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研製出能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2020-08-30 讀懂科學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許加超教授向記者展示他們研發的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尋找沒有危害的「塑料」

  近日,在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驗室內,記者見到了許加超教授,此時,他正與他的研究生們探討海藻在解決白色汙染方面的更多可能。

  許加超教授介紹,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這個項目是從2012年開始研究的項目,歷時8年,到目前已經成型並逐步完善。

  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食品安全一直是許加超教授關注的重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使用塑料製品的頻率越來越高,塑料製品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塑料中的塑化劑等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

  許加超教授介紹,塑料中含有3種毒素,長期遷移攝入體內可能致癌。首先是苯並芘,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如果經常使用塑膠袋來包裝食物,塑膠袋所含致癌物質就會慢慢釋放出來,遷移到食物中並隨食物被攝入體內,量變積累會導致人體的細胞發生癌變;其次,塑膠袋中一般都含有增塑劑,研究發現,早上購買油條、包子等早餐時,油脂溫度都很高,用塑膠袋來包裝會使得塑膠袋所含增塑劑遷移入食物中,人體進食了這些食物很有可能會出現早熟、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等;最後,塑膠袋中還含有一種物質叫磷二鉀酸鹽,這種物質可以增加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雖然危害很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保鮮膜的依賴度卻不斷增加,在一份「2013年至2017年我國保鮮膜人均消費額走勢圖」中記者看到,人均消費額持續增加,從2.6元到3.4元、4.46元等,一直到2017年的6.89元。

  基於塑料對人們如此巨大的危害以及國家大力倡導限塑令,許加超教授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著重放在了尋找沒有危害的「塑料」上。

  每屆學生都要實驗上千次

  基於對海洋生物多年的研究經驗,許加超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海帶中的褐藻膠是很好的原料,「褐藻膠是一種天然陰離子多糖,Ca2+等發生反應生成變性凝膠褐藻酸鈣,當大量Ca2+存在時,與褐藻膠分子結合形成緊密的『蛋盒』網狀的變性凝膠結構,從而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許加超教授說。

  「但是只加入鈣離子,做成的膜很脆,一搓就碎。」許加超教授介紹,由於褐藻酸鈣是一種強凝膠,形成的褐藻酸鈣膜太脆,韌性比較差,不宜摺疊和捲曲,局限了其實際使用,為了突破這一難題,許加超教授就與學生們不斷實驗,嘗試了各種方法,最後想到能否再加入另一種離子,增加膜的韌度,從而降低其脆度。

  許加超教授和他們的學生們在探討生物降解保鮮膜

  「在這個課題中,我的每一屆學生都做了上千次實驗,合計下來能有上萬次。」許加超教授說,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新的方法——雙離子變性凝膠技術,這個技術可以提高褐藻酸鈣膜的柔韌性和機械性能。

  「這是我們首創的雙離子成膜技術,目前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許加超教授說,目前,他和他的學生們還在不斷實驗,將這項技術不斷優化。

  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在許加超教授的實驗室內,記者看到了這個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樣品,與我們日常使用的保鮮膜一樣,其也是透明的,不同的是,這款全降解保鮮膜的厚度更高一些,韌性也比較低,「這個保鮮膜可以說是完全用褐藻膠製成的,不添加塑化劑,所以就目前的技術,其韌性還不算高,我們也在不斷實驗、不斷優化、不斷突破。」許加超教授說。

  「這款保鮮膜最大的優點在於安全、無塑化劑、100%生物降解。」許加超教授介紹,目前市面上的保鮮膜都不能降解,埋在土壤中,會造成土壤汙染,塑料中的塑化劑滲透到土壤和水中,會隨著水和植物進入人體內,進而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而這種保鮮膜能在6-12個月內實現100%生物降解,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對人體也是健康的。此外,就使用度來看,這種保鮮膜的耐受溫度在零下80攝氏度到120攝氏度,能適應人類生活的所有生活用途。

  希望儘快推動項目產業化

  2020年1月19日,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布,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範圍。但這一年來,老百姓生活中的塑料用品似乎並沒有減少,我們的生活依然離不開塑料。

  根據意見內容,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目前,2020年已經走入下半年,這一禁令的實施情況也變得嚴峻。

  「希望我們的項目能為推動限塑令的實施作出一點努力。」許加超教授說。

  許加超教授介紹,目前我國保鮮膜的市場有近200億,市場非常廣闊,這項技術推出後,會極大改變人們的生活,並會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希望聯合相關企業,儘快推動項目產業化,造福人類。」最後,許加超教授說出了他最大的心願。

源於中國海洋大學!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這款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海大教授研製出能100%生物降解保鮮膜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發明海藻食品保鮮膜 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這款海藻食品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這款海藻食品保鮮膜能100%生物降解
    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剛剛結束,在其中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海大教授研製出100%生物降解保鮮膜:純褐藻膠製成,無塑化劑
    在近日舉行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中國海洋大學研製出新型海洋波浪能發電裝置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並進入試運行,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據介紹,這套裝置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資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大連海事大學聯合南通力威研製出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 關鍵核心部件實現100%國產化
    日前,由大連海事大學科研團隊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研製」項目取得重大研究進展,成功研製出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並已順利通過車間陸上聯調試驗,系統關鍵核心部件實現100%國產化。
  • 省科學院生物工程所發現基於膜脂降解的香蕉採後冷害發生機理及...
    冷害是香蕉等水果保鮮過程中的重要生理性病害,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因此,精準調控水果保鮮對開發果蔬保鮮技術和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膜脂氧化損傷是水果冷害發生的重要誘因。膜脂氧化損傷是由活性氧(ROS)誘發脂類過氧化,造成細胞膜損傷。除細胞膜損傷外,脂質氫過氧化物與蛋白質和核酸反應,使機體發生廣泛性損傷。
  • 我國研發出降解塑膠袋:廢棄在海洋和土壤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三菱化學的一位高管說,公司希望通過推廣使用這種袋子來幫助解決海洋塑料垃圾的問題。據了解,日本最大的購物袋製造商 Fukusuke Kogyo 與群馬大學聯合也開發了一種類似的可生物降解購物袋,正準備銷售該產品。早些時候,日本政府開始要求所有零售商向顧客收取塑料購物袋費用。
  • 厲害了,中國又一項技術領先世界,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院士俞書宏的團隊已經成功開發了一種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殼狀複合膜,並成功構建了「磚纖維」殼狀層狀結構,該薄膜的機械性能遠遠超過傳統塑料,並且比塑料薄膜具有更出色的綜合性能。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物質》上。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http://www.huaue.com  2014年1月1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華禹教育網訊 日前,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
  • 研究發現「可生物降解」塑膠袋在土壤和海洋中降解3年後仍能用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了可降解袋,此外還測試了長期暴露於海洋、空氣和土壤中兩種形式的可生物降解袋和傳統塑膠袋 可降解袋似乎比所謂的可生物降解袋效果更好。在海洋環境中三個月後,可降解袋樣品已經完全消失。但研究人員說,他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確定分解出的物質是什麼,以及其是否有可能帶來的潛在的環境後果。 埋在土壤或進入海洋中的「可生物降解」袋三年後仍可以用來購物。
  • 中國海洋大學張曉華教授團隊深淵微生物DMSP研究重要成果
    2020年9月16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張曉華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Bacteria are important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producers in marine aphotic and high-pressure environments」(細菌是深海無光和高壓環境下的重要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數十萬海洋動物的死亡,產生的微塑料更是遍及地球的各個角落,甚至進入動植物的體內或其他環境中,對人類健康產生巨大的威脅。為了更好地防治塑料汙染,發展新一代可持續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說。  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研究組、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環境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合作發表了兩篇姊妹研究論文,證明了黃粉蟲(麵包蟲)的幼蟲可降解聚苯乙烯這類最難降解的塑料。
  • 中科大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記者8月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相關成果在材料學旗艦期刊Matter上發表。  塑料製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丟棄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危害。
  • 海底1500萬噸塑料,4500米生物檢測出微塑料?誰是嫌疑人
    但是由於塑料不可降解,每天每個人都在不斷的消耗各種塑料製品,塑料垃圾不斷增加, 陸地上, 海洋中塑料垃圾堆積, 給地球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而海洋中存在的各種垃圾碎片被聯合國稱之為「溫柔的海洋殺手」。
  •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2018-12-04 15:38:00來源:央廣網
  • 厲害了,中國又一項技術領先世界,中科大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塑料製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丟棄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