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皮辣在國外非常受歡迎
可是,你玩過嗎?甚至,你聽說過嗎?
龐皮辣的美麗絕不輸給泰國鬥魚。
贛南江河、溪澗、水渠、圳溝,常見一種生性兇猛的小魚,俗稱拼婆辣,或鮍婆噠(於都)、蕃蒲臘子(贛縣)、蕃蒲辣(定南)。其色斑斕,赤黑相間,拇指大小,長得極像縮微版的非洲鯽魚(福壽魚)。相鄰客家地區,梅州蕉嶺、平遠名曰「篷婆鯠」,興寧、五華謂之「萍蒲婡」,河源、惠州喚作「旁蒲辣」。鯠,音lái,古時鰣魚、鯽魚的別稱。婡、辣、噠,皆為「鯠」一音之轉。
一般生活於靜水中,水草越茂盛,拼婆辣越是一群一群,蓋因其以藻類、孑孓為食也。好鬥是拼婆辣的天性,猶如不畏生死的潑婦、拼命三娘。兒童多捉來盆養,或塞入玻璃瓶中,讓三三兩兩的拼婆辣互相爭鬥,彼此撕咬,直到有一二拼婆辣被鬥死才罷休。尤其初夏季節,拼婆辣進入繁殖期,無論雌雄都更加好鬥。奇怪的是,這時的拼婆辣顏色更加豔麗,遊動更加迅疾。吃飽了撐著的拼婆辣,彼此都高掛免戰牌,怎麼惹它也不鬥,靜伏在水底,養精蓄銳。
小時候,我們跟著父母到田間地頭,經常可以在小河或菜地的水坑裡見到它
但是這種以前隨處可見的小魚,現在卻極難遇見
「00後」的小夥伴搜尋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在一片菜地旁的水坑中找到了這種魚仔。
學名鬥魚。其屬有越南鬥魚、紅鰭鬥魚、香港鬥魚、條紋鬥魚、睛斑鬥魚、寡鱗鬥魚、圓尾鬥魚(中國鬥魚)、蓋斑鬥魚(叉尾鬥魚)、豐海鬥魚、施氏鬥魚等。拼婆辣乃叉尾鬥魚,德國著名觀賞魚專家弗蘭克·舍費爾在《迷鰓魚大全》一書中,將其命名為「客家黑叉」。
無論南北,鬥魚在在有之。各地稱謂五花八門。江浙皖等長江中下遊地區叫兔子魚、絲線拖。香港稱作鰟鮍閃、唐金鮍,廣州、番禺呼為花手巾,廣東海豐謂之繽邊婆,廣東廉江謂之浮臘蹩。廣西北海叫菩薩摩、菩薩魚、婆煞婢,廣西柳州叫老康魚。
福建龍巖叫呯朋、三斑,福州、莆田呼作錢爿魚。明代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一》載曰:「吾閩莆中喜鬥魚,其色斕斒(色彩錯雜鮮明貌),喜鬥,纏繞終日,尾盡齧斷,不解。此魚吾郡亦有之,俗名錢爿魚。蓄之盆中,諸魚無不為所齧者,故人皆惡之,而莆人乃珍重如許,良可怪也。」
贛南沒什麼人吃拼婆辣。其魚鱗粗糙,肉質乾巴,吃了還容易長痘痘,發癤生瘡。奇怪的是,將活蹦亂跳的拼婆辣用石塊搗碎了,敷在發癤生瘡處,卻又可解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