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9日訊 麗水松陽縣裕溪鄉一個山村裡,有棟斑駁的黃泥房,房子距村民聚居地500多米,被山谷裡的翠竹環抱著。
39歲的村民袁林偉和年邁的父母住在這棟黃泥房裡,以前的鄰居都搬遷建了新房,而袁林偉一家則沒有這樣的打算,因為這30年來,他們守護著一個「秘密」。是什麼秘密呢?
「每年都有一對貓頭鷹在我們家繁育雛鷹,30年了,大概有100多隻了吧,我們不拆老房子,準備把老房子裝修加固了繼續住,直到貓頭鷹不來為止。」
袁林偉說,貓頭鷹就像「家人」,每年飛回來育雛,一家人都很開心,而每次離開又特別想念。「今年孵育了3隻雛鷹,前兩天剛飛走,應該還在這片山林裡。」
說起貓頭鷹到他們家築巢繁育,袁林偉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
1989年5月,9歲的袁林偉在屋外豬圈前空地上發現一隻雛鷹。原來,豬圈上的稻草堆裡有個貓頭鷹窩,雛鷹不小心掉了下來。袁林偉想把雛鷹捉著玩,卻被爺爺袁根法制止了。「爺爺說,抓走小貓頭鷹,它爸媽會傷心的。」袁林偉爺爺馬上把雛鷹捧回了窩。
從此,一代一代的貓頭鷹就把巢安在了這裡,30年沒挪過窩。「每年2月底都有一對貓頭鷹如期而至,5月底再帶著三五隻雛鷹返回山裡。」
為保護雛鷹,袁家一直對外人保密。白天家人外出得鎖上大門,防止村裡的土狗傷害貓頭鷹。
袁林偉母親程水鳳和貓頭鷹朝夕相處,把每隻雛鷹都當「家人」看待:「我早上一起床就要去看小貓頭鷹,晚上睡前還得再看一眼才安心。
這兩年,富起來的村民紛紛拆掉老屋建新房。祖父母已去世,袁林偉也想早日讓父母住上新房,但一想到來了30年的貓頭鷹就打消了念頭。「為了貓頭鷹,我爸媽也不願拆。他們覺得,老屋稍加裝修,也能改善居住條件。我們擔心貓頭鷹會因新建房屋不適而不再前來入住。所以還是不建新房了。」
鴞類對自己的巢址,忠誠度比較高
「飛入袁家的貓頭鷹是領角鴞(xiāo),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領角鴞30年到同一農家育雛很罕見。」麗水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李烜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每個人都可以作出貢獻。
「我看了照片,袁家老屋四周是大片山林,食物來源比較充沛。」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員範忠勇認為,這30年來一直在袁家築巢的,很有可能是一對或者幾對領角鴞及其後代。鳥兒真的能夠記得小時候的「家」嗎?他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曾經對燕鷗進行過長時間的跟蹤研究,「小燕鷗在性成熟後,依然會回到過去的巢進行繁育。」
「鴞類對自己的巢址,忠誠度比較高。」範忠勇看過相關研究,一旦繁殖成功,鴞類會連續多年回到同一巢址。前些年,他也見過相關記錄,在臨安的某山村裡,連續兩三年都發現有領角鴞在同一地點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