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場背後的科學

2021-03-01 量子健康

第一個公認的研究發現這「第五種力」-撓場-是來自19世紀末的俄羅斯教授.梅什金(N.P. Myshkin)。愛因斯坦的同事Eli Cartan博士在1913年初創撓場這個名詞,是意在表達這種力通過時空發生扭轉運動,但當時他的這一重要工作由於愛因斯坦聲名鵲起與空前成功而被掩埋。在上世紀50年代,Watson和Crick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並且撓場領域的先驅俄羅斯科學家N.A. Kozyrev博士(1908-1983)確鑿地證明了這種能量的存在。如同時間(也有點像DNA一樣),這種能量以一個神聖的幾何螺旋形式流動。據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這一問題發表過數千篇論文。

撓場又稱扭轉場,是由自旋和/或角動量產生的。任何旋轉的物體或粒子都產生扭轉波,並具有自己獨特的扭轉場。有人認為,扭轉波是尋找最終的「萬物論」(TOE)、「統一場論」或「大統一理論」中缺失的一環。目前,他們不能與物理學理論中所確立的量子波的概念相一致。

由於扭轉場對自旋態的影響,一個物體的扭轉場可以通過外加扭轉場的影響或應用而改變。由於這種影響,扭轉場的新構型將被定為亞穩態(作為偏振態),即使在外部扭轉場的源被移至空間的另一個區域之後,也將保持不變。因此,某些空間構型的扭轉場可以被記錄在任何物理或生物物體上。

幾乎所有通過各種技術影響物質從而產生的異常扭曲效應或別的「違背常規定律」的效應都可以通過人的思想複製。日本的江本勝博士(Dr. Masaru Emoto)將人的意識印記於水的冰晶就是一個例子,可能通過人的思想和情感發出的撓場波來進行解釋。Dankachov在1984展示水可以做為「用於存儲靜態撓場的良好媒介。」人的意識產生的撓場被存儲記憶在水中,尤其是含有離子鹽的水。在亞顯微水平,水的內部結構改變,從而引起冰晶產生差異。在聲能研究中,科學家利用標量(扭轉)波技術在蒸餾水中產生撓場印記。其結果是產生結構化的水稱為標量波結構水。他們寄樣品給Emoto,冷凍樣品後研究晶體,發現形成了六邊形結構,就象通過人的意識產生的結構。說明標量撓場技術可以產生與人的心理意識同樣的效應,也許推理可以得出撓場是意識的載波這樣的結論。

1958年 De La Warr博士拍了一張一滴普通的自來水照片,結果顯示是「正常的」:有一個中心點,有七條明亮的細線從中發散出來。然後他請神父在他拍另一張照片之前先祝福水。這一次,「光輝的力量線」形成了一個十字架的形狀!這個現象有點類似於在Emoto的研究記錄中以各種話語改變水分子的形狀。水分子的自旋狀態大概是由牧師自己的撓場改變的,因為他通過祝福水來施加印記自己的意識。

相關焦點

  • 【前沿科學】(一)「撓場」是什麼?
    1920年代,卡坍(Cartan)首先在廣義相對論中考慮物體自旋導致時空的扭曲,因而產生撓場。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假設撓場不存在,但德國大數學家Weyl在1930年代指出數學上並不能將它排除。撓場是萬有引力、電磁力、弱作用力、強作用力之外的另一種力,為第五種力。第一個公認的研究發現這「第五種力"-撓場-是19世紀末的俄羅斯教授,梅什金(N.P.Myshkin)。
  • 噪音背後的科學
    恭喜您抽出寶貴時間來學習有關「噪聲顏色」背後的科學知識!每個「噪聲顏色」錄音均使用特殊的聲音頻率來阻擋背景噪聲-有助於增強您的注意力和集中度,並有助於放鬆過程。在此頁面上,我們將了解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及其背後的科學。
  • 鬼魂背後的科學
    顯然,這兩種理論都從未被科學證明過,然而,在鬧鬼的背後有一門科學。讓我們來看看真正的原因。人們通常在即將入睡或醒來時會經歷一場幽靈般的邂逅。這些遭遇在醉酒或睡眠不足的人中也很常見。小劑量的一氧化碳洩漏和中毒通常與類似的報導有關。
  • 顏色混合背後的科學
    本文將介紹顏色混合背後的科學,包括所涉及的數學方程以及高效的實施方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7979.htm  顏色混合和多激勵空間背後的科學  三原色不是光的基本屬性,但經常與眼睛對光的心理物理響應關聯在一起。我們認為,三原色彼此之間完全獨立,通過相互組合能生成一系列其它顏色(顏色域)。
  • 科學語言背後的社會效應問題
    但由於這樣的認識過程始於科學界,所以一些用語都過於中性化,僅是從科學意義上給出了界定,使用的是由某些科學家出於研究興趣給出的形象用語,並沒有反映其背後的社會影響及人為因素。 如果溯源人類從科學角度對地球變暖的認識,可從120 年前的一篇科學論文談起。
  • 量子科學熱潮背後隱藏的大騙局
    打開APP 量子科學熱潮背後隱藏的大騙局 發表於 2017-12-08 11:46:08   量子科學的世界是一種神奇現象,是用物理學也難以解釋的技術。
  • 夢背後的科學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背後究竟藏著這樣的學問?新的科學研究揭秘夢的秘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夢想的含義。早期文明認為夢是我們塵世間和諸神之間的一種媒介。實際上,希臘人和羅馬人深信夢想具有某些預言能力。儘管人們一直對解釋人類的夢想充滿興趣,但直到19世紀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卡爾·榮格(Carl Jung)才提出了一些最著名的現代夢想理論。
  • 為何科學都難以解釋
    納粹鍾是德軍高級將領卡勒姆所負責的一項科學實驗,1943年正式開始啟動,關於納粹鐘的傳聞大多都是從德國和捷克的一些渠道收集到Bell的一些資訊。納粹鍾大約高:4到5米,寬3到4米,由於設計圖類似於一種種,就稱為納粹鍾,內部有兩個反方向的圓桶,中間充滿一種暗紅色液體「IRR Xerum 525」,可能是釷 229 的同分異構物,釷在高速旋轉當中會釋放伽馬射線。
  • 五個物理效應及背後的科學本質
    「自然因規律而有序,世界因科學而美麗。」在物理學中,存在著許多令人驚奇的效應,有的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則發生在遙遠的深空,每個效應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科學原理及自然規律。科學本質:都卜勒效應本質是波源與觀察者之間的相對運動效應。當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會改變。
  • 科學解密磁懸浮背後的秘密
    但我們知道同極磁鐵互相排斥的時候,大概就應該了解磁懸浮背後的一點原因了吧!接下來我們深入探討一下,其實懸浮是怎樣實現的呢?我們要介紹一個物理量-力,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舉例推拉門的時候力可以敘述成對一個物體的推力或拉力。
  • 科學成就「清單」背後 都是為了求知的偶得
    ■本報記者 沈湫莎「是科學把人類從原始狀態中分離出來,當人類遭遇巨大危機時,也只有科學能夠拯救人類。」無論是用於診斷和治療的X光,還是很大程度上根除了細菌疾病的抗生素,以及用於早期發現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非侵入性成像,這些醫學上的「成就清單」背後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為了求知而得到的偶然發現,在一開始並未帶著任何應用的目的,也沒有考慮過某一種具體的疾病。
  • 「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
    戴偉成了「網紅」教師,他正嘗試用最有趣的實驗、最流行的平臺科普化學,「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網紅」戴博士凌晨四點,天微微亮,戴偉開始新的一天。他的科普活動日程表已經排到了十一月份,都已預定給了某一所學校或科技館。中午去校外餐館吃飯時,服務員認出他,「戴博士,我是你的視頻粉絲」;坐高鐵時,鄰座的人會掏出手機,找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