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以來最強超新星爆炸,釋放能量相當太陽燃燒100億年

2020-12-06 騰訊網

據英國媒體11月20日報導,全球300多名科學家在今年年初觀測到了70億光年外一個巨大恆星的大爆炸,此次大爆炸在數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燃燒100億年,產生的伽馬射線形成了創紀錄的強光。科學家認為,這是「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

今年1月14日,Neil Gehrels Swift天文臺和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共同觀測到70億光年外一次超新星爆炸。

據報導,今年1月14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Neil Gehrels Swift天文臺和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共同觀測到70億光年外一次超新星爆炸,科學家將其命名為GRB 190114C。此次大爆炸的相關數據在22秒內被送往全球300多名天文學家,由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牽頭進行研究。

這次爆炸是「宇宙大爆炸」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釋放出能量巨大的伽馬射線。

傑瑪·安德森(Gemma Anderson)博士表示,這次爆炸是「宇宙大爆炸」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釋放出能量巨大的伽馬射線。由於爆炸發生在70億光年以外,只有當爆炸產生的伽馬射線直指地球時才能被觀測到,而射線的持續時間長則數小時,短則僅數毫秒。

伽馬射線是一顆巨大的恆星爆裂時產生的,爆炸後將產生一個黑洞。

「伽馬射線是一顆巨大的恆星爆裂時產生的,爆炸後將產生一個黑洞。」安德森博士說。

據報導,位於加那利群島的「主要大氣層伽馬成像切倫科夫天文望遠鏡」(MAGIC)首先觀測到這次大爆炸的射線,其能量值在0.2到1兆電子伏特之間,相當於史上最強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製造的質子碰撞釋放的能量。

觀測到大爆炸之後,全球天文望遠鏡都在定位爆炸源,並分析其物理屬性。

安德森博士說:「它的能量比可見光高一萬億倍,是宇宙中最明亮的電子伏特光子源。」

觀測到大爆炸之後,全球天文望遠鏡都在定位爆炸源,並分析其物理屬性。

科學家希望了解產生此類大爆炸產生的物理過程,同時了解黑洞形成的機制。

設置在納米比亞的射電天文望遠鏡。

編譯/採寫:南都記者 陳林

圖片來源:PA

相關焦點

  • 100億個太陽100億年釋放能量總和!宇宙發生大爆炸以來最大爆發
    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發,好吧,實際沒有詞語能夠形容這場爆炸的劇烈程度,這是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以來,我們已知的最大一場爆發,其爆炸範圍超過了15個銀河系的寬度,釋放的能量更是高達全人類每年消耗能量總和的100億億億億倍!
  • 1秒鐘釋放能量,等於100個太陽燒100億年!
    萬物的規則就是從生至死,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這個終極法則,即使壽命看起來近乎於永恆的太陽,其實也有自己的壽命,太陽的終點也只不過是一場巨大的爆炸,只不過在人類的視角來看,太過於漫長罷了,同樣的銀河系也不能避免大爆炸的結局。
  • 宇宙中最強的超新星爆炸,距離地球70億光年,威力令人震撼
    但有些時候是例外的,比如說如果有大質量的恆星爆炸了,那麼爆炸時發生的超新星爆發現象在數萬甚至數十萬光年外,我們仍能看見,這是因為超新星爆發時產生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不過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
  • 不穩定對超新星可能是最強爆炸,其威力是常規超新星爆炸的數百倍
    不穩定對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中最強烈的爆炸。此時,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那宇宙大爆炸呢?事實上,大爆炸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爆炸,也就是說,「大爆炸」這個名字引起了許多誤解,這些誤解與大爆炸作為一種常規爆炸的感知有關。好了,讓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吧。
  • 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燦爛的焰火表演,亮度相當於100億顆太陽!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的恆星誕生發生於本星系群的R136星團,其中最大的一顆恆星質量相當於太陽的250倍!無數顆恆星散發的燦爛光芒猶如一場規模宏大的「焰火表演」,向我們展示宇宙的瑰麗和神奇。
  • 宇宙中最強的能量是什麼,它的威力有恐怖?
    通俗簡單的答案是:宇宙中最強能量爆發是超新星大爆發和伽馬射線暴。這是單個天體或者宇宙中任何單個的物體所能發出的能量。這種能量除了宇宙大爆炸時所發出的能量。實際上,超新星大爆炸和伽馬射線暴既是一回事又是兩回事。
  • 太陽已有50億年的壽命,沒有氧氣是怎麼燃燒的,太陽會爆炸嗎?
    太陽已有50億年的壽命,沒有氧氣是怎麼燃燒的,太陽會爆炸嗎?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閱讀小編的科普小知識!隨著人們對科技知識了解的範圍越來越廣泛,自然的產生了許多奇妙的想法。據說太陽已經有50億年的壽命,那麼在沒有氧氣的太空中,太陽是怎麼燃燒的呢?還有,太陽一直在燃燒下去,在某一天會發生爆炸嗎?曾有天文學家對太陽的壽命進行過估算,說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的壽命,也就是說曾為地球上的生命默默奉獻了50億年的光源,專家還預言太陽內部的燃料還可以不間歇的燃燒50億年的時間,加在一起共有100億年的壽命。那麼,太陽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 是爆炸還是?那太陽會發生爆炸嗎?
    太陽是銀河系中的3000億個恆星之一,這些恆星都是由坍縮的氣體產生的,當氣體雲由於自身的重力收縮或坍縮時,雲中原子的移動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導致了雲中的壓強和溫度的升高。當壓強足夠高可以使氫氣燃燒就會產生新的恆星或者是將氫原子轉變為氦原子,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會以光子或光的形式釋放。
  • 天狼星距離我們很近,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威脅地球嗎?
    天狼星距離我們很近,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威脅地球嗎?如果在距離地球只有8.6光年的地方發生超新星大爆炸的話,肯定是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很嚴重的威脅的。不過我們可以放心,距離地球只有8.6光年的天狼星是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的。
  • 太陽系附近的超新星爆炸,地球是否會無法倖存?
    因此,物理學家推測,宇宙從奇點的大爆炸中開始,能量不斷轉變為物質。如果宇宙空間最初很小,這意味著早期宇宙的溫度很高,所以目前宇宙中應該還有當時的熱殘留。果然不久後,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成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一個十分有力的證據。
  • 超新星爆炸 瞬間亮度可達一個星係數10萬倍的Super Nova!
    所以恆星的「燃燒」速度也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快,如果按照釋放的能量除以它的總質量來算的話,恆星們的能質比,甚至不如地球的爬行動物。這種狀態因恆星的大小不同,其結果也不一樣,比如宇宙中最常見的佔80%以上的紅矮星,他們名字中的「紅」就代表了溫度低(就像燒熱的鐵會發出紅光,而融化的鐵水則會發出耀眼的白光一樣),這樣的恆星,其內核「燃燒」速度是非常慢的,可能幾百億年都燒不完,也就是說他們的年齡比宇宙的壽命還長,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過被燒完的紅矮星。
  • 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幾秒鐘爆發太陽100億年釋放的能量
    據NASA報導,2019年1月,包括雨燕衛星、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以及大型大氣伽馬射線成像切倫科夫望遠鏡在內的一系列設備,在宇宙中觀測到一起超乎想像的伽馬射線暴。這起伽馬射線暴被命名為GRB 190114C,幾秒鐘內竟爆發出相當於太陽100億年裡所釋放出的能量,天文學家還從中記錄到迄今為止能量最高的伽馬射線。如此匪夷所思的爆發,真是讓人深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感受這場技驚四座的宇宙煙火秀,NASA製作了一份動畫模擬。
  • 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最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有5700億顆太陽那麼明亮
    最強大的超新星爆發在2015年6月14日,中國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觀測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超新星爆發,相當5700億個太陽亮度,是銀河系內1000萬億顆恆星亮度的20倍,足以照亮整個銀河系。超新星爆發就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文現象之一,它是由8~20倍太陽質量甚至更大的恆星,在生命末期的大規模爆炸,恆星在爆炸時發出強光就是超新星。
  • 一口氣搞懂超新星爆炸的原理
    同樣是超新星爆炸,其實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恆星的質量之上。要了解這些之前,我們先搞清楚恆星以及它們的燃燒機制。恆星的燃燒機制恆星的燃燒機制和我們平時燒個東西是兩碼事。恆星內部的燃燒機制是核聚變反應。這是由於恆星的質量都比較巨大,比如太陽,太陽佔據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
  • 如果太陽突然進入超新星階段,地球生物還能倖存嗎?
    就原始爆炸力而言,宇宙中沒有其他災難像核心坍塌超新星那樣常見和具有破壞性。在一個只有幾秒鐘的短暫事件中,失控的反應會導致恆星釋放的能量與太陽在其整個100-120億年壽命期間所釋放的能量一樣多。雖然歷史上和望遠鏡發明以來都觀測過許多超新星,但人類從未近距離觀測過超新星。
  • 同樣都是核聚變反應,為什麼氫彈瞬間爆炸,太陽卻能維持100億年
    我們在一些關於氫彈爆炸的資料中可以領略一下氫彈爆炸的威力。它的爆炸主要是利用了氫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聚變反應。這個過程中氫彈釋放能量實在是大得令人恐懼。但是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的時間要漫長的多。太陽的核聚變的反應不但已經持續了46億年的時間,而且未來還會穩定的維持大約60億年。為什麼太陽的核聚變反應能夠穩定維持100億年而不是瞬間爆炸完了呢?
  • 超新星爆發就是天體爆炸,若黑洞也會爆炸,那麼宇宙就是由此而來
    恆星的內部核聚變會釋放大量的能量,而鐵元素的聚變過程非但不會釋放能量,反而還會吸收大量能量。恆星之所以能夠存在於宇宙之間,是因為恆星內部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所產生的輻射壓與恆星本身巨大的引力相平衡,而隨著聚變進行到鐵元素,聚變過程由釋放能量轉為吸收能量,聚變所產生的輻射壓也就消失了。
  • 超新星爆發就是天體爆炸,若黑洞也會爆炸,那麼宇宙就是由此而來
    恆星的內部核聚變會釋放大量的能量,而鐵元素的聚變過程非但不會釋放能量,反而還會吸收大量能量。恆星之所以能夠存在於宇宙之間,是因為恆星內部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所產生的輻射壓與恆星本身巨大的引力相平衡,而隨著聚變進行到鐵元素,聚變過程由釋放能量轉為吸收能量,聚變所產生的輻射壓也就了。
  • 太陽「燃燒」了50億年?不,其實太陽從未燃燒過
    我們知道的是,太陽已經「燃燒」了將近50億年的時間,那麼它的能量還剩下多少呢?為何這麼久都沒有熄滅呢?經過探測發現,太陽的能源來源於太陽內部的熱核聚變,太陽內部的核心溫度很高,甚至達到了一千五百萬度,而且有著兩千五百億個大氣壓,在這樣的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氫原子便可以發生核聚變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出來。而在太陽發生核聚變時釋放的能量,就是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的主要能量來源。而這個能量是巨大的。
  •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超新星,其亮度、能量和質量創人類宇宙紀錄
    我們的太陽是G級星,其產生的光的有效溫度約為5800 K,亮度為1太陽光度。恆星的質量可以低至太陽質量的8%,在恆星中燃燒時,它們的亮度約為太陽的0.01%,壽命是太陽的1000倍以上,但它們的質量也可以上升到太陽質量的數百倍,擁有我們太陽光度的數百萬倍,壽命只有幾百萬年。第一代恆星應幾乎全部由O型和B型恆星組成,並且可能包含的質量最高達太陽質量的100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