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白天連地平線都看不到

2021-01-10 風的旅者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幾乎包括整個北非,西臨大西洋,北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東瀕紅海,南連薩赫勒。

撒哈拉沙漠的白天是看不到地平線的,白茫茫一片,難分遠近。阿哈加爾山脈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島嶼,聳立在沙漠上。這裡三面懸崖環抱,西邊的豁口通往有「渴鄉」之稱的坦奈茲魯夫特。過去,如果有人被篷車丟在這個地方,必死無疑。

阿哈加爾雖被稱做山脈,其實是一座花崗巖高原。在其中心阿特加,火山巖漿在花崗巖上堆積到180米,形成玄武巖。在3000米的地方,是一排由另一種火山巖—響巖構成的巖塔、巖柱和巖針,蔚為壯觀。巖漿在冷卻後碎成的長稜柱形,猶如一束束豎著的巨大蘆筍。在方圓777千米的阿特加範圍內,像這樣的石柱就有300多根,堪稱奇景。當地的圖阿雷格人稱此地為「阿塞克拉姆」,意為「世界的盡頭」

阿哈加爾山裡幾乎沒有植物,降雨零星短暫,只有在峭壁圍繞的峽谷中,因雨水蒸發不多,才會聚成水池,附近長出些綠色植物來。

阿哈加爾的圖阿雷格人,身材高大、皮膚白皙。他們的族名「圖阿雷格」,是阿拉伯語遭真主遺棄」的意思。圖阿雷格族中的男人從青春期便開始戴上面紗,據說是防止魔鬼從嘴巴進入身體。他們身佩長劍、匕首和用白羚羊皮做的盾。而族中的女人出門則不戴面紗,並且有權處理家務。

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穩定的大陸性亞熱帶氣團和來自南方的不穩定海洋性熱帶氣團經常發生季節性相互作用,產生乾燥的熱帶氣候,所以白天氣溫的變化沒有北部明顯。

而在沙漠中部地區,氣候則異常炎熱,夏日中午,沙石熱到可以燙傷手。在最熱的幾個月裡,當地人只有在天黑後才能出來行走。這裡,從一個綠洲到另一個綠洲距離很遠,離開這些綠洲水泉不過兩三千米,便一片荒涼,見不到活的生物,甚至連一棵樹也沒有:天空很少有雲,通常一年只有幾個小時下雨,而且雨水瞬息間便在沙子中消失了。

就在這被稱為全世界最熱的地方,一些法國地質學家發現了看起來像是古代冰川的遺蹟一巖石面上有一些平行的長條擦痕和溝紋。除了這些冰川痕跡,他們還在冰川層的下部和上部發現了化石,通過對這些夾著冰川遺蹟的化石年代進行測定,法國地質學家斷定,約在4.5億年前,撒哈拉地區曾經有過冰川。

若干年來,法國政府及民營石油公司多次派地質考察隊進入撒哈拉,整個北非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到奈及利亞等國也都發現有冰川痕跡,而只有像今天南極這樣龐大的極地冰冠,才能有如此大的冰原在面積如大洲的廣大地區中留下痕跡,因此人們推斷,4億-5億年前南極位於撒哈拉。

這一發現,雖沒有推翻現有的地質學概念,但確屬國際科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成就,並由此引發了有關大陸漂移、兩極移徙和地球變化的不少新學說。

雖然撒哈拉是否有過冰川的謎底尚未最終揭曉,但在這極端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曠地,確實曾經有過高度繁榮的遠古文明,沙漠上許多綺麗的大型壁畫,是這遠古文明的結晶。

撒哈拉壁畫的內容包括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及當地古代人的生活圖景。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科學家認為,氣候在這兒變了許多

「魔法」。近二三百萬年以來(在地質學上,稱這段時期為第四紀),地球上的氣候經歷了幾次明顯的乾濕交替的變遷。在第四紀,高緯度地區曾幾度為巨大的冰川覆蓋,像撒哈拉這樣的低緯度地區則出現了大雨和洪水,河流縱橫,湖泊成群。公元前1萬年前後,撒哈拉地區的氣候越來越溼潤,植物茂密。從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氣候大部分時間都是非常溼潤的,其中公元前3500年前後,撒哈拉的湖泊面積達到最大。由於河湖充盈,撒哈拉許多地方捕魚業也很興旺。

但從公元前3500年起,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氣候因此逐漸轉為乾燥,森林為草原所取代。在公元前2000年以後,氣候轉向乾旱的過程加速了,湖泊變小,河流乾涸,植物普遍枯萎退化。在烈日照射下,曾經廣布於河流兩岸的沼澤變成了乾燥的陸地,那些疏鬆的河流衝積物,在風吹日曬、熱脹冷縮的作用下,漸漸龜裂破碎,其中的粉塵被大風吹走,而石英顆粒則在原地大量堆積起來,演變成為沙丘和沙海,整個撒哈拉地區也就成了廣袤無垠的大沙漠。

相關焦點

  • 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沙漠氣候在成因上有什麼不同?
    我們發現,其中有「熱帶沙漠氣候」,但是沒有「溫帶沙漠氣候」,這是為什麼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實際上地球的氣候類型十分複雜,我們為了相對簡化,就劃分了上述11種常見的氣候類型。在氣候類型進行分類的時候,對很多氣候類型進行了整合,其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是全球分布最廣泛的氣候類型,也是內部差異最大的氣候類型。
  • 為什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
    荒漠自然帶主要可以分為熱帶荒漠和溫帶荒漠兩大類,荒漠在世界上分布的範圍很廣,其中熱帶荒漠分布地區之所以降水稀少「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總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的27倍多。
  • 世界上面積最大荒漠,比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還要大500萬平方千米
    在地理學的定義當中,荒漠是指「氣候中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植被稀疏,因此而限制人類活動的乾旱區」,通俗的來理解,荒漠就是地表裸露,植被很少的地區,根據地表裸露情況不同,可以分為巖漠、沙漠、礫漠和泥漠等等。世界上荒漠分布最多的兩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 為什麼南亞地區的巴基斯坦不是熱帶季風氣候,而是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是四種熱帶氣候類型之一,是世界上最為「炎熱乾旱」的氣候類型,降量稀少,年降水量多在125毫米以下,由於乾旱缺水地表缺乏植被稀疏
  • 沙漠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熱」沙漠和「冷」沙漠您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是最大的"熱"沙漠,而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寒冷"沙漠。是的!沙漠不僅很熱,它們也可以冷!沙漠的形成發生在每年降雨量小於 50 釐米的地區,這意味著溫度不屬於該分類的一部分。你會在世界的哪個地方找到沙漠?
  • 沙漠地區的氣候是不是都是高溫炎熱的,沙漠地區的冬天寒冷嗎?
    沙漠根據所處的熱量帶不同,主要可以分為熱帶山和溫帶沙漠兩大類。熱帶沙漠分布的地區對應的氣候類型主要就是「熱帶沙漠氣候」,由於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氣候乾旱降水稀少。
  • 地處南亞的巴基斯坦,為什麼會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大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是位於非洲北部以及西亞地區,由於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加上來自內陸的信風的影響,降水稀少,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是形成熱帶沙漠氣候重要原因,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緯度區域是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主要控制區域。
  • 我國最大沙漠比華北平原還大,這個沙漠面積卻大如我國,咋形成的
    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比整個華北平原還大,但是它要和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比起來,面積上又差遠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面積達906.5萬平方公裡,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的27倍,比整個大洋洲面積還大,幾乎與中國和美國的國土面積差不多大了。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我國的內蒙古高原西部、甘肅的河西走廊地區、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區以及新疆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年降水量在200毫米的「乾旱區」,這一地區也是我國「荒漠自然帶」廣泛分布的地區。一說到荒漠,其實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沙漠」,沙漠可以說是荒漠自然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我國的面積相當。
  • 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燥的撒哈拉沙漠為什麼也會下雪?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陸地自然帶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主要是隨著水分條件的不斷降低,自然帶不斷更替,荒漠自然帶分布區是世界上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撒哈拉沙漠居然也會下雪荒漠自然帶是指乾旱地區的地貌組合,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其中沙漠是最為我們熟悉的荒漠自然帶。
  • 揭秘世界上唯一的沿海大沙漠!
    說起沙漠對我們而言都不陌生,沙漠是地球上五大地貌的其中之一。沙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乾旱無比的地方,其主要原因就是遠離海洋,身處內陸,降水極其稀少,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的確,從我國的沙漠分布圖上看,可以看到我國的沙漠基本上都是分布在內陸地區,尤其是世界面積第二大、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我國著名的坦克拉瑪幹沙漠就位於中亞內陸地區,也就是新疆塔裡木盆地的腹地。
  • 沙漠遊:探尋世界上最乾燥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擁有獨特的魔力!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是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世界的幹極,且在大陸西岸熱帶乾旱氣候類型中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形成了沿海、縱向狹長的沙漠帶。1.阿塔卡馬沙漠,它被認為擁有地球上最晴朗的夜空。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不是撒哈拉,一起報復著人類
    平鋪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形成於250萬前,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的國土面積,一直以來以世界最大沙漠居稱,但事實上,撒哈拉沙漠只能算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質沙漠,第一的位置實際上歸屬於南極沙漠。
  • 同屬熱帶的亞馬孫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為什麼自然環境卻截然不同?
    撒哈拉沙漠和亞馬孫河位置圖這些地區雖然都地處熱帶,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彼此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同屬熱帶的南美洲亞馬孫平原和非洲撒哈拉沙漠,自然環境就截然不同,可以說是完全相反。亞馬孫平原地處南美洲的北部地區,總面積超過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赤道在亞馬孫平原的中北部地區穿過。
  • 世界上最詭異的村莊,白天出現晚上消失至今無解(沙漠禁區)
    人們之所以直到現在還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是因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多的靈異事件依然存在,甚至連科學都無法解釋。就好比世界上最詭異的村莊,總是白天出現,晚上就消失得無跡可尋,還被當地人稱之為鬼鎮。世界上最詭異的村莊 這一世界上最詭異的村莊位於杜拜的沙漠地帶,在白天時這座小鎮正常的存在,但到了晚上,這個村莊就會消失,就像人間蒸發一般。而住在這裡的人多為土著人,他們喜歡生活在沙漠中,並且不喜歡接受外界的關注,非常的古怪。
  • 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世界上最炎熱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阿爾及利亞說到沙漠,我們往往會聯想到烈日下那一望無際的沙漠。這並不完全正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一個被雪覆蓋的非常寒冷的地方。我們說的是覆蓋1400萬平方公裡的南極沙漠。世界上第二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炎熱的沙漠。它佔地900萬平方公裡,佔非洲領土總面積的30%,被許多國家瓜分。這是一種驚人的美:這個地區乍一看似乎單調乏味,但實際上風景如畫,一點也不沉悶。
  • 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
    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高中地理答題中,氣候類型可謂是高考必考的一個知識點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具體內容如下。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1、位置:緯度位置:南北回歸線上南北緯30度的大陸內部和西岸;海陸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納米布沙漠。亞洲的阿拉伯大沙漠爾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沙漠,北美的亞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馬沙漠。2、氣候特點(特徵):終年高溫少雨。
  •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跟美國差不多,你知道在哪嗎?
    上學的時候,地理課本上有介紹撒哈拉沙漠的相關知識,只記得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就是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這片沙漠的面積大約906萬平方公裡,跟美國的國土面積差不多大。撒哈拉沙漠形成於大約250萬年前,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甚至一連幾年沒有降雨,最高溫度達到57度,只有在沙漠中的綠洲有極少人生活,平均人口密度還不到每平方公裡0.4人。不過在遠古時期,這裡還是有不少人居住的,因為沙漠上有許多綺麗多姿的大型壁畫,就是遠古文明的結晶。
  • 【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具體內容如下。高中地理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及特點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範圍,即>15。
  • 非洲的氣候,南北對稱的氣候分布特徵,面積巨大的熱帶沙漠氣候
    形成這種氣候特徵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在緯度分布上非洲幾乎關於赤道對稱,介於南北緯35°之間,整個非洲絕大多數區域處在熱帶地區,是一個熱帶大陸。非洲氣候分布及成因由於非洲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的雨季時間剛好相反,所以在熱帶草原上生活的食草動物,每年都要跟隨雨帶(赤道低壓帶)進行長距離的遷徙,以保證有充足的水草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