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時中心實現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鍾

2020-12-10 光明網

光鍾作為目前精度最高的原子鐘,如何有效地提高其性能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該領域取得了創新性進展,授時中心研究員常宏和博士生盧曉同提出並實現了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鍾,實現了超越Dick極限的測量精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光晶格鐘的測量精度。

研究人員在已經實現的頻率穩定度為1E-18量級的鍶光鍾研究基礎上(Jpn. J. Appl. Phys. 59, 070903 (2020)),攻克了雙激發譜同時、獨立探測多個獨立鍾躍遷的關鍵技術,實現了利用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鐘的閉環運行。與傳統的光晶格鐘相比,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鍾可以將鍾反饋的周期減少一半,從而將Dick效應的影響直接減小一半,最終將鐘的頻率穩定度提高1.4倍。相關研究成果以Synchronous frequency comparison beyond the Dick limit based on dual-excitation spectrum in an optical lattice clock為題,發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評審人在審稿意見中表示,「作者介紹了一種創造性的、新穎的方法來實現同時探測光晶格中多個部分的原子的鐘躍遷。……這個方案實際上適用於任何光晶格鍾,都將大大減小光鍾閉環運行的所需的時間。他們展示的創新型性的技術將真正的應用於光晶格鍾,而光晶格鍾正日益為國際時間計量做出貢獻」。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的支持。

來源: 國家授時中心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實現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鍾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該領域取得了創新性進展,授時中心研究員常宏和博士生盧曉同提出並實現了雙激發譜鍶原子光鍾,實現了超越Dick極限的測量精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光晶格鐘的測量精度。研究人員在已經實現的頻率穩定度為1E-18量級的鍶光鍾研究基礎上(Jpn. J. Appl.
  • 法國巴黎天文臺Yann Coq博士訪問國家授時中心
    9月28日至30日,應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張首剛研究員和姜海峰研究員邀請,法國巴黎天文臺Yann Le Coq博士訪問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並作了題為Optical frequency combs and ultra-stable lasers, optical and microwave applications的學術報告;報告由量子頻標研究室姜海峰主持,國家授時中心
  • 常宏等在鍶原子光頻標研製領域獲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常宏等在鍶原子光頻標研製領域獲得進展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常宏帶領的鍶原子光頻標研究小組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武海斌聯合發布有關鍶原子四種天然同位素組間躍遷頻率的精確測量值,以及利用光頻測量實現的對原子束橫向速度分布的精確測量結果。
  • 世界上最精準的鐘:鍶原子光晶格鍾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時間旅行者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星空浩瀚,地球章動,四季更替,草木枯榮。
  • 授時中心守時理論與方法研究取得進展
    授時中心守時理論與方法研究取得進展 2018-04-20 國家授時中心 【字體:該成果對我國時間基準保持工作具有重要價值,它的發表標誌著授時中心在守時理論與方法領域的研究工作獲國際認可。  該論文介紹了基於改進的Kalman算法的原子鐘頻率異常檢測方法,是對傳統數學模型算法的改進和發展。頻率異常主要包括頻率跳變和頻率漂移跳變,傳統方法如動態allan方差算法、頻率譜密度算法等對於較明顯的頻率異常容易檢測,對於較小的頻率異常不易檢測。
  • 北京時間從這裡發出――國家授時中心蒲城授時部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大到國家的運轉、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須臾離不開時間這個參數,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的標準時間、標準頻率的信號每天源源不斷地來自我國版圖中央的一個地方,這就是坐落在陝西渭北高原蒲城縣的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
  • 國家授時中心BPL長波授時系統現代化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驗收會現場11月10日至11日,由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承擔的「BPL長波授時系統現代化技術改造項目」通過中科院計劃財務局組織的項目驗收。項目驗收會議在國家授時中心舉行。項目驗收專家組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中科院計劃財務局、上海天文臺、西安分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技大學、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院內外專家組成。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基礎科學局等相關部門領導也參加了項目驗收會議。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201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位於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西安市臨潼區,是從事時間頻率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衛星精密定位技術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所,承擔著我國標準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任務,是國際原子時重要參加單位
  • 「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新華社西安1月2日電 題:「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新華社記者張伯達、鄭昕又是一個從歲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於陝西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工作人員關注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個北京時間的零點報時送到了千家萬戶。北京時間是中國國家標準時間,它產生於陝西並由位於陝西的國家授時中心發出。
  • 【新華網】「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在位於陝西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工作人員關注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個北京時間的零點報時送到了千家萬戶。  北京時間是中國國家標準時間,它產生於陝西並由位於陝西的國家授時中心發出。為了能把「時間」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幾代中國科研人員一次次實現關鍵技術「零」的突破,達到授時技術自主可控,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 不能忘卻的「時間印記」——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蒲城長短波授時臺的背後
    據國家授時中心黨委書記竇忠介紹,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臺,始建於陝西蒲城縣城西北金幟山唐憲宗景陵附近,也就是在那裡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短波授時臺,工程代號「326」。   在蒲城建立短波授時臺之前,我國是在上海向全國進行無線電授時的,由上海天文臺負責。
  • 國家授時中心北京時間 陝西製造
    「北京時間」 從哪發向全國臨潼的國家授時中心,完成的是北京時間的「守時」工作,即通過原子鐘系統,來保持和比對標準時間的產生。而這個時間還必須通過無線電波為用戶提供信號,才能讓千家萬戶接收到,這就是「授時」,完成這部分工作的地點卻並不在臨潼,而是在蒲城的國家授時中心二部(原陝西省天文臺)。
  • 新研究:釕酸鍶或是一種新型g波超導體
    新研究:釕酸鍶或是一種新型g波超導體 張佳欣/科技日報 2020-09-28 08:09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數位化脈衝星終端實現相干消色散功能...
    記者昨日從位於西安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獲悉,該中心羅近濤研究員團隊在數位化脈衝星終端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羅近濤說,宇宙中的脈衝星十分遙遠,在地球上接收到的脈衝星信號十分微弱,需要使用大口徑射電望遠鏡配置高性能脈衝星終端進行接收。脈衝星的信號在到達地球的過程中受星際介質影響會出現色散效應,使得脈衝星輪廓展寬進而影響觀測效果。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北京時間」是在臨潼產生的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9全國時間頻率學術會議上,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表示,未來5年內中國將建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立體交叉授時系統,目前在世界上尚無類似計劃。  為什麼要建立體交叉授時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會帶來哪些變化,對市民生活有何影響?10月13日,華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張首剛主任。
  • 走訪中國授時中心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4月1日,前沿新聞記者來到位於陝西省蒲城縣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北京時間」出發的地方。  國家授時中心  北京時間從「基準實驗室」出發  我國的「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前沿新聞記者:「其實,它的計算就是將「協調世界時」加上8小時時區。」
  • 探訪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北京時間從這裡發布
    北京時間從這裡發布——探訪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走近大科學工程  本報記者 陸成寬  在古都西安眾多名勝古蹟中,鐘樓無疑是光彩奪目的一個。千百年來,這裡的鐘聲一直是古人安排勞作和生活的標準。現在,這座鐘樓向東30千米,有一處幽靜的小院,我國現代的標準時間——北京時間就從這裡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