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8年!海大教授研製出能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2020-08-18 中國海洋大學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許加超教授向記者展示他們研發的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尋找沒有危害的「塑料」

近日,在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驗室內,記者見到了許加超教授,此時,他正與他的研究生們探討海藻在解決白色汙染方面的更多可能。

許加超教授介紹,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這個項目是從2012年開始研究的項目,歷時8年,到目前已經成型並逐步完善。

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食品安全一直是許加超教授關注的重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使用塑料製品的頻率越來越高,塑料製品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塑料中的塑化劑等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

許加超教授介紹,塑料中含有3種毒素,長期遷移攝入體內可能致癌。首先是苯並芘,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如果經常使用塑膠袋來包裝食物,塑膠袋所含致癌物質就會慢慢釋放出來,遷移到食物中並隨食物被攝入體內,量變積累會導致人體的細胞發生癌變;其次,塑膠袋中一般都含有增塑劑,研究發現,早上購買油條、包子等早餐時,油脂溫度都很高,用塑膠袋來包裝會使得塑膠袋所含增塑劑遷移入食物中,人體進食了這些食物很有可能會出現早熟、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等;最後,塑膠袋中還含有一種物質叫磷二鉀酸鹽,這種物質可以增加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雖然危害很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保鮮膜的依賴度卻不斷增加,在一份「2013年至2017年我國保鮮膜人均消費額走勢圖」中記者看到,人均消費額持續增加,從2.6元到3.4元、4.46元等,一直到2017年的6.89元。

基於塑料對人們如此巨大的危害以及國家大力倡導限塑令,許加超教授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著重放在了尋找沒有危害的「塑料」上。

每屆學生都要實驗上千次

基於對海洋生物多年的研究經驗,許加超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海帶中的褐藻膠是很好的原料,「褐藻膠是一種天然陰離子多糖,Ca2+等發生反應生成變性凝膠褐藻酸鈣,當大量Ca2+存在時,與褐藻膠分子結合形成緊密的『蛋盒』網狀的變性凝膠結構,從而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許加超教授說。

「但是只加入鈣離子,做成的膜很脆,一搓就碎。」許加超教授介紹,由於褐藻酸鈣是一種強凝膠,形成的褐藻酸鈣膜太脆,韌性比較差,不宜摺疊和捲曲,局限了其實際使用,為了突破這一難題,許加超教授就與學生們不斷實驗,嘗試了各種方法,最後想到能否再加入另一種離子,增加膜的韌度,從而降低其脆度。

許加超教授和他們的學生們在探討生物降解保鮮膜

「在這個課題中,我的每一屆學生都做了上千次實驗,合計下來能有上萬次。」許加超教授說,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新的方法——雙離子變性凝膠技術,這個技術可以提高褐藻酸鈣膜的柔韌性和機械性能。

「這是我們首創的雙離子成膜技術,目前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許加超教授說,目前,他和他的學生們還在不斷實驗,將這項技術不斷優化。

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在許加超教授的實驗室內,記者看到了這個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樣品,與我們日常使用的保鮮膜一樣,其也是透明的,不同的是,這款全降解保鮮膜的厚度更高一些,韌性也比較低,「這個保鮮膜可以說是完全用褐藻膠製成的,不添加塑化劑,所以就目前的技術,其韌性還不算高,我們也在不斷實驗、不斷優化、不斷突破。」許加超教授說。

「這款保鮮膜最大的優點在於安全、無塑化劑、100%生物降解。」許加超教授介紹,目前市面上的保鮮膜都不能降解,埋在土壤中,會造成土壤汙染,塑料中的塑化劑滲透到土壤和水中,會隨著水和植物進入人體內,進而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而這種保鮮膜能在6-12個月內實現100%生物降解,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對人體也是健康的。此外,就使用度來看,這種保鮮膜的耐受溫度在零下80攝氏度到120攝氏度,能適應人類生活的所有生活用途。

希望儘快推動項目產業化

2020年1月19日,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布,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範圍。但這一年來,老百姓生活中的塑料用品似乎並沒有減少,我們的生活依然離不開塑料。

根據意見內容,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目前,2020年已經走入下半年,這一禁令的實施情況也變得嚴峻。

「希望我們的項目能為推動限塑令的實施作出一點努力。」許加超教授說。

許加超教授介紹,目前我國保鮮膜的市場有近200億,市場非常廣闊,這項技術推出後,會極大改變人們的生活,並會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希望聯合相關企業,儘快推動項目產業化,造福人類。」最後,許加超教授說出了他最大的心願。

來源 /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文 / 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編輯 / 劉蒞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研製出能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海大教授研製出100%生物降解保鮮膜:純褐藻膠製成,無塑化劑
    在近日舉行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這款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這款海藻食品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發明海藻食品保鮮膜 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這款海藻食品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省科學院生物工程所發現基於膜脂降解的香蕉採後冷害發生機理及...
    冷害是香蕉等水果保鮮過程中的重要生理性病害,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因此,精準調控水果保鮮對開發果蔬保鮮技術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膜脂氧化損傷是水果冷害發生的重要誘因。膜脂氧化損傷是由活性氧(ROS)誘發脂類過氧化,造成細胞膜損傷。除細胞膜損傷外,脂質氫過氧化物與蛋白質和核酸反應,使機體發生廣泛性損傷。
  • 保鮮膜、塑膠袋如何處理才最環保?當然是吃掉啊~
    不過這個問題當然難不倒我們的科學家們了,常用的塑膠袋和保鮮膜的處理方法就是:統統吃掉。我們都知道,太空人在太空中的食物包裝採用的都是單個的真空包裝,在吃完後就會產生很多垃圾,而且需要帶回地球進行處理,比較繁瑣。
  • 生物降解產業迎來風口
    到2022年底,縣城(市、區)建成區、景區景點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6月4日,河南省印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在全省範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批塑料製品,包括使用量巨大的超薄塑膠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等。
  • 目前的生物塑料「PHA」,它是100%生物可降解的塑料
    作者:黃媂迄今為止,最精細的製造技術也沒有辦法造出形狀規則、大小均一的納米物質,如果想應用這些納米物質,就只能從細菌裡面去提取。生物細胞的特性要是把細胞看作一個工廠的話,它其實完美的契合對於工廠的定義,它是把原料變成我們想要的產品,除了這一點,它還有自己特性:第一點:生物細胞自己能生長和合成。
  • 低溫合成新型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膜用於催化染料降解
    :低溫合成新型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膜用於催化染料降解DOI:10.1016/j.jclepro.2020.121301電紡納米纖維膜由於其出色的性能而被用於處理染料汙染的廢水。在這項研究中,使用過硫酸鹽(PS)試劑,在50℃下通過低溫合成(LTS)製備了新型的聚乙烯醇(PVA)基親水性電紡納米纖維膜,並將其成功地用於催化亞甲基藍(MB)染料的降解。
  • 國內外都在加緊研製紙質、可降解口罩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植物纖維、木質纖維設計,此款口罩的框架完全由植物纖維、木質纖維製成。這是第一款完全可以在加拿大本地採購並生產的N95口罩,並且這種「加拿大口罩」是可降解的。目前此款N95口罩與普通的N95口罩的模型正在衛生部門進行舒適度與滲透性的檢測。專家說,疫情期間緊張局勢的不斷升級,使國際供應的醫用口罩有中斷的可能性,造成當地供應短缺。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楊軍教授介紹,2013年全球消費2.99億噸塑料,其中聚苯乙烯類塑料佔7%,每年消耗約2100萬噸,常見的塑料飯盒、咖啡杯等可承受開水溫度的材料即為聚苯乙烯。權威的調查已經表明,聚苯乙烯這種塑料在土壤、汙泥、腐爛垃圾,或糞肥微生物群落裡,4個月僅降解0.01%-3%的範圍。
  • 你家用的保鮮膜、保鮮袋,真的「保險」嗎?
    保鮮膜、保鮮袋主要用於冰箱食物保存、生鮮及熟食包裝以及家用微波爐食品加熱等,是每個家庭都會使用到的產品。市面上各種材質的保鮮膜、保鮮袋,哪種最環保,該怎麼選購呢?今天(6月28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保鮮膜、保鮮袋比較試驗結果。
  • 你用的保鮮膜、保鮮袋,真的「保險」嗎?
    市面上各種材質的保鮮膜、保鮮袋,你知道怎麼選購嗎?江蘇消保委帶大家了解一下保鮮膜、保鮮袋。往下看保鮮膜的材質不同,使用的範圍也不同,在保鮮膜的外包裝上都有標註原材料,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使用途徑去選擇不同材質的保鮮膜。小科普保鮮膜、保鮮袋材質及使用PE聚乙烯:超市裡最常見的保鮮膜、保鮮袋材質,無毒,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需要添加增塑劑。適合食材的冷藏保鮮,不用於加熱。
  • pe保鮮膜配方化驗成分分析
    保鮮膜主要是以以PE/PVC/PVDC等為母料通過聚合反應製成的一種塑料包裝製品,保鮮膜具有適度的透氧性和不透溼性,從而調節要保鮮的食品周圍的氧含量和水分含量來達到保鮮的目的。
  • 多地升級「限塑令」,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這些上市公司已布局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在商超、超市、藥店和書店推廣環保布袋和可降解塑膠袋,推廣生鮮用可降解保鮮膜,在農用膜大量使用地區,推廣降解地膜。完善可降解塑料相關標準,保障降解產物安全可控。小編根據替代材料的性質,對上市公司進行了簡單的梳理歸類。
  • 2019年上海市保鮮膜(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本市生產、銷售的保鮮膜(袋)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本次抽查了50批次產品,經檢驗,全部合格。》、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遷移試驗通則》、GB 31604.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高錳酸鉀消耗量》、GB 31604.7-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脫色試驗》、GB 31604.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總遷移量》、GB 31604.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
  • 海大的實力藏不住了!
    2020年2月25日,2019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評選結果揭曉,中國海洋大學共有6項成果榮登榜單,其中3項中國海大專家為主持完成人,另外3項中國海大專家為主要完成人,這是學校連續6年有研究成果入選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也是自該活動設立以來學校取得的最好成績,充分彰顯了學校在中國海洋與湖沼相關研究領域的引領地位和學術影響力
  • 這種保鮮膜會致癌!
    別關頁面聽康康姐解釋一下嘛人家沒有故意拽文只是因為這條消息內容是有真有假啊真:的確有一類保鮮膜對咱們的身體有害,要小心避免假:這類保鮮膜如今已經幾乎看不著了,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現「市面上很多」的情況現在康康姐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