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如今中山西路、北江大堤邊,錯落的民居間有四座圓柱形尖頂、外牆略顯斑駁的建築特別顯眼。年輕人大多覺得它們圓柱形的「身體」胖墩墩,頭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長得十分「憨厚」,老三水人都知道,那是三水的糧倉,是過去人們交售糧食的地方。三水其他鎮街也還完好保存了不少類似的糧倉,雖然建築形狀不盡相同,卻都承載了三水人的一段集體回憶。
矗立在三水民居中的糧倉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糧食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推行徵收公糧、代購商品糧,各地按照要求交售公糧、餘糧和三超糧。因此,糧食儲量急劇增加,極具時代特色的糧倉便陸續建起來了。
承載著一代三水人集體記憶的糧倉
20世紀50年代初,三水的儲糧以公糧為主,儲糧倉庫多為徵、借、租來的祠堂、廟宇、民房和店鋪。但是,這些祠堂、民房不能滿足儲糧防潮、氣密、隔熱、防洪等要求,也難以避免蟲害、鼠害。1955年7月,各地相繼成立糧食管理所後,糧倉建造也逐漸加快。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三水絕大多數原本徵、借用於儲糧的祠堂、廟宇、民房和店鋪都已退還,逐漸改用專門的糧倉儲糧。1985年,三水全縣共有糧倉112座。為了方便農戶交糧,當時三水全縣11個鎮共設有18個收糧點,每個收糧點都建有糧倉儲糧,大多分布在交通沿線,並建有糧食加工廠,以便於糧食進出倉作業。這些糧倉各有其特點和長處,有四四方方一層樓高的「平房倉」,有參照蘇聯糧倉圖紙修建的「蘇式倉」,有圓柱形尖頂的「磚圓倉」,還有糧食也要「上樓」的「樓房倉」。
位於蘆苞的三水蘇式倉
過去,每年到交售糧食的時候,糧倉周邊都會十分熱鬧,場面十分壯觀。由生產隊統一交售糧食時,生產隊一般會僱車將糧食運到收糧點。包產到戶後,交售糧食便由農戶自行負責。每到交售糧食的日子,農戶一大早就出門,用自行車、板車或手扶拖拉機甚至小艇等將糧食運到收糧點,糧倉門口往往排起長龍,堆滿稻穀。農戶交售的糧食要滿足「幹、飽、淨、無蟲」幾個要求,以確保糧食進糧倉後能妥善儲藏。因此,糧倉前一般有曬坪、風櫃、篩子等,交售的稻穀要用風櫃、篩子等篩選過,剔除砂石、雜物等,確保糧食飽滿、乾淨,曬得不夠幹的稻穀還得在曬坪上晾曬乾才能進倉。因此,每到交售糧食的時候,人們有時甚至要從早上持續忙碌到晚上十一二點。
過去農民用手扶拖拉機運糧、交糧的場景
三水水路交通便利,且節省人力,農民用禾艇將糧食運至糧站交售
當時,三水縣是產糧大縣,糧食除自給外大部分調往銷區,調出的糧食以稻穀、大米為主,調往廣州、佛山和順德的最多。為了降低成本,減少糧倉儲糧壓力,收購的糧食除了儲存在糧倉,還採用「隨收隨調」的方式,一邊收糧一邊直調到銷區。農戶交售的糧食有部分不儲存進三水的糧倉,而是按照上級指標要求,直接運到廣州、佛山和順德三大銷區。這樣一來,交售糧食的農戶不需要慢慢排隊將糧食搬進糧倉,收糧點也可以節省儲存糧食的成本。糧食進入倉庫後,如何妥善儲藏,確保不出現黴變、蟲害等便成了重中之重。
當時,糧倉的儲糧以稻穀為主。南方多潮熱,稻穀如果不能保持乾燥、低溫儲藏,很容易滋生一種叫「谷牛」的蟲害。因此,糧食進倉後,糧倉的門窗在高溫高溼時都會加上薄膜密封,以確保糧倉內乾燥隔熱。此外,糧倉還會進行「燻蒸殺蟲」:人工在糧面放置化學藥物或是用管道將藥物埋藏到糧堆中,燻蒸數日,以消殺「谷牛」蟲害。
此外,新建的糧倉不僅能有效隔絕鼠害,氣密性和防潮隔熱設備也比過去大大增強,能更好地保證糧倉內乾燥通風,避免糧食遭遇黴變。
1993年5月,為了運送糧食,節省費用開支,保證糧食安全,三水還專門開通了鐵路糧食專用線,直通到三水糧食儲備庫。
三水糧食專用線通車
由於保糧成績顯著,1954年,三水縣糧食局獲得「佛山專區保糧紅旗單位」稱號。1956年,省授予三水縣廣東省第一個「保糧無黴縣」榮譽。1960年,商業部授予三水縣全國第一個「保糧無黴縣」榮譽。1965年,三水縣被評為「保管糧食四無縣」(糧食「四無」是指無蟲、無黴、無鼠雀、無事故)。
白坭創意良倉(梁宇聰 攝)
如今,三水的糧倉建設規格越來越高,保糧措施也越來越科學環保。歷史上發揮過巨大作用的部分糧倉如今還在使用,如範湖、蘆苞以及南邊的磚圓倉,如今還用於儲存量小的稻穀品種。分布在青岐、六和、大塘等地的磚圓倉已不作糧倉使用,而白坭的糧倉則被改造成集創意、商務、文化、旅遊、生活於一體的「創意良倉」,成為西江邊上一道美麗風景線。
遇見淼城
1、
2、
3、
4、
5
6、
7、
8、
9、
10、
來源:佛山新聞網、三水區檔案局
圖片:李東、梁宇聰、三水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發改統計)
原標題:《胖墩墩頭尖尖,超可愛!這些標誌建築承載了老三水的記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