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鍾建課題組在魚皮明膠乳液應用領域取得系列...

2021-01-15 食品夥伴網

  2020年12月,上海海洋大學

食品

學院鍾建副研究員在食品科學頂尖綜述雜誌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1.077,食品領域最高IF雜誌)上發表題為「Gelatins as emulsifiers foroil-in-water emulsions: Extr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molecular structure,and molecular modification」的論文。該論文是基於該課題組在魚皮

明膠

領域近20篇SCI論文(包括5篇ESI高影響論文)基礎上的系統總結。

 

  隨著中國人均水產品消費總量逐年穩步攀升,水產品加工供應鏈穩步增長。魚類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魚類加工副產物(如魚頭、魚皮、魚骨、魚鱗等),這些副產物佔魚體總重的60-70%。因此,如何高值化利用這些副產物,對於減少環境汙染、提高魚類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提高加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均具有重要的意義。鍾建副研究員課題組聚焦魚皮明膠乳液應用研究。近3年內探索了以原子力顯微鏡技術為代表的魚皮膠原蛋白/明膠結構加工與表徵技術體系(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87: 3-13, 2019;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87: 14-25, 2019;Food Hydrocolloids, 93: 253-260, 2019;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31: 617-625, 2020),建立了用於魚油包裹的微米級和毫米級多尺度製備體系(Food Hydrocolloids, 95: 326-335, 2019;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2(5): 6536-6545, 2020),明晰了魚皮明膠結構、性質和乳液穩定性的相關規律(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5: 109207, 2020);闡明了提取方法對魚皮明膠結構、性質和乳液穩定性的影響規律(Food Chemistry, 328: 127114, 2020);構建了多種基於明膠的物理修飾和化學修飾方法(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7: 108654, 2020;Food Chemistry, 308: 125597, 2020;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9(3): 280-288, 2020;Food Chemistry, 309:125642, 2020;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9(4): 320-327, 2020;Food Hydrocolloids, 108: 106041, 2020;Food Chemistry, 336: 127686, 2021)。在這些系統工作的基礎上,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課題組的研究主線「明膠來源-提取方法-化學組成-分子結構-分子修飾-界面層結構-乳液穩定性」(圖1),為水產加工副產物高值化利用和魚皮明膠乳化劑開發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方向指導。

  課題組聚焦魚皮明膠結構表徵、分子修飾與乳液應用的研究主線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06: 113-131,2020)

 

  鍾建2015年7月進入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工作,在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在「十二五」農業領域國家科技計劃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海市科委儀器試劑專項、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創新團隊和上海市高原學科經費的資助下,積極從之前的生物醫用材料方向完全轉到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方向。擔任了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等9個SCI雜誌的編輯、客座編輯、青年編委等。以通訊作者(學校為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近40篇,總IF超過200;其中以唯一通訊作者發表中科院一區論文19篇和中國科技卓越行動計劃SCI期刊論文3篇;第一主編Elsevier出版社英文專著1部。

 

  此外,該課題組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碩果纍纍。如,2014級本科生喬逸群以第一作者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758,中科院一區)上發表研究論文1篇;2018級碩士生張婷已經以第一作者發表中科院一區6篇和中國科技卓越行動計劃SCI期刊1篇;多名畢業生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部分相關成果:

 

  [1] Ting Zhang, Jiamin Xu, Yangyi Zhang,Xichang Wang, José M. Lorenzo, JianZhong*. Gelatins as emulsifiers for oil-in-water emulsions: Extraction,chemical composi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modification. Trends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06: 113-131, 2020. 中科院一區。

 

  [2] Cuiping Shi, Yuning He, MengzhenDing, Yifen Wang, Jian Zhong*.Nanoimaging of food protein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Part I: components,imaging modes, observation ways, and research type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87: 3-13, 2019. 中科院一區。 ESI高影響論文。

 

  [3] Cuiping Shi, Yuning He, MengzhenDing, Yifen Wang, Jian Zhong*.Nanoimaging of food protein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Part II: applicationfor food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87: 14-25, 2019. 中科院一區。 ESI高影響論文。

 

  [4] Ting Zhang, Mengzhen Ding, NingpingTao, Xichang Wang, Jian Zhong*.Effects of surfactant type and preparation pH on the droplets and emulsionforms of fish oil-loaded gelatin/surfactant-stabilized emulsions. LW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7: 108654, 2020. 中科院一區。 ESI高影響論文。

 

  [5] Mengzhen Ding, Ting Zhang, HuanZhang, Ningping Tao, Xichang Wang, JianZhong*. Gelatin molecular structures affect behaviors of fish oil-loadedtraditional and Pickering emulsions. Food Chemistry, 309: 125642, 2020. 中科院一區。 ESI高影響論文。

 

  [6] Tingting Wu, Mengzhen Ding, CuipingShi, Yiqun Qiao, Panpan Wang, Ruirui Qiao, Xichang Wang, Jian Zhong*. Resorbable polymer electrospun nanofibers: History,shapes and application for tissue engineeri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31: 617-625, 2020. 中國科技卓越行動計劃SCI期刊。 ESI高影響論文。

相關焦點

  • 上海海洋大學鍾建副研究員課題組在TRENDS FOOD SCI TECH發表關於明膠作為乳化劑用於水包油乳液的綜述文章
    近日,上海海洋大學鍾建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食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1.077
  • 乳液-文獻分享匯總
    2020年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方亞鵬教授等在Food Hydrocolloids(2區,IF:5.839)在線發表了題為「Probiotic encapsulation in water-in-water emulsion via heteroprotein complex coacervation of type-A gelatin/caseinate」的研究文章。
  • 上海海洋大學在食品包裝領域研究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食品包裝作為現代食品加工製造產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該領域的發展將有助於滿足社會不斷變化的發展需求,減少食物浪費,提高產品質量,延長食品保質期,以及減少食品包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李立教授課題組從功能性食品包裝的角度出發,著眼於抗菌、抗氧化以及高阻隔/呼吸調控三個方面,結合綠色包裝發展需求,在食品保鮮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探索。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網訊 10月3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遺傳學會和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3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包振民教授領銜完成的櫛孔扇貝和海洋生命學院劉濤副教授領銜完成的海帶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標誌著學校在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前沿水平,並將為進一步的海洋生物分子育種、功能基因開發與利用等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地基礎。
  • 南科大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及其應用方向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中國化學會會刊》(CCS Chemistr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上海海洋大學你了解嗎?上海海洋大學排名前十的專業有哪些呢?
    (現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遷回上海原址恢復上海水產學院,同時保留廈門水產學院;1983年,學校開始研究生教育;1985年,學校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0年,學校由農業部劃轉地方,由中央和地方共建
  • 湖北工業大學陳小強教授等在FH期刊合成羧甲基纖維素/陽離子型殼聚糖複合物來穩定包封薑黃素Pickering乳液」
    近日,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陳小強教授等在國際食品期刊《Food Hydrocolloids》在線發表了題為「Tuning complexation
  • 海洋所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日前,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的農業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鵬程團隊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研究結果為殼聚糖、殼寡糖作為新型生物刺激素的深度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中國高校之上海海洋大學
    黃炎培創建於1912年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52年升格為中國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8年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教育部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平臺30餘個。
  • 中國六所「海洋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計劃: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
    學校創建於1924年,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學校有嶗山校區、魚山校區和浮山校區3個校區,正在建設西海岸校區。設有19個學院和1個基礎教學中心。為教育部直屬「985 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 類)。
  • 安徽工程大學教師在食品功能因子生物合成機理解析方面取得系列...
    近日,安徽工程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張國強教授以第一作者、安徽工程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在國際頂級(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在線發表題為「Quantitative proteome profifiling provides
  • 瀋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島津合作實驗室成立
    瀋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與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實驗室」成立並於3 月28 日在瀋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舉行了籤約與揭牌儀式。該校食品學院是農業部果蔬貯藏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的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食品安全性評價與檢測實驗室、遼寧省的農產品加工實驗室/農產品加工工程技術中心/食品科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重點單位,因此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同時也是培養食品安全檢測人員的重要搖籃。島津公司作為著名分析儀器廠商,在很多領域有著先進的儀器研發實力,樂於為高校建設服務,不斷改進與創新,以科學技術為社會做貢獻。
  • 聚焦離岸中心建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嚴弘教授研究課題...
    日前,上海市金融學會公布了2020年重點課題獲獎名單。由高金學術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嚴弘擔任課題主要負責人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國際離岸中心建設研究》,榮獲2020年度重點課題二等獎,彰顯了高金教授在政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雄厚實力,以及學院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智庫作用。
  •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在食品包裝領域研究再獲重要進展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植物源食品開發與資源綜合利用」團隊的吳賀君副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Hydrocolloid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IF7.053)在線發表題為「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protein films
  • 這是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青島海濱,位於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等學府之一,未來西海岸校區佔地近6萬平方米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單元正在推進建設中。學科發展歷程學院以海洋生物資源加工利用為顯著特色,建設基礎與應用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 上海科技大學於奕課題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新型半導體材料領域
    異質結界面處的高分辨晶格像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電鏡中心(CEM)經過幾年的建設和運行,已經構建起了一套多元、開放的先進電子顯微平臺,於奕課題組2017級碩博連讀研究生原彪正是在這樣自由、創新的科研氛圍下成長和鑽研,與導師一起取得了研究課題的突破。
  •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由創建於1985年的原社會科學及工程系和文學藝術系聯合組建而成,成立於1997年1月。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聘請了一批國外著名的專家、學者擔任顧問教授,還與英國伯明罕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日本神戶大學人文學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系、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中心建立了長期的教學科研合作關係。近幾年以來,學院先後派出了20餘名教師去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的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和進修,同時還引進了一批海外留學人員。
  • 我國最南方的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四季如春
    我國大概有三千多所大學,分布在祖國的各地。前幾篇文章小編介紹過位於我國最北方的,坐落於我國邊境線的大學——黑河學院,和我國最西方的大學——喀什大學。這兩所大學由於地理位置的偏僻,生源相對沒那麼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所位於我國最南方的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四季如春。
  • 武漢工程大學李鵬程課題組在碳納米管/聚合物複合材料領域獲進展
    近日,世界知名出版社愛思唯爾(Elsevier)的學術期刊Composites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一區,IF:6.309)報導了武漢工程大學特聘教授李鵬程課題組在碳納米管/聚苯胺複合熱電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題為「Facilegreen strategy for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崔永朋為第一作者,柳偉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動力汽車和大規模儲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導致全球鋰資源日趨緊張,嚴重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鉀離子儲能器件研發受到廣泛關注。鉀離子因電化學性能與鋰離子相近,儲量豐富,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從而在儲能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