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早已搬空,這個男人卻守著深山老房子30年,因為貓頭鷹一家年年...

2020-11-21 騰訊網

天微微亮,竹林裡吱吱喳喳的鳥雀聲此起彼伏。可是,袁林偉最想聽到的「咕咕」聲沒有響起。

噢~它們離開已經20天了。要等再次出現,大概還要8個月。

它們,是貓頭鷹,也是袁林偉的「家人」。

年年2月份,袁林偉家的閣樓上都會飛來一對貓頭鷹築巢育雛,到了5月份,袁林偉和家人又會目送著它們帶著學會飛翔的小貓頭鷹離開,返回山林。

一代一代的貓頭鷹在他家來了又去了,到今年已經有30年。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袁林偉家至今沒有拆掉老屋,也沒有進行翻修,他們生怕,貓頭鷹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攝影楊益達

袁林偉家在麗水松陽縣裕溪鄉靄溪村田寮自然村,單門獨戶,三面環山,隱藏於一片蒼翠高大的竹林中。

這副畫面,就像是武俠片裡的隱世高人居住地。

39歲的袁林偉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杭州,南京都工作過。在杭州的時候,跟朋友一起租了房子做淘寶做服裝生意,在上海和南京的時候是在網絡公司工作。

2015年,他回到了老家,和父母住在一起,在村裡找了份會計的工作。其餘的時間,他都會宅在這棟老舊的黃泥房中,看悠悠青山,聽啁啾鳥鳴。

袁林偉和爸媽都住在一樓,樓上有個閣樓,裡面放了不少農具雜物。每年的2月份,總會有一對貓頭鷹飛進了那裡。天色暗下,村裡的路燈亮起來的時候,「咕咕」的聲音便響了起來。有時候是短促的幾聲,斷斷續續的;有時候是連續的鳴叫。

袁林偉聽得懂,「它們可能是在互相交流。大概晚上8、9點的時候,它們還會鳴叫一陣子,然後是半夜,以及凌晨3、4點鐘。」他甚至能分辨貓頭鷹鳴叫的不同。「在還沒有孵育小貓頭鷹的時候,它們的叫聲是咕咕,等小貓頭鷹出生後能出窩的時候,它們的叫聲是穀穀,稍微有點區別,聲音會拖得更長一點,可能是在教小貓頭鷹學飛。」

袁林偉第一次看到貓頭鷹的時候,是在1989年,那年,他8歲,在屋外豬圈的空地上看到一隻雛鷹。他想把它捉起來玩,但是被爺爺制止了。爺爺說,抓走小貓頭鷹,它的爸媽會傷心的。貓頭鷹和燕子一樣都是人類的朋友,要好好保護。

爺爺知道貓頭鷹的窩建在豬圈上的稻草堆裡,他小心翼翼的把雛鷹捧回了窩。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分,貓頭鷹對袁林偉一家充滿了安全感。

1991年,也許,就是袁林偉爺爺送回窩的那隻貓頭鷹,帶著它的伴侶來到了袁林偉家,在東側廂房閣樓頂築巢育雛。從此,一代一代的貓頭鷹把巢安在了這裡,每年2月底飛來,5月底帶著三五隻雛鷹返回山裡。

「到今年已經差不多有30年了,總共有100多隻雛鷹在我們家繁衍,沒有一隻夭折。今年,這對貓頭鷹生了三隻寶寶。「袁林偉說。

事實上,貓頭鷹的孵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雛鷹學飛期,很容易掉在地面上。這時,會有不少危險,要馬上把它們送回樓上。

袁林偉說,家裡養了兩條狗,狗對貓頭鷹很好奇,看到小貓頭鷹掉到院子裡的時候,有時候會上去碰它,需要人為制止。村裡也有不少狗,白天,他和家人如果外出的話,都會鎖上大門,就是為了防止狗狗們傷害貓頭鷹。

「小貓頭鷹剛學飛的那段時間,它會在樓上的橫梁上亂竄,有時候就會掉下來。學飛的時間大多是天色暗的時候,有時候兩隻大貓頭鷹在,它們會發出『故故』的聲音,可能是在跟小貓頭鷹說話,讓它去學飛。」

袁林偉也會跟小貓頭鷹一起玩,他來到樓上找它,一找一個準,大多數的時間小貓頭鷹都是在橫梁上,有時候是角落裡,或者地板上蹲著。看到他的時候,它會站著不動,瞪著一雙大眼睛,看一下眨一下,嘴裡發出」卡卡卡」的聲音,翅膀也會張開一下。

袁林偉如果轉到它的背後,它也會隨著轉身,一雙大眼睛反正就是萌萌的瞪著他,瞪一下,眨一下。去抱它的時候,它會有一點點警惕,張開翅膀,但是如果抱上了以後,它也會表現得很乖,像是很有安全感的樣子。

袁林偉好幾次在一樓碰到它的時候,都會這樣把它抱起來,然後抱到樓上。大多數的時候,它的父母不在,如果看到的話,似乎也挺放心。「有一次,我爸爸在樓下把小貓頭鷹抱上樓的時候,就差幾步到樓上了,大貓頭鷹看到了,飛了過來,落在了爸爸的腦袋上。」

袁林偉和家人們對這一家貓頭鷹都是喜愛不已,每天半夜,貓頭鷹「咕咕」叫的時候,別的人可能會覺得太咶噪,他們卻覺得這是動聽的音樂。

「貓頭鷹就是我們的家人。媽媽早上一起床就要去看小貓頭鷹,晚上睡前也要再看一眼才安心。」就連袁林偉的外甥女藍雨欣,也把貓頭鷹當成了家人,每年「五一「都會專程來看望、守護雛鷹。

30年過去,農村變化日新月異,袁林偉的爺爺奶奶去世了,左鄰右舍也早已經搬空,在縣城買房或在村裡建房,但是,袁林偉和父母卻一直捨不得搬離,成為一片山林中唯一的人煙。

攝影楊益達

讓他們牽掛的就是年年到來的貓頭鷹一家,不僅不肯搬離,甚至重新修建都不願意。「我們擔心,貓頭鷹會因為我們新建了房子,沒了熟悉感,認不出『家』了。」

住在山林中,除了生態好風景好以外,野生動物也會經常闖進家裡來。比如家裡摘的桔子放在樓上,松鼠們就會跳窗進來偷吃。前幾年,家裡養著不少雞鴨,菜花蛇會趁著夜色遊進來偷吃雞蛋。附近的一個小水渠中,經常會有野豬路過,在水裡打滾。

被野豬拱過的菜地

袁林偉說,別看野豬個頭大,它不受傷的時候是怕人的。當他聽到院子裡狗叫的時候,能知道是野豬上門了,這時候衝到院子裡大吼一聲,它就會立刻竄回山上。

記者 夏裕 諸芸 編輯 朱慧

相關焦點

  • 這家人為貓頭鷹守深山老屋近30年
    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裕溪鄉靄溪村田寮自然村,一戶人家的屋子裡住著貓頭鷹一家。每年2月,貓頭鷹都會回到這裡,做窩孵化幼崽,近30年來從不缺席。左鄰右舍早已搬走,屋主一家為了讓貓頭鷹回來有個「家」,選擇留下,這一留就是30年。
  • 浙江這戶人家守著深山裡的老房子一守30年 因為,貓頭鷹一家年年都...
    它們,是貓頭鷹,也是袁林偉的「家人」。每年2月,袁林偉家的閣樓上都會飛來一對貓頭鷹築巢育雛,到了5月,它們會帶著剛學會飛翔的小貓頭鷹離開,返回山林。一代一代的貓頭鷹在他家來了又去,到今年已經近30年。袁林偉家也因此沒有拆掉老屋,也沒有進行翻修,他們生怕貓頭鷹找不到回「家」的路。
  • 麗水這戶人家 30年來一直是 貓頭鷹「月子中心」
    39歲的村民袁林偉和年邁的父母住在這棟黃泥房裡,以前的鄰居都搬遷建了新房,而袁林偉一家則沒有這樣的打算,因為這30年來,他們守護著一個「秘密」。是什麼秘密呢?  「每年都有一對貓頭鷹在我們家繁育雛鷹,30年了,大概有100多隻了吧,我們不拆老房子,準備把老房子裝修加固了繼續住,直到貓頭鷹不來為止。」
  • 老人告別蝸居 棚改後搬上樓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此前一家五口擠在21平米幾十年,棚改後住進樓房,設施更便利;對未來五年更有信心漏雨的屋頂、反水的下水道、寒冬取暖要燒蜂窩煤……想起從小長大的大雜院,61歲的詹繼甫忍不住搖頭。成家之後,他搬出大雜院,但父母獨居在老平房中,更是令他掛心老人的起居安全。
  • 30年前這個小村莊全部搬走,如今因為北緯30度成了戶外人的好去處
    井空裡,乍一聽以為是日本的某個地方,自然而然就聯想到日本的演員蒼井空,小編大膽的告訴你,還真的跟日本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井空裡,是位於浙江安吉縣下面的一個小地方,因為山如井狀,空靈秀麗,峽谷幽長,故取名為井空裡。
  • 為「奴隸宰相」守墓 商丘畢姓一家六代為伊尹守墓
    伊尹祠堂於1986年1月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而從畢道亮祖上開始守墓到他這裡,已經整整六代。到現在,畢道亮還習慣說自己是「守墓人」。 傳承 開始是「差事」 後來慢慢有了感情 12月23日,畢道亮就開始忙碌了。
  • 都說貓頭鷹蠢萌,不要被它的外表騙了,貓頭鷹殺人案了解一下
    丈夫麥可背著妻子在外面有情人,對方還是個男人。進一步調查後,警察發現妻子身上有一份150萬美元人身保險,雖然不是近期買的。警察搜查了麥可的家,最後在他家車庫裡找到看起來可以作為武器的工具,而妻子頭部有摔傷之外的奇怪痕跡,於是這起案件就被認為是夫妻為婚外情爭吵,導致丈夫殺妻還想要順便賺一筆保險的狗血劇。那麼這事和貓頭鷹又有什麼關係呢?
  • 貓頭鷹媽媽在窗邊築窩生蛋,貓頭鷹寶寶不怕人,還迷上了看電視
    那大概只有這位來自比利時的居民巴特(Jos Baart)能答得出來了……01貓頭鷹媽媽慧眼識寶地,不但安全,還自帶娛樂功能比利時居民巴特住在一棟公寓的三樓,他家戶型不錯,有寬敞的玻璃和延伸出去的露臺,熱愛植物的巴特在露臺上種了一些灌木,卻引來一群意想不到的鄰居。
  • 台州哪裡有收養貓頭鷹的機構?
    年關將至,廖女士要出遠門,想給小貓頭鷹找個過年的地方。村民和貓頭鷹結了緣去年5月份,廖女士和一隻小貓頭鷹結了緣,「這小傢伙,被一群黑色的鳥追趕,躲進了我家。」在追逐中,小貓頭鷹受了傷,縮在房間角落瑟瑟發抖,廖女士見狀,趕緊把門關上,趕走了這群黑鳥。「小傢伙只有兩個成人拳頭那麼大,眼神很警惕,喉嚨裡發出警戒的咕咕聲。」
  • 老房子空置20年蜜蜂築巢 柜子中建巨型蜂巢消防史上最甜出警
    老房子空置20年蜜蜂築巢 柜子中建巨型蜂巢消防史上最甜出警時間:2020-11-14 23: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房子空置20年蜜蜂築巢 柜子中建巨型蜂巢消防史上最甜出警 近日,淮安一屋主求助消防,自家20多年無人居住的房子被蜜蜂霸佔。
  • 上個颱風家裡漏水嚴重,因為鄰居養鴿子?
    來源:1818黃金眼寧波鎮海的俞大姐說,上個月,颱風利奇馬登陸我省的那幾天,家裡漏水很嚴重,她後來去房頂看了看,懷疑跟鄰居養鴿子有關。颱風天家裡漏水,因為鄰居養鴿子?俞大姐家通往房頂只有一個天井,沒有樓梯,樓道裡有一把上鎖的梯子,是對門鄰居家的。俞大姐介紹,房頂上有一條排水溝,每隔一段會有一個下水口,她那天在房頂上看到,這個單元的下水口被木條堵上了。
  • 他知錯了,還親手放飛兩隻貓頭鷹
    戴著手套的阿雄一張開雙手,貓頭鷹撲騰著翅膀,頭也不回地向著深山飛去。   這麼可愛的貓頭鷹   為什麼選擇讓阿雄來放飛呢?   這麼可愛的貓頭鷹,為什麼選擇讓阿雄來放飛呢?說起來,阿雄和貓頭鷹之間還有一段不光彩的回憶,而這次放飛也是樂清市檢察院專門為他定製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普法教育活動。
  • 家族為大明將領袁崇煥守祠385年 已傳第17代
    出於對文物的保護,佘幼芝老人一家如今已經搬離了袁祠 攝/法制晚報記者 柴程明朝大將袁崇煥的真跡 攝/法制晚報記者 柴程袁祠中的袁崇煥墓已存在385年 攝/法制晚報記者 黑克  法制晚報訊(麗案調查工作室記者 侯懿芸)今年是大明朝抗清將領袁崇煥被冤殺385周年,也是佘家第十七代—佘幼芝老人為其守墓的第
  • 歷史上的真實故事:一個女人和三十二個男人的荒島生活
    1944年,比嘉和子的老公被公司派往安納塔漢島,為公司管理島上種植椰子的土著,比嘉和子隨同丈夫一起來到這個距塞班島170多公裡的地方,與他們夫婦一起的,還有比嘉正一的領導——日下部正美。在這個遠離戰爭的世外桃源,他們三人的日子過得十分悠閒愜意。
  • 守島30年,離別之際,這位一級軍士長卻說不出再見
    守島30年,向陽光而行 ■易文豪 守島30年,曾經熟悉的風景,如今成為老兵生命的陽光。 離別 「把我留在島上,就是對我最大的照顧」 離開部隊頭幾天,劉達勇感覺心裡「空落落的」,那座小島和戰友的笑容總會浮現腦海。
  • 「地球上最孤獨的女人」,隱居深山76年,全然不知爆發疫情
    萊柯娃從出生開始就和家人一起隱居在西伯利亞的深山野林裡,與世隔絕長達了76年,不知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也未親眼見證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如今她的家族只剩下她一個人,住在遠離人類文明社會的深山裡,以最原始的方式生活著。
  • 華報:日本人為何那麼喜愛貓頭鷹
    然而在日本,貓頭鷹卻是吉利和幸福的代表,日本人將貓頭鷹作為福鳥。  成為奧運會的吉祥物  文章指,日本人對貓頭鷹的喜愛是世界聞名的。1998年,日本長野冬季奧運會的吉祥物就是4隻小貓頭鷹,雖然不少國家的代表團認為貓頭鷹作吉祥物有些怪異,但日本人卻堅持認為貓頭鷹是幸福的鳥兒。
  • 《Dr.STONE石紀元》千空的預言成功了,這個男人開掛了吧
    兩個小屁孩開始造物主的生活《Dr.STONE石紀元》正在熱播,對這部動漫的感覺小六一直停留在製造方面,《Dr.STONE》這部動漫主要講述了3700年後的事情,這個設定可以說是腦洞大開,某一天人類突然石化,當千空他們甦醒過來都是3700年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