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古人稱之為蛤。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
1
我上小學的時候,記得課本上的有一篇《小蝌蚪找媽媽》,需要回家朗讀全文,家長籤字。我就搬個小板凳,坐在乘涼的爺爺旁邊完成作業。
不料爺爺突然沒來由的感慨起來:「解放前,上海是沒有青蛙的。」
喝了口茶,清清嗓子,繼續說道:
「那時夏天的聒噪,更多來自於樹上的蟬鳴。等到你小子出生的時候,上海已經青蛙橫行了。」
我好奇的問爺爺:「那以前青蛙為啥不來我們上海呢?」
爺爺笑而不語,只說時候未到。
2
爺爺是我們家最有文化的人,精研國學,四書五經不在話下,周易算命也極為拿手。鄰居們家裡出點事總是來求幫忙,爺爺從不拒絕,大家都會尊敬的稱一聲「老丙先生」。
後來我上了大學,爺爺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只是每天在書房中看書。
他看的書,都是線裝豎版的,有的甚至是手抄本,毛筆字,瘦金體。這些書都是我家的寶貝,爺爺從不讓我碰。
這期間我每每提出疑惑,爺爺總是言語不詳,不願多說,更激發了我的好奇。
有什麼了不起的,網際網路都有了,我自己查。
百度了一下青蛙的來歷,發現原來中國的青蛙起源於揚州。
早在隋朝,揚州還叫江都,那時候的江都城守王世充,曾與李密的瓦崗軍大戰於江都城外。
公元617年,時值炎炎夏日,李密的起義軍缺少糧食,遂在城外水塘邊四處捕捉青蛙,《阿丙史鑑》記載雲「江都大旱,密嘗令軍卒捕蛤於阡陌,旬日得萬餘,煮而食之,數日不絕」。李密大軍20萬,居然能吃「數日」,看來揚州真的是青蛙之鄉。
我洋洋得意的跑到爺爺書房:「老爺子,青蛙起源於揚州。我還知道隋朝的時候青蛙非常多,李密把青蛙當糧食吃,對不對,哈哈。」
誰知爺爺臉上並無波瀾,只是默默地看著我:「年輕人要有敬畏之心!你可知,青蛙乃天授,紫微星下凡,相助與李密。此戰王世充雖勝,但元氣大傷。最終為秦王李世民一戰而破。被俘後,王將失敗怪罪在紫微星頭上,曾言:1400年後,揚子江盡,紫微星衰!」
看到我有所領悟的樣子,爺爺點點頭。
「沒錯,揚子江的盡頭,長江入海口。青蛙是有靈性的,自知有此重誓,相當避諱。所以雖然開枝散葉,絕不踏入上海半步。」
「那為何又來了呢?」
「一切皆是命數。蛙中有龍鳳,生於民國15年。不甘揚州井底之困,得江之助,順澤而下,避民遠盾,來到上海。紮根於徐匯區某大學池塘中,後經多年經營,才得當今局面。」
「原來如此,小時候一直聽老師說青蛙是專吃害蟲,是中國人的好朋友,不會也是騙人的吧?」
「這倒不是,青蛙確有利民之處,為中國建設,尤其是救災做出了極大貢獻。然冥冥自有天意,王家之誓,如鯁在喉。餘曾為此卜了一卦。」
我聽得入了迷,見爺爺停了下來,趕忙問:「結果如何?」
「丁酉之年,中秋之月,靜安之地,華山之旁。」
我吸了一口涼氣,
「您不是說世事無常,沒有定論麼?有沒有可能並無此劫呢?」
「我也希望如此。紫微星乃是上天恩賜,國人之福,但求他能渡過此劫。」
爺爺說罷站起身,向我家供奉的普賢菩薩拜了三拜,閉目許願。想是在為紫微星祈福吧。
3
10年前,爺爺病危,臨終時拉住我的手說:「吾之所藏,皆為經典。汝多多研習,若干年後必成『小丙先生』,此為小事。然心願僅有一件未了」
眼看爺爺氣已經喘不勻了,我頭腦飛轉:
「是因為10年後,中秋之月的事麼?」
「對」
「爺爺為何對此事這麼上心?」
「數十年前,吾常臥睡與校園河畔。紫微星託夢於我,賦詩兩句,道明其志向,故不敢忘。」
「他在夢裡對您說了什麼?」
可惜我問的太晚了。。。
爺爺只來得及留下了在人世的最後兩個字:「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