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背後的科學

2020-10-13 科技Porter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背後究竟藏著這樣的學問?新的科學研究揭秘夢的秘密。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夢想的含義。早期文明認為夢是我們塵世間和諸神之間的一種媒介。實際上,希臘人和羅馬人深信夢想具有某些預言能力。儘管人們一直對解釋人類的夢想充滿興趣,但直到19世紀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卡爾·榮格(Carl Jung)才提出了一些最著名的現代夢想理論。弗洛伊德的理論圍繞著壓抑的渴望這一概念-夢想使我們能夠梳理未解決的,壓抑的願望。榮格(曾在弗洛伊德大學學習)的卡爾·榮格(Carl Jung)也認為夢在心理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他們對夢的含義提出了不同的理論。

從那時起,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其他理論的發展。做夢的一種重要的神經生物學理論是「激活-合成假設」,它說夢實際上並不意味著什麼:夢只是腦電的衝動,從我們的記憶中提取隨機的想法和意象。從理論上講,人類會在夢中醒來之後構造夢中的故事,這是自然而然的嘗試。然而,鑑於有關人類夢想的現實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以及間接的實驗證據諸如貓之類的其他哺乳動物也夢到了,進化心理學家從理論上認為,夢確實有目的。特別是,「威脅模擬理論」建議,夢應該被視為古老的生物防禦機制,因為它能夠反覆模擬潛在的威脅事件,因此具有進化優勢,從而增強了有效感知和避免威脅所需的神經認知機制。 。

因此,多年來,為了闡明人類夢想背後的奧秘,人們提出了許多理論,但是直到最近,強有力的切實證據仍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捉摸。

然而,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見解,使人們了解了做夢的基礎以及我們的夢與記憶之間的牢固關係。羅馬大學的克裡斯蒂娜·馬爾扎諾(Cristina Marzano)和她的同事們首次成功地解釋了人類如何記住自己的夢想。科學家基於腦電波的特徵模式,預測了成功實現夢想的可能性。為此,義大利研究小組邀請65名學生在研究實驗室連續住了兩個晚上。

在第一個晚上,讓學生入睡,讓他們習慣於隔音且溫度可控的房間。在第二天晚上,研究人員測量了學生睡覺時的腦電波。我們的大腦會經歷四種類型的電波:「δ」,「 theta」,「 alpha」和「 beta」。每個代表不同的振蕩電壓速度,它們一起形成腦電圖(EEG)。義大利研究小組使用此技術來測量參與者在各個睡眠階段的腦電波。(睡眠分為五個階段;大多數夢和最強烈的夢發生在REM階段。)學生在不同的時間被喚醒,並被要求填寫日記,詳細說明自己是否在做夢,

雖然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人們在REM睡眠後直接醒來時更容易記住自己的夢想,但當前的研究解釋了原因。那些在額葉處表現出更多低頻theta波的參與者也更有可能記得自己的夢想。

這一發現很有趣,因為研究人員觀察到的額葉活動增加,就像我們醒著時自傳記憶的成功編碼和檢索一樣。也就是說,額葉皮層中的相同電振蕩使得情景記憶(例如發生在您身上的事情)的回憶成為可能。因此,這些發現表明,我們在做夢(和回憶夢)時採用的神經生理機制與我們在清醒時構造和恢復記憶的方式相同。

在同一研究團隊進行的另一項最新研究中,作者使用了最新的MRI技術來研究夢與深腦結構的作用之間的關係。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生動,奇異和情感強烈的夢(人們通常記得的夢)與杏仁核和海馬體的一部分有關。杏仁核在情緒反應的處理和記憶中起主要作用,而海馬體則與重要的記憶功能有關,例如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信息整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睡眠與神經影像實驗室的Matthew Walker及其同事最近發表的另一項研究也強調了我們的夢想與情緒之間的擬議聯繫,他發現減少REM睡眠(或減少「做夢」)會影響我們的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複雜情緒-人類社會功能的基本特徵。科學家最近也確定了夢境可能在大腦中發生的地方。眾所周知,一種非常罕見的臨床症狀稱為「夏科特-威爾布蘭德綜合症」,它會導致(除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外)夢見能力下降。然而,直到幾年前,一位患者報告說自己失去了做夢的能力,而實際上沒有其他永久性神經系統症狀。該患者在被稱為右下舌狀回(位於視皮層)的大腦部分遭受了損害。因此,我們知道夢是在大腦的這個特定區域中產生或傳播的,該區域與視覺處理,情感和視覺記憶有關。

綜上所述,這些最新發現共同講述了一個重要的故事,說明了潛在的機制和夢想的可能目的。

夢似乎可以幫助我們通過編碼和構造情感來處理情感。我們在夢中看到和經歷的不一定不一定是真實的,但與這些經歷相關的情感肯定是真實的。我們夢dream以求的故事本質上是試圖通過創造一種回憶來將情感從某種體驗中剝離出來。這樣,情緒本身就不再活躍。這種機制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當我們不處理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時,這會增加個人的憂慮和焦慮。實際上,嚴重的REM睡眠剝奪與精神障礙的發展越來越相關。簡而言之,夢想有助於調節那條脆弱橋梁上的交通,它將我們的經驗與我們的情感和記憶聯繫起來。

相關焦點

  • 鬼魂背後的科學
    顯然,這兩種理論都從未被科學證明過,然而,在鬧鬼的背後有一門科學。讓我們來看看真正的原因。人們通常在即將入睡或醒來時會經歷一場幽靈般的邂逅。這些遭遇在醉酒或睡眠不足的人中也很常見。小劑量的一氧化碳洩漏和中毒通常與類似的報導有關。
  • 小青閒聊寶可夢:可愛的皮皮,背後的秘密卻讓人背後一涼?
    哈嘍,大家好,我是喜歡遊戲,也喜歡寶可夢的小青,真的很抱歉,最近因為身體問題,一直沒有更新,大家一定要好好注意身體喲。好啦,下面我們就繼續聊一聊寶可夢吧。今天我們要聊一隻非常可愛,非常招人喜歡,隨隨便便就能萌殺玩家的寶可夢。你說是皮卡丘?
  • 知行論壇:科學理解中國夢的三個特性
    原標題:科學理解中國夢的三個特性 「兩個百年」的戰略目標,就是基於我國基本國情的科學論斷。   中國夢是先進文化積澱的表徵。文化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中國夢在實質上更是文化夢,它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表徵。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國文化之精華部分的升華,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批判性汲取,是融入了現代科學民主精神和借鑑了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文化。
  • 「太空船2號」背後的科學怪人(1)
    原標題:「太空船2號」背後的科學怪人 這座遠沒有美俄宇航基地奢華的地方,承載了來自民間的科技精英們的太空夢,被稱為民間航天之父的伯特·魯坦就是其中之一。    10月31日,正值深秋,莫哈維沙漠天高雲淡,沒有討厭的紊流和強風。在太空港裡,伯特·魯坦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正嚴謹地檢視著一切數據,當天將進行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的載人商業飛船——「太空船2號」的試飛。
  • 「太空船2號」背後的科學怪人
    原標題:「太空船2號」背後的科學怪人 這座遠沒有美俄宇航基地奢華的地方,承載了來自民間的科技精英們的太空夢,被稱為民間航天之父的伯特·魯坦就是其中之一。    10月31日,正值深秋,莫哈維沙漠天高雲淡,沒有討厭的紊流和強風。在太空港裡,伯特·魯坦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正嚴謹地檢視著一切數據,當天將進行英國維珍銀河公司的載人商業飛船——「太空船2號」的試飛。
  • 噪音背後的科學
    恭喜您抽出寶貴時間來學習有關「噪聲顏色」背後的科學知識!每個「噪聲顏色」錄音均使用特殊的聲音頻率來阻擋背景噪聲-有助於增強您的注意力和集中度,並有助於放鬆過程。在此頁面上,我們將了解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及其背後的科學。
  • 以夢為航——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傳片
    以夢為航——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傳片 2018-08-25 2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青閒聊寶可夢:輕易擊敗皮神的凱西,背後的故事令人驚訝
    哈嘍,我是喜歡玩遊戲,更喜歡寶可夢的小青,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所有寶可夢中,最有人氣的凱西一家,在這個家族裡的三隻寶可夢:凱西、勇基拉和胡地,實力都非常的強大,它們作為超能力屬性的寶可夢,擁有非常強大的特性和招式,更有突破自己的超級進化能力,讓它的戰鬥力更上一層樓,這也讓凱西一家成為了玩家的最愛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一、科普解疑釋惑,揭秘中國開啟火星探測的意義和價值。
  • 【科學夢工廠】酒精噴爐
    同學們,科學夢工廠又和大家見面了!本期我們圍繞「廢舊物品新生命」,用易拉罐來做做文章。
  • 《王者榮耀》五周歲主題歌「與夢同行」背後的設計故事
    與四周年主題「千燈之約」不同,「夢」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用畫面與音樂詮釋它?說起夢,團隊首先就想到了王者英雄莊周。這位坐在鯤上做夢的英雄取材於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周,莊周對「夢蝶」和「鯤鵬」的想像,一直是中國文化的經典元素。
  • 顏色混合背後的科學
    本文將介紹顏色混合背後的科學,包括所涉及的數學方程以及高效的實施方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7979.htm  顏色混合和多激勵空間背後的科學  三原色不是光的基本屬性,但經常與眼睛對光的心理物理響應關聯在一起。我們認為,三原色彼此之間完全獨立,通過相互組合能生成一系列其它顏色(顏色域)。
  • 從興趣到布局太空,企鵝上天科學周來襲的背後是小馬哥的天文夢
    很少有這樣的一個關於科學的大會,將原本少數人攀登智慧珠峰的事情,在普羅大眾前進行科普。對於00後之前無數少年而言,科學家是無數少年小時候遙遠而神秘的夢想,到長大後逐漸陌生,知難大多而退,因為科學太神秘,更無從涉足——能在少年時代就看見哈雷彗星的馬化騰,其實是幸運的。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鏡頭背後,是設在人大附中的地面課堂。來自北京16所學校的335名學生,用熱烈掌聲歡迎他們的亞平老師。與此同時,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組織收聽收看了太空授課活動實況。「生活中如何測量質量?」王亞平以提問的方式開始講課。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有的說用天平,有的說用電子秤,還有人提到用「曹衝稱象」的辦法。
  • 科學語言背後的社會效應問題
    但由於這樣的認識過程始於科學界,所以一些用語都過於中性化,僅是從科學意義上給出了界定,使用的是由某些科學家出於研究興趣給出的形象用語,並沒有反映其背後的社會影響及人為因素。 如果溯源人類從科學角度對地球變暖的認識,可從120 年前的一篇科學論文談起。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
    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一、科普解疑釋惑,揭秘中國開啟火星探測的意義和價值。
  • 量子科學熱潮背後隱藏的大騙局
    打開APP 量子科學熱潮背後隱藏的大騙局 發表於 2017-12-08 11:46:08   量子科學的世界是一種神奇現象,是用物理學也難以解釋的技術。
  • 為什麼夢裡劇情這麼狗血,還是知不了夢?
    ◆ 是潛意識搞鬼,潛意識暗中給了一個讓夢主覺得合理的解釋,打消了夢主的懷疑。◆ 夢體缺失肉體具有的生理激素,想怪都怪不起來。第一個解釋,是忽悠派,說了和沒說一樣,但是又讓人覺得很科學。夢主出現糾錯功能關閉的現象是不假,但是我們需要弄明白的是現象背後的原因,即為什麼糾錯功能關閉?怎麼關閉的?誰關閉的?科學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第二個解釋,不靠譜,潛意識的確喜歡旁白解釋,但是在淡定案中,夢主連一絲的懷疑都沒有,既無疑問,何須解釋。第三種解釋,漏洞明顯,次序不對。
  • 【科學解夢】什麼是夢?夢和現實有什麼關聯?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寫到,夢只是我們在清醒時已經形成的所思所想。雖然這一觀點被廣泛認為過於簡單化,但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為什麼會做夢的問題仍然存在爭議。比林頓說,嚴格來講,夢可能不是一個大腦功能,而是其他大腦功能的一個副產品,「比如在睡眠期間『清洗』神經元的功能」。但還有其他的假說。
  •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但作為酒業人,我們希望將掌聲送給「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夢之藍。火星,中國來了!「發射!」12時41分,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