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發布「澳洲箱水母」推文後,有許多讀者在後臺留言表示澳洲有毒性的物種非常多。
於是懷著好奇心的小編就想了解下在我國的生態環境下,都有什麼生活中可能會見到的、自身具有毒性的物種。在小編的認知裡,我國似乎並沒有那麼多毒物。但在經過各種文書查閱後,發現我國境內帶有毒性的物種與澳洲相比只多不少,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毒蛇。
於是心血來潮的小編決定,盤點一下我國常見的五種有毒的蛇類。(以下排名不作毒性強弱區分)
短尾蝮/來源:Bing
短尾蝮「學名:Gloydius brevicaudus」是亞洲腹屬下的一種毒蛇。分布於我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南澳)等地區,屬於我國「三有動物」(雖常見,但不可捕捉,詳情可看推文《蛤蟆吃天鵝無罪,爺孫倆吃蛤蟆被判刑?!》,詳細介紹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在農村田野裡常見。它們頭部呈深棕色,頭中間有一塊淺褐色桃形斑;體色呈淺褐色,身上有棕色的大型斑塊。
短尾蝮/來源:Bing
和所有的蝮蛇一樣,短尾蝮是具有毒性的,短尾蝮在蝮蛇種類中體型相對較小,但與普通毒蛇相比,攻擊性可一點不低,在我國大陸毒蛇傷人的案例中,有70%的兇手都是短尾蝮。雖說短尾蝮的毒素在蝮蛇中屬於毒性甚微的,但依然可以對人類造成致命的傷害,被咬後會出現四肢腫脹等狀況,需要及時使用抗毒血清,否則性命堪憂。
短尾蝮/來源:Bing
竹葉青/來源:Bing
赤尾青竹蛇「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又名中國竹葉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竹葉青。
竹葉青/來源:Bing
它屬於竹葉青蛇屬。分布於我國安徽、福建、甘肅、臺灣等地,屬於我國常見的蛇類之一。它在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也有分布。竹葉青的體色呈翠綠色,能夠與樹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尾部呈磚紅色,因此也有「赤尾」之稱。(並不是所有竹葉青都會擁有赤尾,據熱心小夥伴介紹,自己在福建中部看到的竹葉青並沒有赤尾。)
竹葉青/來源:Bing
竹葉青的毒性雖弱,卻屬於脾氣暴躁的蛇類,會主動攻擊靠近的人類進行自衛,因此在我國臺灣榮登咬人蛇類記錄的排行榜冠軍。它的毒液中含有出血性毒素,人類被咬後所受傷害雖不足以致命,但傷口會出現腫痛、發癢、淤血或起水泡的狀況。
竹葉青/來源:Bing
容許小編腦洞大開一下,《白蛇傳》的小青是不是就是以竹葉青為原型呢?畢竟這翠綠色是真的很好看了。
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片段/來源:百度
藍灰扁尾海蛇/來源:Bing
藍灰扁尾海蛇「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又名黃唇青斑海蛇,它是扁尾海蛇屬下的一員。同樣屬於扁尾海蛇屬的還有它的親戚,扁尾海蛇「學名:Laticauda laticaudata」又名黑唇青斑海蛇。它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吻部顏色不同。
藍灰扁尾海蛇/來源:Bing
除吻部顏色不同外,它們的分布地、體色等,都大致相同。它們都分布於我國福建、臺灣等地,在馬來群島沿海、日本沿海等也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體色均由青色和黑色交錯的環形花紋所組成,尾部呈平扁狀,像極了船槳,這樣的尾部更便於它們在海裡潛行。在這裡小編提醒一下有「獵奇之心」的朋友:扁尾海蛇也屬於我國「三有動物」,故無法捕捉。
藍灰扁尾海蛇的尾部/來源:Bing
扁尾海蛇的毒性在蛇類裡可以說是數一數二,但是否可以被認定為「世界第一毒蛇」一事,目前各國仍存在爭議。而這具有極高的毒性扁尾海蛇,其實性格十分溫順(實際上是吻部細小)鮮少攻擊人類,它們主要以魚蝦為食。
藍灰扁尾海蛇/來源:Bing
龜殼花/來源:Bing
原矛頭蝮「學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又名中國龜殼花,屬於原矛頭蝮屬,分布於我國浙江、四川、臺灣等地,也可在印度、孟加拉、緬甸等地見到。它的體色為棕灰色,有較大的黑色斑紋。
龜殼花長度大於寬度1.5倍的頭部/來源:Bing
由於外表相似,人們經常會將它與無毒的擬龜殼花「學名:Macropisthodon rudis」搞混,其實可以通過觀察它們的頭部形狀來進行區分:擬龜殼花的頭部較圓潤,而龜殼花的頭部呈三角形,頭長是寬的1.5倍。
可以看出擬龜殼花的頭部較圓/來源:Bing
龜殼花的攻擊性較強,毒素強烈,被咬後傷口會出現起泡腫塊,它最大放毒量可達到108毫克,而人類致死的毒量也不過48毫克。科學家們曾做過相關實驗,用稀釋後毒性僅達萬分之一的蛇毒注射於10克體重的小白鼠身上,小白鼠在2小時內身亡。如果不幸被龜殼花咬到,後果可想而知。
龜殼花/來源:Bing
銀環蛇/來源:Bing
銀環蛇「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又名金錢蛇、中國環蛇,它是環蛇屬的一種毒蛇,是我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有毒的蛇。之所以稱之為「銀環」,是因為它的身上有黑白相間的環形花紋。銀環蛇下有雲南亞種,是只產於我國雲南西南部的毒蛇。
銀環蛇雲南亞種/來源:Bing
銀環蛇大多棲息在水邊,喜夜,於夜間活動較多,以魚、蛙、蛇、鼠甚至是蜥蜴為食。銀環蛇性情溫順,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銀環蛇的毒素屬於麻痺神經類毒素,如若被咬,一小時內僅僅傷口發癢,無明顯反應,一小時後則會出現視力下降,無法發聲等情況。因此銀環蛇在某些排行中,是我國排名第四的毒蛇。
銀環蛇/來源:Bing
銀環蛇在我國知名度如此之高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由於坊間將銀環蛇的藥用價值誇大數倍,原本只是「經過處理後可祛風溼、殺毒」等功效,在口口相傳中卻變成了「蛇毒本身能夠殺毒」的奇效,雖是誤傳,卻使其名聲大振。將其「藥用」也是一些人購買銀環蛇的目的。
另一部分人則是以一種「獵奇」的心態去購買。小編瀏覽了近兩年的新聞,發現很多人由於對「爬寵」的執念越來越強,想要「特別」一點的物種,「有毒」的銀環蛇便成為了他們的目標,而後在網上進行購買。
2018年7月9日,渭南市華州區21歲女孩小芳(化名)因好奇網購了銀環蛇,拆包後被銀環蛇咬傷,隨後身體不適後送醫。截至當年7月11日中午,雖經渭南市第三醫院全力搶救,小芳仍無法自主呼吸,後轉院經過8日全力搶救,最終還是不幸身亡。
女孩被咬場景再現/來源:澎湃新聞
2018年10月10日,25歲年輕小夥小李(化名)因投資失敗,生活落魄,無力償還信用卡等原因產生輕生念頭,隨即網購銀環蛇想自殺。但被銀環蛇咬後突然後悔,撥打120自救,索性撿回一條性命。
涉事銀環蛇/來源:澎湃新聞
在這裡小編還是想說一聲,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網購「銀環蛇」這一舉動都是不可取的。
以上是今天小編盤點的我國毒蛇排行,小編知道還有許多毒蛇並未寫到,如果讀者們有興趣,歡迎在後臺留言討論。
由於小編對蛇類的了解不夠,如有錯處也歡迎讀者們積極糾正!如果讀者們喜愛看這類盤點,下期小編會將我國另外幾種毒蛇盤點補全,以供大家參考!
本文內容版權(文字、圖片)歸珍寶堂爬蟲所有,未經本號授權,任何媒體、企業、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商用;已經獲得本號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珍寶堂爬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珍寶堂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