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公司要送人類上火星 專家稱有積極意義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50萬美元,你會在美國加州買一套別墅,還是移民去火星?或許未來,地球人可能要面臨這樣的選擇。

  日前,美國私人航天企業巨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身價24億的富翁埃倫·穆斯克提出一個驚人構想,他宣布未來15年到20年將8萬名地球人送往火星,讓他們在可供人類居住的火星基地上自給自足、繁衍後代。

  日前在倫敦的英國皇家航空學的會議上,SpaceX公司CEO穆斯克說,他會首先向火星派遣不超過10名的移民先驅。作為火星探險志願者,都必須接受一個現實,他們將一去不復返。他們不是去旅遊度假,而是去火星充當火星的原始居民,在火星的荒漠上建立火星的移民地。這個移民地最後將會擴充為數萬人的社區,在火星上,這個社會體系將會越變越大,使它能夠自給自足。

  儒雅高調,沉穩大膽,又帶點小資情調,這就是大家對美國SpaceX太空公司創始人埃倫·穆斯克的最好評價。這位40歲的高富帥在8、9歲時就讀完了整部大英百科全書,並且記住了裡面所有的內容。他習慣在午夜過後瀏覽電子郵件,又在大清早精神抖擻地坐在刻有元素周期表茶几旁的真皮沙發上開始一天的工作。

  他是最值得關注的明日富豪,這是去年美國財經媒體對他的評價。他曾連續在三個高風險行業投下重注,對象有電動汽車、光伏產業以及太空火箭,並以20億美元的淨資產亮相2012年福布斯億萬富豪榜。喜歡冒險創新的穆斯克還成立了特斯拉汽車公司,生產的基本都是些高端車或者新奇的概念車,基礎售價都在10萬美元以上。當然最"重口味"的還是他的spaceX太空公司,主營太空材料和創新科技研發,並致力於建造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他的下一個構想是地球人佔領火星計劃,不知能否夢想成真。

  送地球人上火星,票價被穆斯克定為50萬美元。他認為這個價位足夠低,可以滿足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民眾。不過第一批火星探險先驅並不是到火星上旅遊"度假",而是去充當"建築工人"。

  他們將用跟隨飛船攜帶特殊建築材料,在充滿灰塵的火星荒漠上建立起一個密封透明的穹頂形大型增壓建築。目前從設計圖看,外形酷似國家大劇院的造型。如此計劃,是一紙美好藍圖還是指日可待的夢想成真?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郭憲剛看來,想得到才能夠做得到,移民火星至少為普通人的火星夢想打開了翅膀。

  郭憲綱:如果以後地球不適宜人類居住,人類就要尋求一個可替代的星球。這是一個長遠的構想,從技術的角度困難還很大。但是人類在探索過程中往往首先要有大膽的構想,然後才能一步步實現,如果連構想都沒有就談不上實現。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他的做法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航天專家龐之浩先生認為,就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這個做法的可行性不是很大。火星比月球要遠得多,要研製出更大的運載飛船,難度很大。以目前的技術,飛行一個來回至少要500多天,所以對航天員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20天長期失重,會使肌肉萎縮、骨質脫鈣,心臟等也會受到影響。目前人類在太空時間最長的是俄羅斯航天員波利亞科夫,他呆了148天,他是個醫學博士,想實驗長期載人航天對生理和心裡有多大的影響。

  美國曾經設想過乘員組人數不能太少,4到6個航天員作為一個乘組最合適。而且這些航天員要包括地質學家,也是個全科的科學家,既懂地質又懂化學,另外還有一個全科醫生。但是SpaceX公司的成本似乎難以想像,就是送到近地軌道的空間站,一個航天員的成本至少也要兩千多萬美元,所以50萬美元到火星難以想像。現在國外尤其是美國有一些志願者提出,他們願意當志願者買單程車票,到了火星就不回來了,最後獻身於火星事業了。

  本世紀最大的目標是先把航天員送上去,先解決能否登上火星的關鍵技術問題和相關科學問題。具體到大眾,還是很遙遠的。普通人上去可能不會有太多不同,如果真正改造成人類第二個家園以後,只是重力不同,火星上的重力比月球還高一些,是地球重力的1/3。(記者邢斯嘉)

相關焦點

  • 探索火星,中國航天再次震撼全球,美國:他們進步太快了
    對於地球上的我們來說,每隔兩年都會有一個去往火星的關鍵窗口期。今年夏天便是如此,因為地球與火星的空間位置將排列成一條直線,這樣太空探測器就可以利用最少的燃料到達那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目前正在準備向這顆古老的紅色星球表面發射他們航天史上的第九艘太空探測器。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次火星探索的窗口期內不再只有美國一家獨大。
  • 美國想快速霸佔火星領空,直升機要送上火星了
    美國已經相繼發射了20多次的火星探測器,雖然其中有幾次並沒有成功,但完全不影響美國對火星的渴望。,並計劃在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耶澤羅隕石坑內,經過科學家判斷,在35億年前,這個坑曾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在這裡最有可能找到古微生物的遺蹟了,「毅力號」這次的任務主要是尋找火星上的生命遺蹟,並探索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
  • 馬斯克計劃2025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馬斯克計劃2025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2016-06-02 21:59:26·馬斯克近日為自己的火星探索計劃提供了更明確的時間表,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 美國教授表示火星上存在昆蟲,專家卻質疑,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
    人類早就已經在火星探測器上發現了火星表面存在生命的痕跡,卻找不到直接證據來證明火星真的有生命,因此有很多人還不敢相信火星上有生命。在前段時間,美國教授表示,火星上或許存在昆蟲,不過,其言論並沒有得到科學家的認可,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質疑,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
  • 科技狂人馬斯克公布SpaceX星艦細節,擬2024年送人上火星
    科技狂人馬斯克旗下的太空公司SpaceX,致力研發運載火箭,實現馬斯克的太空科技夢。近日馬斯克透露SpaceX星際飛船測試的細節,並預告計劃在2024年,利用SpaceX星艦送人類上火星。報導指,SpaceX最近完成了星艦火箭原型機的跳躍測試,是用作星際太空梭將航天員帶到月球、火星及其他地方。據馬斯克透露的資料顯示,未來SN8將會升級,SN8將由304L合金製造,而飛行器將幫助測試SpaceX的星際太空梭發射系統(SLS)。同時SN8配備3部猛禽火箭發動機,1部猛禽引擎能產生172噸的推力,打破推力紀錄。
  • 「獵戶座」首飛成功 分析稱人類進入「火星時代」
    北京時間12月6日00:30左右,美國宇航局(NASA)獵戶座飛船在經歷4.5小時試飛後安全返回在太平洋的著陸區,標誌著人類40多年來飛行距離最遠的載人飛船測試取得成功,美國媒體認為,這一成功甚至超越阿波羅時代的榮耀,此次飛行中,「獵戶座」的隔熱、航天電子、防輻射等設備措施的可靠性接受了檢驗,為未來飛往更遙遠深空奠定基礎。人類也由此進入了「火星時代」。
  • 歐巴馬:2030年前送人類上火星並返回地球
    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在CNN網站發布文章稱,美國政府將在本世紀30年代到來之前將人類送上火星並安全返回。在文章中歐巴馬提到,除了各領域的頂尖專家,美國還有上千個商業公司在從事航天研發業務。接下來兩年中會首次有私人企業送太空人去國際太空站。
  • 洞察號登陸火星 有什麼意義對人類有何影響?
    火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重要目標,因此每一次火星著陸都是一項極其困難而令人敬佩的偉大工程。今天凌晨 3 點,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經歷 6 個月時間飛行4. 8 億公裡終於成功登陸火星的消息著實讓人為之振奮。據悉,這是繼「好奇」號火星車之後,人類時隔 6 年再次成功登陸火星。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天問一號」的意義
    第一個就是由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馮·布勞恩在1948年寫的《火星計劃》一書,它詳細規劃了要如何將載人任務送上火星。他希望這個計劃能在1965年前完成,比成功登月還要早4年。更不用說人類不需要等待26分鐘會獲得下一條指令。其實這個時間是在8-48分鐘變化,取決於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消息傳到地球需要4到24分鐘,還需要相同的時間才能傳回來。是的,火星車是靠指令行動,它們靠指令張開手臂,每一個動作都是由地球上的某個人指揮的,因此不止是傳輸過程有延遲,做出最佳行動方案也需要時間。一個人不需要指令告訴他要往前走100cm,人類是比機器人更好的操作員。
  • 馬斯克:2024年送人類上火星 2050年建立城市
    近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兼CEO埃隆 · 馬斯克 (Elon Musk)披露了殖民火星時間表,他計劃在2024年將人類送上火星,到2050年建立起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在9月初的「人類前往火星」峰會上,馬斯克曾強調人類到達火星已不是問題,如今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人類如何在火星上生存。他的目標是在2022年展開火星貨運任務,2024年進行載人火星任務。
  • NASA為何要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核電站?是否安全聽聽專家怎麼說|...
    出品|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X財看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能源部將徵求相關行業提案,以便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核電站,旨在支持該國長期太空探索計劃。提案內容為建立核裂變動力系統,目標是在2026年之前讓飛行系統、月球著陸器以及核反應堆就位。
  • 美國公司計劃2025年把人送上火星
    原標題:美國公司計劃2025年把人送上火星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提出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他近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透露了更多火星探索計劃的細節。 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發射一艘貨運飛船前往火星,之後於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並於2025年抵達火星。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使太空人在其他星球著陸的可充氣熱盾設備我們在火星上登陸的最大的探測器大約有一輛汽車那麼大,而將人類送上火星將需要更大的太空飛行器。新技術將允許更重的太空飛行器進入火星大氣層,接近地表,並在太空人想要探索的地方附近降落。美國宇航局正在研究一種可充氣的熱盾設備,與剛性的熱盾相比,這種大表面積的熱盾可以在火箭中佔用更少的空間。
  • 人類有多少可能移民火星?
    前兩年,看過一期《壹周立波秀》,其中有個段子是夢想大使調侃美國的火星事業的,大概意思如下:美國航空專家正在研究如何降低火星表面二氧化碳濃度,經過持之以恆地努力,他們模擬出一種「向火星輸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但要想讓火星的環境變得與地球相仿,需要…1000年。這個段子的笑點正在於漫長的1000年,觀眾也確實因夢想大使的表演而笑了。
  • 火星液態湖有那麼大意義?能夠使得上百位科學家稱:下一個地球
    文/行走天涯火星液態湖有那麼大意義?能夠使得上百位科學家稱:下一個地球自從蘇聯人將腳步踏上了太空之後,人類的太空探索旅程就已經開始了,後來美國人又將足跡印在了月球的土地上,就使得人類在太空隨意的漫步的夢想越來越膨脹了,然而比較現實的是,太空中的環境跟我們地球上的環境相差太大了,也就使得人類想要再無任何藉助的前提下
  • 登陸火星不是難題,「阿爾忒彌斯計劃」正在進行,美國野心太大了
    ,「阿爾忒彌斯計劃」正在進行,美國野心太大了每當在各大主流媒體平臺上,看到與火星有關的消息,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已經持續了將近50年,機器人以及探測裝備早已登上這片土地,但是為何人類移居火星的時間遲遲未有下文?
  • 殘暴的無形太空輻射:人類登陸火星面臨的最大挑戰
    當太空人有一天踏上火星展開長期探索任務時,他們將面臨著一個隱形威脅——太空輻射。  儘管我們對地球的輻射影響了解較多,但是地球之外的輻射影響還是了解甚少,因此依賴地球上的保護措施會帶來糟糕的結果。目前,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正在分析這種輻射如何影響人類身體,並研究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猛烈的「核碰撞(nuclear collisions)」,這種情況發生在高能粒子碰撞人類輻射防護層和身體組織上。  美國宇航局太空輻射元素科學家利莎·西蒙森(Lisa Simonsen)博士稱,火星太空任務最大的一個挑戰是保護太空人免遭太空輻射。
  • 昔日地產大佬有了新營生 60歲的馮侖要把「人」送上火星
    而馮侖倒是開啟了另一段另類的創業,創辦了曼為科技,提供將基因送至火星保存的服務。今年剛過60歲生日的他,剝離萬通董事的身份後,在「脫離地球」的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但是,這離他提出的「移民火星」的設想,無論從資金、技術、可行性上來看,在現階段仍然遙不可及。
  • 埃隆·馬斯克想在2030年之前將人類送上火星,可能過度樂觀
    科技狂人美國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希望在2030年之前將人類送上火星。這一宏大願景不是無稽之談。畢竟在剛剛過去的5月,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和一隻恐龍玩偶送往國際空間站。這也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
  • 港媒:NASA製造世界最大火箭 或將人類送上火星
    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導 港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製造的最大的火箭完成組裝前評估,這套火箭系統可能將人類送上火星。它可發射NASA獵戶座(Orion)太空船,運載太空人送往月球軌道的小行星,最終目標將人類送上火星。報導說,NASA在上周完成對這款火箭組裝前的評估,它將成為世界最大且推進力最強的火箭。SLS項目的負責人陶德·梅爾(Todd May)表示,這對於NASA和美國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值得雀躍的時刻,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去向從未抵達過的深空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