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面向世界 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2021-01-17 央廣網

2021年4月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這一消息引起了各國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前往中國天眼進行實地探訪時還表示: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

中國天眼,大國重器。2020年1月11日,FAST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截至2020年11月,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40餘篇。而隨著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的坍塌,世界上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此前,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天眼」總工程師王啟明表示,中國願意與世界分享「天眼」,因為天文研究不分國界。雖然這個望遠鏡是中國科學家攻堅克難,從預研開始算起共花費26年時間才建成的,但中國卻不會固步自封、秘而不宣,而是將FAST向世界開放,讓全人類共同探索宇宙奧秘,這彰顯了中國的大國胸襟和大國風範。

有目共睹的是,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一直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也積極加強與多方的聯繫,同其他各國合作推進病毒檢測、疫病防治、疫苗研發等,積極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學者也愈發成為國際科研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2010年到2020年,《自然》雜誌發表的「中國產」論文數量,佔比從1.5%上升到11%,這證明中國在國際科技舞臺上擁有更多話語權。此外,中國還積極向世界分享北鬥衛星發展成果,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共建聯合實驗室和技術轉移中心……中國舉辦的高交會、智博會、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等,無一不顯示出中國在科技領域與外界深化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成果的誠意和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是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進行的。去年年底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樣品備受各方關注,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不過遺憾的是,美國自2011年開始,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中國同行開展任何合作交流項目,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

科學無國界,合作無遠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所言,「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中國會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努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

過去有林則徐和魏源「開眼看世界」,當今有「中國天眼」助世界看宇宙。未來,「中國天眼」將作為「世界巨眼」,FAST將以Faster的加速度,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為人類認識宇宙、探索外太空奧秘作出中國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天眼」總工程師王啟明表示,中國願意與世界分享「天眼」,因為天文研究不分國界。雖然這個望遠鏡是中國科學家攻堅克難,從預研開始算起共花費26年時間才建成的,但中國卻不會固步自封、秘而不宣,而是將FAST向世界開放,讓全人類共同探索宇宙奧秘,這彰顯了中國的大國胸襟和大國風範。  有目共睹的是,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一直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
  • 「中國天眼」開啟世界之眼,面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景區!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前後歷時22年建成,並於2016年建成。它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海評面:中國「天眼」,望向世界
    據中國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之聲(VOA)、法新社、《日本時報》等外媒爭相報導了這一消息。外媒報導稱,2020年12月的一聲巨響後,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應聲隕落。
  • 中國天眼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最新消息說,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2020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 汕頭市政府與正道集團戰略合作 新能源車產能達5千億
    近日,汕頭市政府與正道集團共同推進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署儀式在香港正道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舉行,汕頭市委書記陳良賢率隊蒞港籤署,汕頭將與正道集團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汽車配件以及相關大數據產業等項目落戶,攜手打造清潔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產值將會超過5000億。
  • ...中國「天眼」將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2、近日,有媒體...
    【社會新聞播報】1、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日前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2021年起,中國「天眼」將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 中國「草原天眼」助世界「看清」太陽
    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草原深處,也有一雙中國的「眼睛」在「看」太陽,這就是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英文簡稱MUSER)。MUSER是國際太陽射電物理研究領域的領先設備,為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研究提供了新的觀測手段,被稱為「草原天眼」。「草原天眼」張目對日、明察秋毫,將極大促進太陽物理和空間天氣科學的發展,助世界「看」清太陽。
  • 「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原標題:新華國際時評:「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中國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4月1日起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射電望遠鏡的發展是什麼呢?
  • 堪比雪崩,美國天眼坍塌後,世界目光聚焦東方,中國天眼令人驚喜
    就在宣布退役數周之後,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這座已服役半個多世紀、曾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意外坍塌。從相關畫面來看,這次意外坍塌聲如雪崩,900噸懸空平臺墜入「鍋底」,導致球形反射面嚴重受損。此後美國官方證實該望遠鏡將無法使用,這也意味著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成為該領域「唯一重要的儀器」。一時間,世界目光紛紛聚焦東方。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不過我國並沒有放棄,經過不斷的努力,中國還是得到了不錯的發展,如今已經成功擁有了世界上最靈敏、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直接領先其他國家20年時間。不過在中國天眼建成之前,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位於美屬波多黎各島的阿雷西博望遠鏡,1963年11月就建造完成並使用了,1972、1980、1997年進行過三次改造,其直徑最初時為305米,1980年改造後擴建為366米。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稱,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明年起,FAST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舞臺劇《天眼之魂》正面向各高校巡演
    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開展的「共和國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首個以人民科學家、時代楷模南仁東為原型創作的大型舞臺劇《天眼之魂》作為宣傳工程劇目之一,於11月24日起在貴州師範大學花溪校區禮堂進行為期3天的巡演。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美國天眼塌了沒錢再修,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大批科學家將來我國
    美國「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同時,它也是世界各國天文學家交流和使用的主要平臺,為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就在12月1日的時候,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卻意外坍塌了,它的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接收平臺直接墜落到了下面的碟形反射盤上面。
  • 全球唯一天眼!中國天眼將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媒:看後讓人驚嘆
    據26日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報導,在我國面向全球開放我國的天眼後,該媒體記者來到實地進行參觀,看完後只有一個感慨:著實讓人驚嘆!01全球僅剩唯一天眼在本月月初的時候,全球第二大天眼,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全球第二大"天眼",多年來貢獻極大。隨著此次阿雷西博的坍塌,全球只剩下一個天眼,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天眼"。
  • 美國天眼坍塌後,各國都看向了中國,中國接下來的做法獲各國稱讚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大國,一直以來都有絕對的影響力和地位,一舉一動都備受各國的關注。此前美國傳來一個壞消息,建設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消,這引發了很大的轟動,而在美國天眼坍塌後,各國都看向了中國。世界一共有兩大天眼,已經坍塌的阿雷西博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個就是中國所建設的fast。
  • 中國加速融入全球科創網絡,「科學天團」呼籲交流合作
    在全球科創新版圖不斷重塑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更強調交流與合作。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個主題,共有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出席論壇。
  • 中國「天眼」,世界第一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提到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必須要介紹一個「英雄人物」,我們敬愛的南仁東先生。2020年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