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少不可欺」事件背後 太空氣球的那些事

2021-02-15 tecbus實驗室

昨天小編的朋友圈裡被「少年不可欺」炸開鍋了,這場公關戰三方博弈的背後贏家是誰,或者背後的陰謀論已經開始引發人們的思考,甚至大家開始懷疑是不是被當猴耍了。但這些只是猜測,那麼除了這些複雜的東西之外,本事件所討論的核心創意 ——「熊孩子放氣球」又是什麼呢?
用氣球掛起一個相機再利用GPS尋回這件事,早在2009年已經有新聞報導在西班牙的熊學生就把他們的氣球施放到3萬米外的地球上空,以下是2009年某網站新聞頁面的截圖。

2010年,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了一則也是類似的新聞

從這裡開始,也就是距離現在4年前,如果你再用氣球掛個相機拍地球在國外的社交圈youtube上已經不足以成為一個good idea ,於是出現了:
美國13歲小盆友讓自己的hellokitty飛上太空

還有日本藝術家用同樣的方式把花送到了太空
還有各種玩具小人:

可是以上這些對於技術宅們來說都只是跨入太空的一小步,只是單純的把一個東西放到氣球上當做前景再自由落體又無法滿足構成創意的需要了,於是……
一年半以前,一個美國模型俱樂部RCExploer把一個遙控飛機用氦氣球放到了外太空並且成功控制它返航降落,在從3萬米高空玩了一把FPV,不過等遙控飛機回來的時候已經距離釋放地點30公裡了。
這是飛機被氣球吊到3萬米高空所拍攝到的畫面,下面這張圖則是起飛前為氦氣球充氣的準備工作,可以看到這顆氦氣球還是需要比較厚實的。

為了讓gopro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他們並聯了一顆更大的3.7v鋰電池。

懸掛的飛行器和氣球之間有了一根控制線用來脫離氣球的掛載部件。
以下是用遙控飛機拍攝到的畫面:

當然不得不小心的提一句,因為氦氣球途中將兩次穿越萬米高空,也就是客機巡航高度……所以為什麼叫「熊孩子」?

最後,國內媒體和自媒體圈還在沾沾自喜炒只是氣球相機拍地球這種創意冷飯的時候,有關部門是不是該考慮把youtube,facebook,twitter之類的網站解禁,好讓大家不至於顯得那麼孤弱寡聞嗎?上面每天都有好多來自全世界的創意。記得初中課本裡都怎麼寫清朝歷史來著?閉關鎖國如何來著?落後就會怎麼著來著?哎呀,腦子不清醒,記不住了……希望有些人能記住。

熱衷原創技術宅請點擊右上角關注tecbus遙控攝影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將氣球放進太空中,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但無論是誰,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太空產生過興趣,就比如說一枚飛彈在太空爆炸會發生什麼變化,人如果沒有禦寒服可以在太空存活多久,亦或是如果將一個氣球放進太空會變成怎樣,人們對於宇宙的好奇心就如同黑洞一般無論怎樣也無法被填滿。
  • 太空旅遊業競爭升溫 美公司使用高空氣球將遊客送達太空邊緣
    美國航天創企太空透視公司(Space Perspective)提供了與眾不同的太空飛行商業模式:該公司沒有利用最新的推進技術或火箭助推器,而是使用加壓艙和巨型高空氣球載著遊客到達太空邊緣。但這要花多少錢?為什麼該公司選擇了氣球? 太空透視公司由聯席執行長簡·波因特(Jane Poynter)和泰伯·麥卡勒姆(Taber MacCallum)共同創立。
  • 莫雷事件,科爾事件,利拉德事件,背後真相讓人細思恐極!
    莫雷事件,科爾事件,利拉德事件,背後真相讓人細思恐極!首先要說的是科爾事件。第二個是利拉德事件。開拓者球星利拉德是NBA現役前五控衛,超級大合同在歷史上也是無人能及,然而他的一個舉動卻險些賠上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前不久的亞洲行活動,利拉德去了三座城市,上海、臺灣和雪梨,行程結束後,利拉德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一個保證,兩個星期,三個國家,感謝!」把一個省稱作一個國家,利拉德也瞬間遭到了中國球迷的圍攻。
  • 直到太空邊緣——「宇宙」氣球的太空之旅
    直到太空邊緣——宇宙氣球的太空之旅 作者:R.Dallon Adams 太空旅遊業的競爭正在升溫,一家新公司正在採取一種獨特的方式進行近太空探索。儘管氣球在短時間內可能不會被一些人認為是太空旅行的理想運輸方式,但該公司領導有著利用浮力的豐富經驗。在Space Perspective創立之前,他們兩人創辦了World View Enterprises公司,該公司將高空氣球用於從遙感到通信的一系列領域。
  • 西班牙公司展現太空氣球最終設計
    巴塞隆納,西班牙,2017年7月17日 私人空間運輸公司Zero2Infinity今天發布了太空氣球最終設計的新圖片,以及一個顯示完整飛行周期的視頻近距離體驗
  • 廉價氣球望遠鏡欲「挑戰」太空望遠鏡
    圖片來源:SUPERBIT COLLABORATION沒有什麼儀器比美國宇航局(NASA)耗資50億美元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更能揭示太空的奧秘了,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只要花費200萬美元,用氣球將望遠鏡吊到太空邊緣,它就能實現哈勃望遠鏡的某些功能。
  • 這塊被氣球送上地球與太空邊緣的麵包,嘗起來有點......
    先進的航天技術已經能把動物、人和各類太空飛行器送上太空,最近國外有家科技公司用氣球把麵包單獨送出平流層溜了一圈並對麵包進行了回收,據說是想檢測從太空
  • 美國太空旅行公司想用氣球帶你到太空邊緣走一圈
    投稿請聯繫:mike300@126.com網易科技訊11月22日消息,據BBC報導,太空旅行公司World View的製造工廠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工廠裡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壁紙桌,它長達145米,向著空曠倉庫的深處延伸。壁紙桌上躺著用脆弱半透明織物製造的巨型塑膠袋,實際上它是個精心設計的聚乙烯氣球,可以填充與足球場差不多的面積。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這些太空垃圾距離我們太過遙遠,所以鮮有關注。但它們也對太空環境和人類太空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壓力,甚至比生活垃圾危害更大。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太空垃圾的那些事。   垃圾圍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起,地球軌道便不再寧靜。
  • 這輛塞滿氣球的警車好萌!背後的故事也很暖
    這輛塞滿氣球的警車好萌!背後的故事也很暖 2020-05-20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谷歌氣球網際網路:用AI控制氣球導航,不怕WiFi被「吹」出服務區
    更長的飛行時間,更少的能量消耗,更複雜的飛行動作。這是Google「氣球網際網路」項目「Project Loon」交回的最新成績單。昨日,最新分析結果顯示,在飛躍太平洋的39天裡,Loon氣球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好的性能——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系統,它能夠更快地計算出氣球的最佳導航路徑;在目標區域上飛行的時間更長,消耗的能量更少,更關鍵的是,它還提出了研究團隊此前未曾想到過的新的導航動作。
  • 千年古都鄴城的奠基者——民不敢欺的西門豹
    司馬遷在其巨著《史記》中,對春秋戰國時期幾位治國理民高手有過這樣的評價:「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後來,這番評價還被化用到曾國藩身上,是謂:「胡潤芝(胡林翼)辦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左宗棠)執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誠,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語,令人不忍欺。」由此可見,西門豹與左宗棠之間還是頗有些相似之處的。那我們今天就說一說春秋戰國版左宗棠——西門豹的故事。戰國初期魏國首先稱霸,這與其用人政策是分不開的。
  • 《太空救援》在精彩故事的最後,向那些勇敢的人致敬!
    很多朋友應該看過這部電影,一部來自俄羅斯國外的動作冒險電影《太空救援》。其實,他的內容改編自禮炮7號,禮炮7號是一個救援事件。讓我逐一闡述它的主要內容。《太空救援》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奧德羅夫和阿約金共同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一個失去的空間站。
  • 把月餅送進太空需要些什麼?看老外用氣球把月餅送進太空
    那麼,把月餅送進太空需要些什麼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還是太空梭?你相信嗎,只需要一個氣球,就可以把月餅送進太空。不相信嗎?那就來看看西瓜視頻創作人信誓蛋蛋的西瓜視頻,看看這兩個外國小哥怎麼把月餅用氣球送上太空。
  • 美設計太空氣球工作站可浮於6萬米高空(圖)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加州JP航空宇宙公司近日設計出一種神奇的太空氣球基礎設施,這種太空氣球基礎設施類似於動畫片《飛屋環遊記》中綁在氣球上的房屋,它並非通過火箭推進的方式,而是採用氣球浮力更安全地進入太空。目前,太空氣球基礎設施首個部件大氣飛艇已於10月22日在美國內華達州黑巖沙漠中完成試飛。
  • 國內公司開發「太空遊」項目 乘熱氣球到4萬米高空看星星
    還記得去年「維珍太空船」墜毀前美國政府立法禁止中國人乘坐這種飛船「太空遊」嗎?雖然中國人仍可以像香港歌手鄧紫棋那樣乘美國「山貓」火箭飛機一覽太空風光,但這種「旅遊」價格不菲,只有「超級富豪」才可能承擔。不過國內也有「太空遊」項目了,北京一家公司將依託國內科研部門技術,製造能夠飛到4.2萬米高度的氣球,送遊客進行「太空遊」。
  • NASA的下一個太空任務將涉及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氣球
    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計劃向地球平流層釋放一個巨大的氣球,作為其研究地球周圍空間任務的一部分。據介紹,這個氣球大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官方稱其足夠大,可以攜帶一個8.4英尺的望遠鏡到接近太空的邊緣。NASA計劃使用這個名為ASTHROS的望遠鏡來研究某些光波長。
  • 羅志祥事件背後積怨已久的情侶關係: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分手事件的背後,是情侶相處問題的一次折射:情侶之間,到底要怎樣相處?世上最難的事情是什麼?便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陌生人相處很難,與親近的人相處更難。一部手機背後的秘密,能讓九年的愛情說散就散。那些相處時信誓旦旦的諾言呢?那些所謂的海誓山盟呢?有些諷刺,也有些感慨,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太脆弱了。
  • 中科院合肥核所「人才流失」背後的那些事
    中科院合肥核所「人才流失」背後的那些事 前段時間發生的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超90人離職事件到現在仍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至於為何會有這麼多高學歷的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就目前公布出來的信息,大家已經基本有了猜測。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一共執行了超過5000次發射任務,發生了200餘次在軌太空飛行器或火箭載體爆炸/撞擊事故,產生的太空垃圾不可計數,儘管大部分已落入大氣層燃燒殆盡,但目前仍有數千噸圍繞地球飛行,而且其數量每年還以2%~5%的速度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