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天問一號探測器不斷傳回好消息,引發了 不少人的關注。根據科學最新報告指出,在8月23日,天問一號迎來了「奔火滿月」,如今也是一切正常,各種信號都正常,所以這也說明了「天問一號」正在不斷往火星著陸的那一刻靠近,這也預示著我們火星探測工作大規模開展也近了一步,當然火星探測器的著陸才是最為關鍵的,我們也是期待這一過程的早點實施。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7月有3個國家分別先後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後期也將迎來火星著陸的高峰期,所以這對每個國家都是一個挑戰,每一次的操作都是最為關鍵的,而當探測器離火星越遠的時候,我們超控的難度就會越大,因為這個過程會出現通信的延遲,所以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到什麼地方了?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8月23日12時的數據顯示,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已離地927萬公裡)。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上面我們也說了。
而我國也是對天問一號進行隨時的跟蹤監測狀況,在8月19日22時20分起,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這也是好消息,下一次何時公布暫時不清楚。
根據專家介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以每天約30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同時我國已經執行了一次軌道修正,預計在將在9月進行第二次軌道修正,確保探測器在預定軌道準確飛行。
其整個軌道修正是要執行四次,還有一次深空機動,相比較於軌道修正的細微調整,後續擇機實施的深空機動,則是一個控制量較大的軌控動作。深空機動後,探測器才是真正意義上飛向火星,因此更為重要,難度也更大。
所以後面的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同時我們也說了著陸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成功意味著整個過程的成功,當然這個時間還有點久,因為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天問一號」任務難度多大?
其實我們以前也介紹了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絕無僅有,難度可想而知。很明顯這也是其他國家都沒有做過的事情。並且本身對於火星探測之中,存在很多不可逆的環節,需要做到步步精準才行,如近火捕獲制動、器器分離、進入/下降/著陸、火星車釋放分離等關鍵技術多。
所以我們不知道的人可能就是單看上去是進行「遙控一樣」,但是並不是那麼簡單,本身來說在飛躍的過程之後,都必須各種操作才能保證它的軌道不發生任何變化,這也是研製團隊在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飛控工作的原因之一。
大家也知道如今全球也沒有多少國家能夠成功在火星上實施探測,我們知道最多的可能也就是美國了,我國「天問一號」的出現將可能打破長久以來的「平靜格局」,我們拭目以待吧,
為何我國要進行火星探測?
其實不少國家的目標都是一樣,探測火星的條件或者各種基礎資源問題,以及為未來「火星之旅」做好準備。因為在未來,火星幾乎是唯一存在移民可能性的行星,如今我們的走向可能也是在拉近火星移居的「時間點」,可能越來越近了。
為什麼人類要移居火星?我相信很多人應該也知道了,那就是隨著人類對地球生態環境的改變,地球將可能成為一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未來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必須要選擇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而火星將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棲息地」或者說「第二地球」。
很多人可能會說如今的火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這都不是問題,「火星改造」計劃可能在人類有能力上火星之後進行實施。根據科學家的說法,按照現在的科學認識,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三百年時間,改造之後人類就可以不穿太空衣在火星上生活了。所以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只要有能力去改造就行。
對於如今的地球而言,雖然人類提出保護地球協議這麼多年了,但是也並沒有看到全球都在實施保護之中,而是在加大的破壞,在2020年以來的變化我們都看到了,如今的極端氣候現象可能比往年更加的強,更加的猛烈,影響也是大了不少。
這也說明了如今的力度完全不夠,大家都是「口上」說保護最多,而要進行實際性的保護時,總是遮遮掩掩。當然確實也存在保護的,例如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非常大,就連美國宇航局(NASA)都稱讚對地球綠化的貢獻,只不過還是沒有逆轉全球處於「負」極端的情況,所以需要共同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