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近狀怎麼樣了,又以怎樣的雄姿在遠離我們,距離有多遠了,這可能是國人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有一條關於它的好消息來了,「天問一號」在8月23日12時已經來到927萬公裡遠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如果按每天遠離地球約30萬公裡速度來計算,那麼預計在8月26日與地球距離將突破1000萬公裡,刷新我國航天紀錄。
跟之前一樣,「天問一號」上所有科學載荷正常,太陽翼已經開始產生電力,能量分配均衡,飛行狀態正常,從地面出現的「天問一號」要準確抵達火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要經歷6個階段,大推力火箭發射階段,地球到火星轉移階段,切入火星環繞軌道階段,停泊火星軌道階段,著陸器脫軌著陸階段,地球科學探測階段,而現在的「天問一號」正處在地火轉移軌道。
8月23日,中國探月工程向外宣布:天問一號已經飛行裡程達8650萬公裡,問題來了,距離地球僅只有927萬公裡,為何?這是因為天問一號不是在以直線飛行,地火轉移軌道實際上又名霍曼轉移軌道,是一種轉換太空飛行器軌跡的方式來擺脫巨大的地球吸力,太空飛行器將以曲線飛行,此方法非常節省燃料,不過這樣一來增加了飛行時長,減小了遠離速度,抵達數千萬公裡外火星還需6個半月時間。
為了確保6個半月後順利切入環火軌道,天問一號在地火轉移軌道過程中,需要啟動4至5次軌控發動機,修正軌道,因為在太空飛行過程,受多種未知微弱力量牽制,從而脫離預定軌道,在接近火星時,還需要進行一次深空機動來減慢速度,便於被火星引力捕捉,8月2日,天問一號進行首次軌道修正,3000牛軌控發動機啟動20秒,計劃9月將進行第二次軌道修正。
「天問一號」雖然是中國首個遠航人造物,但是借鑑了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的成功登月經驗,說起嫦娥四號,很容易讓人想起在月球背面孤單行走的玉兔2號,截止到2020年8月23日,玉兔2號已經在月球背面安然度過了近600個地球日,行走距離即將突破500米大關,當然這並沒有多大意義,最有意義的是玉兔2號和嫦娥四號在著陸區有多項重大發現,取得多項重大成果。
2019年,在第8個晝夜期間,玉兔2號在一個2米寬、0.3米深的新撞擊坑中發現了一塊52cm×16cm的異常物質,外形不規則,但顏色為黑綠色,有光澤,被我國科學家視為「不明膠狀物質」,於是玉兔2號小心地走近了該異物,對其進行了細化科學探測,發現異物與角礫巖樣品的外觀較為類似,從而推測異物跟玻璃成分比較接近,可能是小行星猛烈撞擊地球時高溫融化而成。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