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俺村也用上了新式炕,白朮脫須加工不冒煙了,村裡環境也好了,村民們都很滿意。」10月13日,譙城區古井鎮張老家村村民孟亞鵬高興地說。
白朮性味苦溫辛烈,有燥溼、化濁、止痛之效,我市種植歷史悠久,面積較大,是全國較大產區。脫須、烘乾環節是決定白朮能否賣個好價錢的關鍵因素。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白朮集中脫須加工時段。
以往藥農在白朮初加工過程中,都是使用燃煤或者秸稈進行烘烤,汙染大氣環境。今年我市推廣使用燃氣滾筒式烘乾脫須設備,藥農購買設備可享受政府補貼,有效解決了白朮脫須加工汙染問題。
毛磊是張老家村毛店自然村人,今年種植了7畝白朮。因為有政府財政補貼,只花了15000元,他就購買了一臺價值3萬多元的燃氣滾筒式烘乾脫須設備,拆掉了原始土坑,輕鬆快捷地對白朮進行脫須加工。
「原來的土炕加工一炕白朮需要12個小時,使用燃氣滾筒式烘乾脫須設備只需要4個多小時,而且烘得又快又好。」毛磊高興地說,以前白朮脫須加工用土炕烘烤,使用煤或者秸稈做燃料,白朮加工周期為一個多月,而且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濃煙汙染空氣。現在用上了液化氣燃料,使用了新式脫須設備,省事省力又省心,家裡的白朮加工只需要10多天,不僅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非常環保。據悉,毛磊的7畝白朮已經脫須加工了5畝。
毛店村共有16戶藥農種植白朮,原來,家家都有土炕,一到每年的這個時候,這16戶家家冒濃煙,整個村莊都被黑煙籠罩。現在土炕全部拆除,由毛磊使用新式炕為大家進行脫須加工。「村裡的環境好了,大家也都省時省心了,我的新式炕也提高了使用效率。」毛磊說。
據古井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工作人員李佳輝介紹,古井鎮種植白朮6660畝,目前還剩2200畝白朮待加工,全鎮共購買燃氣滾筒式烘乾脫須設備61臺,分布在12個村。白朮脫須加工期間,實行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穩步有序開展白朮脫須加工。
據悉,燃氣滾筒式烘乾脫須設備是我市圍繞白朮初加工,專門邀請浙江一家機械研究所,創新研製的機械化、燃氣動力的新型烘炕。目前,全市525臺燃氣滾筒式烘乾脫須設備已經到位,全面取代4000多個原始土坑,可有效解決白朮初加工汙染問題。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針對曬藥篩藥燻藥烘藥等環節對散煤、生物質燃料、硫磺汙染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我市還制訂了藥業企業烘藥炒藥汙染問題技改方案,推動全市165家藥業企業全部安裝布袋除塵裝置,推進中藥材燃煤烘烤炕燃氣改造。
另外,我市印發《亳州市2020年中藥材初加工汙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按照標本兼治、疏堵並舉、服務群眾、保障效果的原則,推廣、引導使用中藥材初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進一步規範中藥材初加工「三廢」收集、儲存和處置方式,並針對不同的中藥材,「量身打造」了不同的治理方案,有效解決中藥材趁鮮加工汙染問題,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收官之戰。(汝平 孫凌 李增廣)
(來源:亳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