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松
為菊科植物松毛火絨草的幼苗。
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於海拔1000-2500m的乾燥草坡、開曠草地、針葉林下和丘陵頂部。
分布於貴州西部及中部,雲南西北部、南部至東部。
別名綿蒿、細火草、黃花枇杷葉、火草、羊頭火草、綿羊頭、星苞火絨草。
川西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長害25cm或更長。
根出條細長,堅硬,有分枝,有枯萎宿存的葉及頂生的蓮座狀葉叢,在葉叢上生長花莖。花莖細長,無分枝,被白色茸毛,下部漸脫毛,全部有密生的葉,葉狹披針形,長2-4cm,寬2-3.5mm,稀較大,先端有細長尖頭,邊緣平或稍反折,基部狹,無柄,上面有細伏毛,後近無毛,下面被白色薄層密茸毛。
苞葉多數,與上部葉等長或較短,但較寬,上面被白色厚密的茸毛,下面稍灰綠色,被薄茸毛,較花序長2-3倍,密集,開燕尾服成徑約6cm的苞葉群,或疏散而較寬大的復苞葉群。
頭狀花序,徑4-5mm,7-11個,疏散,花序梗長2-3mm,與苞葉基部合著;總苞長約4mm,被白色長柔毛;總苞片2-3層,無色或淺褐色,稍超出茸毛之上;小花雌雄異株;
花冠長3mm;雄花花冠管狀,上部漏鬥狀;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粗厚,下部有鋸齒;雄花冠毛上部較粗,有齒;雌花冠毛上部近無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無毛。花期6-9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淡,平。
止咳平喘,驅蟲止瀉。主治感冒,咳嗽,哮喘,蛔蟲症,小兒腹瀉。外用治外傷出血。還可治高血壓,癲癇,風溼等症。
《中華本草》
味甘;淡;性平
止咳平喘;驅蟲;止瀉。主感冒咳嗽;哮喘;蛔蟲症;小兒腹瀉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