞的增殖高度依賴於葡萄糖和穀氨醯胺。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在人類與腫瘤的較量中,科研人員總試圖從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的代謝差異中,找尋腫瘤細胞快速增殖的秘密,進而通過靶向治療遏制腫瘤生長。然而,在腫瘤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始終加班加點的「生產」:即使細胞內脂質濃度是正常的,脂質代謝仍處於高度活躍,並促進腫瘤的快速增殖。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
  • 我院開展「2020腫瘤藥物治療安全年」腫瘤藥物性肝損傷病例演講比賽
    2020年4月,由天津市抗癌協會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專業委員會、天津市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天津市中西醫結合抗癌聯盟共同發起「2020腫瘤藥物治療安全年」主題活動,啟動腫瘤藥物性肝損傷管控項目(協作組)、腫瘤藥物性心臟損傷管控項目(協作組)、腫瘤化療藥物副作用管控項目
  • 了解陰離子間隙及代謝性酸中毒
    正常時,血漿中AG=Na+-(Cl-+ HCO3-)=12mmol/L。正常值範圍為8-16mmol/L,測定值高時,說明體內產酸有點多,多吃鹼性食物如新鮮蔬果,少吃肉。大於30mmol/L表示有酸中毒。什麼是代謝性酸中毒?分為哪幾類?無論血漿由HCO3-降低或者H2CO3升高,均會令pH降低。而血漿內HCO3-降低者,為代謝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