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圖,與國家地理中文網撰稿人潘然一起,共赴「人類世界的邊界」)
攝影:潘然
如果有一個機會,
讓你能夠看到人類滅絕後的美國都市,
你願意搶先於任何人窺看一番嗎?
假如某天生化危機、核戰、瘟疫爆發,
人類逐漸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當幾百幾千年過去,
當文明的痕跡逐漸被大自然吞噬,
這個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
作者坐在火車墓地號稱「機械蜈蚣」的鐵皮上
三年跨越北美,
這位女攝影師用自己的「B面」人生,
見證無數大都市的「B面」景象,
那種景象仿佛來自無數年之後,
那時的地球已經沒有人類,只剩痕跡。
你可以切身領略末世悽美的「行思錄」,
一座龐大、深邃、聞所未聞的「異世界」,
就此在你眼前展開,
而且,
它真實存在,仿佛伸手可觸——
(點擊下圖購買《廢墟美國》,與國家地理中文網撰稿人潘然一起,共赴「人類世界的邊界」)
截選自影片《搏擊俱樂部》
「在我想像的未來裡,你在洛克菲勒中心廢墟構成的峽谷中獵麋;你沿著西爾斯大廈外面的爬藤向上攀爬;你向下望,正在地面舂米的人非常渺小;還有人在廢棄的高速路上曬著鹿肉條。」
——語出美國影片《搏擊俱樂部》
美國電影《搏擊俱樂部》裡的一段話,也是無數城市探險者為之著迷的、狀似廢墟的、末日降臨以後的未來;與此同時,這段話更出現於潘然的新書《廢墟美國:北美鐵鏽地帶行思錄》序言。
(點擊下圖購買《廢墟美國:北美鐵鏽地帶行思錄》)
而人類滅絕後的美國,
就是她鏡頭中的樣子,
藤條肆意纏繞人類造物,
青苔布滿任意角落。
對潘然略有了解的人會知道,她的職業是一名研究抗癌新藥的科學家。她的日常就是在配備高科技設備的頂尖實驗室,從數量龐大的混合物中抽樣做實驗,發現任何能安全有效改善人類健康狀況的化合物。
當然,「科學家」只是潘然的A面;
她的B面:一名城市廢墟探險者。
而她所著力記錄的,
恰恰也是城市的「B」面,
城市的「B」面同樣是人類製造,
但已經荒無人煙。
作者潘然在底特律廢棄李廣場賓館大堂自拍
潘然,長居加拿大的北京女孩。
她三年走遍北美,將足跡深深踏入美國底特律、費城、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大城市,但只著眼於都市廢棄角落。
賓夕法尼亞中部某座森林中暗藏一片「火車墓地」
她反覆六次穿行於世界盡頭火車墓地;
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山谷探訪甲殼蟲之墓;
走過蒸汽朋克的聖殿和燃燒了五十年的「鬼鎮」;
2016冬,美國賓夕法尼亞中部,森特勒利亞小鎮如今只剩一個「影子」,1962年,一場火災引燃小鎮地下無煙煤礦脈,這場地下火預計燃燒250年。
森特勒利亞小鎮儼然現實版「寂靜嶺」
她在廢墟中度過春節;
去過瘮人的紐約州廢棄精神病院;
出沒於戰後的廢棄堡壘、防空洞等地——
那些飽受過戰爭創傷的地方;
克利夫蘭東區,在廢棄的華納·斯瓦西度過春節。
俄亥俄州「飛機墓地」,Douglas A-1 Skyraider天襲者廢棄戰機
維吉尼亞,廢棄的總統頭像公園,石像的「表層皮膚」層層剝落,留下殘缺的頭髮,且臉上遍布淚痕般的溝壑。
「腦洞大開」的林肯石像
無論是在荒草叢生的總統頭像墓地,
還是正處陰陽兩界「過渡地帶」的廢棄殯儀館,
我們都能看到了她的身影,
她甚至在美國克利夫蘭與槍擊案擦身而過——
·「今日下午4點半,本市東區102街槍擊案,一人死亡,四人受傷。」
·「我回到賓館剛打開電視,一條滾動新聞就從屏幕下方跳了出來。」
·「東區102街,正是我和Ben、Isabel、Blake今天探險的地方。」
陰沉、空蕩蕩的克利夫蘭大街
※城市探險者:沒有旅遊手冊,沒有導遊講解,不去名勝古蹟,只關心城市裡那些廢棄的、危險的、禁止入內的、無人問津的建築和角落。比如地上廢棄的工廠、醫院、教堂、監獄、戰後留下的堡壘,地下的地鐵、防空洞和排水管道等等——
※請酌情觀看:廢棄芝加哥殯儀館「娃娃屋」實拍
從「禁止入內」的地方進入,
這種「禁止入內」並不是僅僅寫在字牌上那種,
而是一股早已完全拒絕人類的排斥氣場。
廢棄的芝加哥殯儀館,不知道哪裡來的年代照片,一張幼童老照片被放在破舊的嬰兒餐椅上。
「窗外皆是萬年之後,
窗內卻躺著舊日輝煌。
面對著一道又一道的時間裂谷,
我縱身一跳,
再也不想回頭。」
——潘然 2019.8
猶太風格百年歌劇院
潘然的足跡所至太多太遠,
若你想與茫茫的末日探秘感達成共振,
就只能在書中細細體會、尋找答案,
靜待你加入她的視界之中——
把手伸向那廢棄的「宇宙」。
點擊下圖或文末「閱讀原文」
購買《廢墟美國:北美鐵鏽地帶行思錄》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中文網」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