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美國的大黃蜂,狠起來連中國吃貨都無法近它身

2020-11-23 澎湃新聞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上個月,美國蟲害科學家們在華盛頓發現並摧毀了一個亞洲大黃蜂巢。這是第一個已知的亞洲大黃蜂巢,並且科學家們稱將在接下來的至少三年內保持高度警惕,以期徹底消滅它們。

這一事件被稱為「2020年美國為數不多的大好事」。入侵的大黃蜂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確實,無論在哪裡它們都是昆蟲界一種很可怕的存在。

「螳螂捕蟬黃蜂在後」

看似兇猛的動物都有一些諢號,好比食人魚、食人花,它們實際沒有諢號那麼嚇人。

殺人蜂則不然,國際上認可的非洲化蜜蜂已經具備殺人能力。

被國人喚作殺人蜂的胡蜂(wasp)則更危險,它的毒性比蜜蜂強5~7倍,5下就可能讓一個成年人得急性腎衰竭。

它們的性格極為剛烈,一些脾氣大的胡蜂甚至不允許其他生物進入巢穴20米範圍內。

早在2013年,陝西三個市就體驗了一把胡蜂災,過剩的胡蜂一與人接觸就瘋狂進攻,僅一個月造成1675人受傷,41人死亡。

「殺人蜂」之名這回是徹底坐實了。

我們常說的胡蜂,其實不是指某一種蜂,而是泛指膜翅目下的胡蜂科。

胡蜂科有5000多個種,常見如虎頭蜂、馬蜂等,這些脾氣大、性子急的蜂種都涵蓋其中。

國內已知的200多種胡蜂,常見的有黃腰胡蜂、金環胡蜂 、黑盾胡蜂、陸馬蜂等。

金環胡蜂

和蜜蜂一樣,胡蜂也擁有蟄針這種武器。

蟄針是由蜂類的產卵管特化而來,只有雌蜂才有這種武器,雄蜂就沒有*。

蜜蜂工蜂的蟄針上有倒刺,一端又連著內臟,猛烈攻擊後會連內臟都被扯出而死。

但是胡蜂不一樣,它的蟄針是更純粹的武器,可以連續追擊又不危及生命。

*註:群居性蜂而言,雄性只負責產生精子繁殖後代,其他全是雌性負責。

胡蜂對自己不狠但對敵人特別狠,一般成年人受5隻胡蜂攻擊就可能引發腎衰竭。

胡蜂的蟄針有著一條導管通入毒囊,毒囊連接酸腺,可分泌酸性液體。

而另一端連接著鹼腺,一旦蟄針刺入敵人體內,酸鹼液就同時釋放,致毒性發作。

同時,它們還會釋放信息素,告訴夥伴「這是壞人」,被蟄次數大大增加。

累積遭襲上百次,距離死亡就只剩一步之遙,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殺人蜂」。

胡蜂的毒液非常複雜,現已知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肽類和生物胺三種。

如果從致病機制來看,主要分作多器官功能障礙症(MODS)和過敏反應。

國內患者主要以器官功能障礙為主,而國外患者是以過敏休克*為主。

*註:胡蜂毒中的胡蜂抗原-5、組胺、透明質酸酶都會引起人體過敏,乃至休克。

眾所周知,胡蜂蟄傷會導致急性腎衰竭。

蜂毒能使肌肉細胞壞死崩壞,伴隨而來的是肌肉疼痛、嘔吐、意識混亂。

同時,蜂毒中的肽類還能使血管中的紅細胞破裂。

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肌紅蛋白、血紅蛋白,導致了腎小管堵塞,加重腎臟缺血。

最終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或是急性腎衰竭。

除此以外,也有我們不常聽說的症狀。

部分患者會因為過敏反應,出現低血壓,造成心肌缺血。

同時,蜂毒中的血管活性物質增加心肌動力,加劇需氧量,加重了心肌損傷。

這種對心臟的影響,甚至能夠導致心臟停搏。

一系列併發症還會危及神經系統。

例如嚴重的過敏反應,導致炎性遞質不斷變多,最後誘發如腦脊髓炎、視神經病變一類疾病。

部分胡蜂的毒素具有肝細胞毒性,能促使肝細胞分解,對消化系統也會造成損傷。

被胡蜂蟄傷是否嚴重,還得參照蜂毒劑量、被蟄部位、患者體質等因素。

有研究數據表示,胡蜂蟄傷潛在致死叮咬數為500次。

一般而言,頭頸部受傷的病死率較高。

不過也有極端案例,2007年的《印度兒科雜誌》報導一例,叮咬一處便引發器官衰竭致死。

因此被胡蜂蟄傷,要儘快進行處理。

可用鑷子或其他工具沿刺入方向的反方向拔出,要注意不要因為操作不當,導致擠入更多毒液。

用水衝洗,或是用冰敷減輕疼痛,如果出現過敏休克反應,要將其躺平抬高雙腳。

有條件還是應當儘快就醫。

胡蜂絕對是最常見的昆蟲中最致命的一種。

登山旅遊時,衣著黑色被當成愛掏蜂窩的熊、衣著鮮豔也可能被當成花朵、香水或是手中的甜食都可能引來了胡蜂。

如果你隨意攻擊它,它留下信息素,你會被當成復仇對象的。

只是不經意的舉動,都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不同的胡蜂的警戒範圍也不同。

如黑絨胡蜂,你只要距離它的蜂巢5米就被視作入侵。

比較常見的黃腰胡蜂,則是會攻擊30釐米內的其他生物,比較激進的則會攻擊2米內的。

當然也有比較「溫順」的威氏胡蜂,只有觸及蜂巢才會有攻擊反應。

不過這不代表它就不兇悍,只是不敏感而已。

黃腰胡蜂

胡蜂給人類帶來的害處不言而喻,但它們也有有利於人類的一面。

胡蜂是肉食性昆蟲,食性非常廣,乃至同是胡蜂之間也免不了一場惡鬥。

它的戰鬥力又格外驚人,日本曾有個《世界最強昆蟲》的節目,胡蜂就被參加了一回。

它一路過關斬將止步三強,最終敗給比他大好幾倍的蠍子,但它「就是幹」的戰鬥模式永遠留在觀眾心中。

別在意畫質,它真的是猛蜂

人類看中這份強悍,將它們的戰鬥力轉化為生產力。

胡蜂能吃很多種農業害蟲,可以做生態防治。

同時也有胡蜂入食入藥,合理養殖,豈不美哉。

可能有些人就感到不解了,蜂類採蜜眾所周知,還存在有食肉蜂嗎?

美國昆蟲學家米切納曾提出一個觀點:蜜蜂是從1億年前的細腰胡蜂進化而來。

它們捨棄了肉食習性,成了採集花粉的素食習性,長出了便於採集花粉的攜粉足。

億萬年水陸升沉,蜜蜂獨特的進化選擇,讓它們成為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昆蟲之一。

不過捨棄了肉食者的身份,自然就成為了胡蜂的盤中餐。

一般到了繁殖高峰的秋季,兩者上億年的戰爭就會再次重演。

20隻胡蜂足以戰勝一整巢的蜜蜂,胡蜂戰鬥力驚人,一口就能擰下一個蜜蜂的腦袋。

這種大規模的進攻主要是為了奪取蜜蜂的幼崽們,帶回去給自家幼蟲食用。

不過有一點有趣的是,胡蜂其實消化能力不強。

為了高效生存,都由幼蟲負責消化食物,然後分泌出一種白色液體供成蜂取食。

當然,蜜蜂也不是任其宰割。

近些年引入的義大利蜜蜂,因為缺少與胡蜂戰鬥的經驗,基本就是被屠殺的份。

且看東方蜜蜂日本亞種,因為常年爭鬥,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技術。

它們會在金環胡蜂進攻時將其圍在中間,隨後不斷舞動翅膀,使中心溫度快速達到47℃,成功將其擊殺。

食性讓它們變得富有侵略性,而成長之不易或許才是它們領地意識極強的原因。

一般到了秋季,雄蜂和處女蜂王就會外出交尾。

受精後的蜂王會尋找合適的地點越冬,原本的族群以及雄蜂會因為寒冷、飢餓或是微生物而毀滅。

等到來年春天,蜂王甦醒,開始尋找落腳點。

它會親自建巢,這是胡蜂王國的基點,隨後產卵、育幼。

直到第一批幼蟲羽化成蟲後,子代才接替母親的工作,讓蜂王專心產卵。

這個期間,只要一點失誤整個蜂群就會覆滅,例如被天敵捕食,甚至多花些時間找住處都不行。

來年春天到來之前,它們都需要努力生存。

捕獵、採食,照顧蜂王和幼蟲,為了更加節約時間,它們將生殖權交由蜂王,將消化的任務交給幼蟲。

一隻胡蜂(除了蜂王)壽命在45~120天之間,要完成傳宗接代的歷史使命,短短數十天怎麼會夠呢?

在《自私的基因》裡,用這麼一句話描寫蜜蜂自殺式殺敵——

一隻不育工蜂的死亡對它自己基因的影響,宛如秋天一棵樹落下一片樹葉對樹的基因的影響。

族群延續刻進了它們的基因裡,捨棄生命是它們最後的悲歌。

孫毓徽, 肖敏, 陳宗運, 楊賢義. 胡蜂蜇傷致病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 臨床急診雜誌, 2017.

郭雲膠, 李兆雲, 陶順碧. 胡蜂資源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J]. 中國農業信息, 2017.

李俊蘭, 方海濤. 我國胡蜂的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

崔俊, 張躍寧, 李幸輝, 張雅林, 王培新, 李有忠, 李孟樓. 中國襲人胡蜂防治研究進展[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7.

李建軍, 和紹禹, 譚墾. 蜜蜂的敵害——胡蜂的研究進展[J]. 蜜蜂雜誌, 2005.

錢銳. 關於蜜蜂起源進化的討論[J]. 蜜蜂雜誌, 1997.

江敬晧. 德林校園之胡蜂調查和風險評估. 德林學報.

知乎回答:如何區分黃蜂、蜜蜂、馬蜂、胡蜂……各種蜂?

三蝶紀. 看《在下坂本》,認識蜇人胡蜂. 果殼.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肆虐美國的大黃蜂,狠起來連中國吃貨都無法近它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寄生蟲肆虐致南美大黃蜂銳減
    歐洲蜜蜂以及它們攜帶的寄生蟲湧入南美洲,科學家指出,這些昆蟲可能會摧毀當地的本土大黃蜂。 生活在南美洲的大黃蜂中的女王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黃蜂。這種蜂一旦分散開來便能夠覆蓋巴塔哥尼亞數千公裡的土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是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唯一大黃蜂物種。但是,它們巨大的體形並沒有保證自己的安全:近年來這些本土蜂類的數量在急劇下降。
  • 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
    導讀: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在中國,猞猁的分布地區裡面生活著一種相當兇悍的猛犬,名字叫藏獒,對於藏獒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原生的藏獒一般體重在50-80千克左右,有些較大的個體能夠達到100千克以上,這是一種在世界範圍內都比較知名的犬種。
  • 美國又將被殺人蜂入侵?這面相兇煞的「大黃蜂」,殺傷力有點狠
    話說最近,美國人民著實是生活在各種壞消息當中,這邊病毒還在肆虐,那邊還有不少專家和媒體又開始預警:巨型殺人蜂要來啦!(BBC新聞標題:「殺人蜂」首次登陸美國)(CBS新聞標題:「殺人蜂」已經進入美國,可能造成蜜蜂種群減少)根據這些媒體的報導,這種「殺人蜂」的叫做大虎頭蜂,也叫亞洲大黃蜂(The Asian Giant Hornet),不過因為還有另外一種名叫Asian Hornet的黃蜂,也被人翻譯成亞洲大黃蜂,所以為了區分,這裡還是用殺人蜂代指
  • 入侵美國的大黃蜂有多可怕?意想不到的後果可能是糧食危機
    提到「殺人蜂」,很多人會聯想到「巴西殺人蜂」事實上還有一種蜂類讓人不寒而慄這一次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就領教了而讓美國人瑟瑟發抖的是來自亞洲的神奇物種——亞洲大黃蜂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亞洲大黃蜂的入侵也成為讓美國人苦惱的事情準確地說目前亞洲大黃蜂入侵的是
  • 中國大黃蜂|民族英雄還是災難製造者?
    中國大黃蜂(又名亞洲大黃蜂)是非常恐怖的昆蟲,它的毒刺含有大量毒素。童年時,它就是我的夢魘。除此之外,它還是侵略物種,曾侵略美英法。在我眼中它為國增光,實際上它的侵略給外國人民帶來了很大困擾。中國大黃蜂是國外媒體對它的稱呼,實際上它是一種墨胸胡蜂,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被大面積的叮咬,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死亡,其毒液中有一種特殊的酶,能溶解人類的皮膚,是世界十大致命昆蟲之一。
  • 美國驚現「殺手大黃蜂」,殺人不見血
    美國驚現「殺手大黃蜂」,殺人不見血綜合消息的 吹事班 昨天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導致美國超過115萬人感染之際,一種可怕的外來物種又在美國被發現,並迅速成為這個周末在推特上被熱議的話題。綽號為「殺手大黃蜂」(murder hornets)的大虎頭蜂已首次在美國被發現。
  • 亞洲大黃蜂首次入侵美國,專家警告:或永遠不能消滅
    「沒有人比我更懂病毒」,眼下掀起的滔天巨浪,正在讓美國人付出慘痛的代價。截止到5月5日20點,美國確診病例突破120萬,幾乎比緊隨其後的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六國感染人數的總和還要多。
  • 亞洲大黃蜂已經登陸美國,當地專家:無需恐慌,給它安裝追蹤器
    從2019年12月在美國與加拿大接壤的邊境地區發現亞洲大黃蜂(又名大虎頭蜂)以來,它們以非常獨特的橙色和黑色相間的條紋,飛行時強而有力的嗡嗡聲,迅速吸引了當地人注意。隨後有媒體報導,亞洲大黃蜂不但個頭大,它的螫針更是長達0.6釐米,可以刺穿普通的養蜂服。
  • 美國又將被殺人蜂入侵?這面相兇煞的"大黃蜂",殺傷力有點狠....
    話說最近,美國人民著實是生活在各種壞消息當中,這邊病毒還在肆虐,那邊還有不少專家和媒體又開始預警:巨型殺人蜂要來啦!(BBC新聞標題:「殺人蜂」首次登陸美國)(CBS新聞標題:「殺人蜂」已經進入美國,可能造成蜜蜂種群減少)根據這些媒體的報導,這種「殺人蜂」的叫做大虎頭蜂,也叫亞洲大黃蜂(The Asian Giant Hornet
  • 繼亞洲鯉魚後,「亞洲大黃蜂」入侵美國,當地人拿它沒有辦法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通過商品經濟流通帶來的發展,如今很多國家都因此而快速發展起來。而要說其中最代表性的國家,就當屬美國這個國家了。美國是如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是目前公認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中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大黃蜂對植物說「開花!否則我咬你!」研究發現大黃蜂竟是古惑仔
    但科學家最新發現顯示,昆蟲大黃蜂可沒有汽車人那麼呆萌。大黃蜂絕對是一個足智多謀的狠茬子,可以被稱為昆蟲界的古惑仔。因為當花粉稀少、蜂巢附近的植物又還沒開花時,大黃蜂工蜂就會用暴力手段迫使植物開花。作為實驗的對比項,研究人員在另外的網籠裡用鑷子和剃刀,模仿大黃蜂的行為,也在植物葉子上刺了幾下。西紅柿和芥末的葉子受傷後,開花的速度都加快了,但被大黃蜂傷害過的植物開花比對照組(研究人員實施傷害)早了幾周的時間。這至少說明,大黃蜂唾液中可能有某些化學物質,可以促使植物更早地開花。
  • 美國泛濫成災的入侵物種,多到讓水管堵塞,連中國吃貨也無能為力
    或許它會因為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而被排斥在外,又或者它會因為在環境中沒有能與其相抗衡的和限制它的生物,那麼這個物種就會被稱為是入侵物種,而它對生態環境有著極強的破壞性,如果不加以治理,很容易就會導致當地的一些物種驟減,甚至還會滅絕、就目前看來,中國已經遭受了660多種的物種入侵,其中有71種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威脅,例如經常會吃的小龍蝦它其實就是入侵物種,因為它對環境的適應性強,且又是雜食性,
  • 肆虐美國的大黃蜂,是怎麼成為大自然中「頭號殺手」的?
    工作閒暇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去郊外或者人煙稀少地地方去遊玩。畢竟勞累工作了一段時間,偶爾放鬆一下也是挺好地。但是你知道嗎?在野外有很多危險存在,而這些危險很可能會威脅到你的生命。就在前不久,美國的科學家就在華盛頓摧毀了一個亞洲大黃蜂的巢穴,你可能感到這並沒什麼,畢竟很多人在小時候經常捅馬蜂窩。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被譽為「殺手大黃蜂」的亞洲大黃蜂,在美國發現了第一個蜂巢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當地時間10月23日,美國華盛頓州官員稱,昆蟲學家本周在美國發現了第一個亞洲大黃蜂巢。昆蟲學家說,根據熱感攝像機的發現,他們希望能從樹上提取100到200隻大黃蜂。該機構的昆蟲管理學家Sven Spichiger在周五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計劃是使用真空吸塵器提取昆蟲。Spichiger說:「我們將在入口處填充泡沫,用紗布包裹起來,這樣我們就能控制黃蜂從蜂巢中飛出來。
  • 又出現6隻,美國再現入侵大黃蜂,它到底有多毒?
    最近美國再現大黃蜂入侵事件,引發了科學界關注,因為這對當地的物種群體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美國昆蟲學家們也希望採用跟蹤的方式,徹底清除該物種。上面我們也說了,由於暫時不清楚亞洲大黃蜂是如何到達美國的,所以具體在其他地區有沒有分布暫時也不清楚,如今主要集中在華盛頓地區。
  • 又出現6隻,美國再現入侵大黃蜂,它到底有多毒?
    最近美國再現大黃蜂入侵事件,引發了科學界關注,因為這對當地的物種群體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之所以它令美國如今聞風喪膽,是因為它的毒性真的很強,並且根據統計數據來看,在亞洲地區每年都有數十人因為它們的攻擊而喪命。
  • 又一入侵物種,在中國野外泛濫成災,連吃貨都拿它沒辦法
    中國吃貨在全球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沒有他們不敢吃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像在國外泛濫的小龍蝦,讓外國人困擾不已,但是當小龍蝦到了中國後,就被吃貨們三下五除二給解決掉了,完全解決了外國人的難題。但是這一次,中國吃貨也遇到了難題,國外又一入侵物種,在中國野外泛濫成災,吃貨們已經拿它沒有辦法了。
  • 高清實拍大黃蜂的活動,連黃蜂絨毛都能看清,網友:害怕毒螫飛出
    在昆蟲世界中,大黃蜂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昆蟲,若惹怒了它們,它們群起攻擊,所以一般人都不敢靠近它們。而近日,德國自然攝影師Lothar Lenz用超級慢鏡頭拍攝了一群黃蜂的活動,希望以此告訴人們:歐洲大黃蜂並不總那麼具有攻擊性!
  • 美國「無敵大黃蜂」橫空出世,中國殲-15是要改成「超級飛鯊」?
    從Block II到III,幾乎無縫銜接,「後超級大黃蜂」時代就這樣來了。剛出廠的「沉默大黃蜂」艦載機美國海軍為何又倒騰F/A-18了?聽到這一消息,很多讀者可能會覺得比較奇怪,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不早都定下了將F-35C作為新一代「標準戰鬥機」、統一下一代航母甲板的計劃嗎?這怎麼又回頭倒騰上了「超級大黃蜂」?
  • 中國吃貨太強大,連被稱為「水中活化石」的它都敢下口,你吃過嗎
    最近幾年中國出現了新一代的人才,這些人才,都是可以解決一些棘手問題的,比如說某某地小龍蝦太多了,那麼我們中國的吃貨們就會幫忙解決這個事情了,麻辣小龍蝦,爆炒小龍蝦……分分鐘消滅掉!這個部隊就是中國吃貨!在中國作為一個吃貨是很幸福的,天南海北,各種美食,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