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標
來源產地
為天南星科植物獅子尾的全株。
分年均可採收,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常攀附於熱帶雨林內的樹幹或石崖上。
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別名水蜈蚣、爬樹龍、爬山虎、小過山龍、過江龍、大金筆標、小石芝藤、大青筆標、爬地龍、小南蘇、金竹標、大軟筋藤、九龍上調、水底蜈蚣、青竹絲、爬樹蜈蚣。
【原形態】
獅子尾,附生藤本,匍匐於地面、石上或攀援於樹上。莖稍肉質,粗壯,圓柱形,節間長1-4cm,生氣生根。分枝常披散。幼株莖纖細,肉質,匍匐面扁平,背面圓形,節間伸長至6-8cm,氣生根對葉柄對生,汙黃色,肉質。葉柄長5-10cm,腹面具槽,兩側葉鞘過關節,關節長4-10mm;葉片紙質至亞革質,通常鐮狀橢圓形,有時為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由中部向葉基漸狹,先端銳尖至長漸尖,長20-35cm,寬5-14cm,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表面平坦,背面隆起,側脈多數,近邊緣處向上弧曲。幼株葉片斜橢圓形,長4.5-9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一側狹楔形,另一側圓形。花序頂生和腑生;花序柄圓柱形,長4-5cm,佛焰苞綠色至淡綠色,卵形,漸尖,長6-9cm,蕾時度卷,花時脫落;花兩性;無花被;雄蕊4;子房頂部近六邊形,截平。漿果黃綠色。花期4-9月,果翌年成熟。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寒。清肺止咳,續筋接骨。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百日咳,心絞痛,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
《中藥大辭典》
苦,寒。"(有毒)去瘀鎮痛,潤肺止咳。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溼麻木,支氣管炎,百日咳。
《中華本草》
味辛;性涼;小毒。散瘀止痛;清熱止咳;涼血解毒。主脾腫大;跌打損傷;骨折;風溼痺痛;吸痛;腹痛;咳嗽;百日咳;瘡癰腫毒;帶狀皰疹;淋馬腺炎;燙火傷;蟲蛇咬傷
【歸經】
肺;肝;脾;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酒炒熱敷。
【注意】
本品小毒,用量不宜過大。
【注意】
服藥期間,忌吃牛、羊肉。
【附方】
治骨折:
鮮青竹標適量。搗敷。
治跌打損傷,風溼麻木:
青竹標一兩.泡酒一斤,三至五日後內服。每次10毫升,一日三次。
治支氣管炎,百日咳:
青竹標二至三錢,化橘紅一錢。煎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