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公認的研究發現這「第五種力」-撓場-是來自19世紀末的俄羅斯教授.梅什金(N.P. Myshkin)。愛因斯坦的同事Eli Cartan博士在1913年初創撓場這個名詞,是意在表達這種力通過時空發生扭轉運動,但當時他的這一重要工作由於愛因斯坦聲名鵲起與空前成功而被掩埋。在上世紀50年代,Watson和Crick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並且撓場領域的先驅俄羅斯科學家N.A. Kozyrev博士(1908-1983)確鑿地證明了這種能量的存在。如同時間(也有點像DNA一樣),這種能量以一個神聖的幾何螺旋形式流動。據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這一問題發表過數千篇論文。
撓場又稱扭轉場,是由自旋和/或角動量產生的。任何旋轉的物體或粒子都產生扭轉波,並具有自己獨特的扭轉場。有人認為,扭轉波是尋找最終的「萬物論」(TOE)、「統一場論」或「大統一理論」中缺失的一環。目前,他們不能與物理學理論中所確立的量子波的概念相一致。
由於扭轉場對自旋態的影響,一個物體的扭轉場可以通過外加扭轉場的影響或應用而改變。由於這種影響,扭轉場的新構型將被定為亞穩態(作為偏振態),即使在外部扭轉場的源被移至空間的另一個區域之後,也將保持不變。因此,某些空間構型的扭轉場可以被記錄在任何物理或生物物體上。
幾乎所有通過各種技術影響物質從而產生的異常扭曲效應或別的「違背常規定律」的效應都可以通過人的思想複製。日本的江本勝博士(Dr. Masaru Emoto)將人的意識印記於水的冰晶就是一個例子,可能通過人的思想和情感發出的撓場波來進行解釋。Dankachov在1984展示水可以做為「用於存儲靜態撓場的良好媒介。」人的意識產生的撓場被存儲記憶在水中,尤其是含有離子鹽的水。在亞顯微水平,水的內部結構改變,從而引起冰晶產生差異。在聲能研究中,科學家利用標量(扭轉)波技術在蒸餾水中產生撓場印記。其結果是產生結構化的水稱為標量波結構水。他們寄樣品給Emoto,冷凍樣品後研究晶體,發現形成了六邊形結構,就象通過人的意識產生的結構。說明標量撓場技術可以產生與人的心理意識同樣的效應,也許推理可以得出撓場是意識的載波這樣的結論。
1958年 De La Warr博士拍了一張一滴普通的自來水照片,結果顯示是「正常的」:有一個中心點,有七條明亮的細線從中發散出來。然後他請神父在他拍另一張照片之前先祝福水。這一次,「光輝的力量線」形成了一個十字架的形狀!這個現象有點類似於在Emoto的研究記錄中以各種話語改變水分子的形狀。水分子的自旋狀態大概是由牧師自己的撓場改變的,因為他通過祝福水來施加印記自己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