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數據寶
作者: 張娟娟
面對疫情的快速發展,英國政府於當地時間17日下午徹底改口,稱將像戰時政府一樣行動!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萬。全球(非中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11.5萬例以上,大幅超過中國。歐洲現已成新冠疫情中心,歐洲國家累計確診7.5萬例以上。中國累計確診病例從1萬例到8萬例用了31天,而海外僅用了14天,可以想像下海外疫情增速有多快。
英國累計確診病例位居歐洲第六位
相較於全國「封城」的義大利和西班牙、關閉學校與公共場所的法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英國在前幾日抗疫過於「溫和」,其不取消集會、不關停學校、不測輕症狀者等政策,約需60%英國人感染的「群體免疫」計劃受到極大爭議與批評。
截至北京時間3月18日17時,英國累計確診1950例,位居歐洲第六位,每百萬人口有0.3個人被感染,死亡率3.64%,在感染超千例的12個國家中,死亡率僅次於義大利和西班牙。但是,英國在應對疫情時的做法實在令人擔憂!
英國累計確診指數式上升
但應對疫情略顯「佛系」
幽默是英國人最主要的特徵,但是在疫情當前,這種「幽默」毫無理性可言。英國土地面積24.41萬平方公裡,與中國的廣西省基本相當。與國內累計確診超千例的4個省份對比可以發現,英國自進入3月份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呈指數式上升,而中國自2月中旬就開始平穩上升。從100例到1000例,英國用了10天,而中國廣東、浙江省用了13天,河南14天,湖南更是比英國多出10天。
目前,歐洲共有12個國家累計確診超過1000例,英國感染密度(百萬人口感染人數)在確診超千例的國家中處於末位,但是死亡率卻相對較高,僅次於義大利和西班牙。
病毒來勢洶洶,現年93歲的伊莉莎白二世已於12日前往溫莎城堡,如果疫情進一步擴散,她將與98歲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桑德林漢姆莊園進行自我隔離。
從英國新冠肺炎疫情的時間脈絡來看,1月31日來自同一家庭的2名感染者為英國首次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但直至3月3日英國政府才象徵性出臺應對計劃,一旦新冠肺炎常態化發展,考慮關閉學校,鼓勵居家辦公,減少大規模集會,但間隔整整一個月,此時累計確診達到51例。而中國浙江、河南等地在累計確診還不到40例時就施行一級響應。3月12日,英國政府宣布,該國疫情應對措施從「遏制」階段進入「延緩」階段,進一步提升力度。
3月13日,英國累計確診超過800例,但是英國政府的應對措施看起來更加令人難以理解。政府不再要求輕症患者聯繫醫療部門,而是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所有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的人居家隔離7天。此外,目前英國並未下達關閉學校的命令,但要求學校取消全部海外旅行計劃。
現在英國正在做出改變,英國廣播公司(BBC)一檔節目中,英國衛生部長馬特·漢考克(Matt Hancock)稱,計劃讓7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在家隔離,可能將酒店改建成臨時醫院,在私立醫療機構爭取更多床位,並讓汽車、武器製造商等參與生產呼吸機等醫療設備。但是並沒有採取像德國、義大利的封城措施,這樣的意味著什麼真的難以想像。
或許是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態勢,英國政府近幾日終於表態要實行戰時管理,對於此前的「群體免疫」徹底改口。首相詹森在發布會上承諾,一方面加緊支持醫療系統,增加醫護人員,增加住院床位;另一方面積極扶持經濟,幫助困難企業渡過危機。
奇葩應對疫情
或是下一個「義大利」
英國應對疫情的溫和舉措令人費解,就連瑞典也開始效仿。瑞典公共衛生局也調整了新冠病毒檢測政策,建議狀況良好且無需醫治的疑似患者,主要通過自我隔離、避免外出等方式緩解情況,並列入非優先檢測級別。而在此之前,瑞士和美國華盛頓州,也提出過類似的建議。
據媒體3月14日報導,英國首相終於宣布將禁止大型活動。但是在當地時間3月15日,在英國巴斯,馬拉松比賽依然在舉行,參賽者無一戴口罩。
要知道英國的老齡化程度也相當嚴重,超過了18%,在歐洲國家中處於前列,雖然醫療支出佔GDP總額也接近了10%。但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遠超過人類的認知,比如義大利由於沒有採取同樣強力的防控措施,更沒有中國的「八方支援」,義大利疫情的發展速度將會超過人口規模相近的湖北,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又造成了死亡率全球第一。
據義大利民事保護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博雷利16日說,義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幅出現下降趨勢,疫情拐點可能正在到來。那麼英國的疫情拐點在哪裡?
如果以3月1日為起點,通過數學模型(邏輯回歸)模擬發現,英國如果繼續任由疫情發展的話,累計確診病例很有可能會超過萬例(預測數據僅供參考)。而當前從倫敦飛往中國境內的機票也飆漲,在某售票平臺上搜索發現,倫敦18日飛往上海的機票,最短23小時,票價接近2萬,最長60個小時,票價接近1.4萬,平時也就幾千塊左右。
英國市場3月份市值流失近6.5萬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稱得上是致使全球經濟走向衰退的導火索,道瓊指數在3月份就熔斷3次,英國股市未能倖免,截至當前3月份富時100指數暴跌19.54%,月度跌幅創下了近30年最高水平;年內下跌29.8%,年度跌幅近次於2008年(全年下跌31.33%)。
全球股市已跌入技術性熊市,最新開盤數據顯示,富時100指數開盤再度低開,德國DAX、荷蘭AEX指數跌幅均超過3%。
從股票市值來看,截至3月17日收盤,英國股市整體市值3.21萬億英鎊,較上個月下降19.18%,市值蒸發7629.54億英鎊,折合人民幣近6.5萬億元。如果跟去年末相比,英國股市市值蒸發掉9.77萬億人民幣。
2020年英國GDP增速預期僅有1.1%
在過去三年,英國的GDP同比增速已經連續三年下滑,2019年僅有3.29%。新冠肺炎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無疑的,一季度全球經濟如臨「黑天鵝」,航運、休閒旅遊等方面打擊重大。如果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英國2020年GDP增速極有可能會低於3%。
美聯儲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不得已降息,交出了最後的底牌,而英國也在維持了19個月的0.75%的基準利率下,在3月份下調50個基準點至0.25%,這一基準利率比2008年還要低。
英國的科技是較為發達的,但是自2008年起,英國GDP結束了4%以上的增速。2009年GDP負增長以來,在近十年時間裡,經濟增長速度始終不及2007年以前。在高通脹和放緩的工資增速背景下,GDP增速的萎靡一定程度反映了總需求將下降。
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之後,經濟得到一定恢復,但是改善是短暫的,脫歐也讓英國失去了經濟增長的動力,英國經濟走勢趨向疲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製造業陷入停滯,再加上全球經濟放緩,削弱了企業的現金流、擾亂了供應鏈、抑制了投資。英國總體財政赤字仍然居高,且持續攀升,但佔英國經濟總體的比值正在下降。
英國經濟走向衰退,或與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疲軟有密切關係。根據最新數據,英國政府下調2020年GDP增速預期至1.1%,此前預期為1.4%;預計2021年GDP增速為1.8%,此前預期為1.6%;GDP增速預期沒有將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納入考量。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稱,財政刺激措施總值將會達到300億英鎊,宣布額外180億英鎊的財政寬鬆,並將公布暫時性的新貸款計劃應對公共衛生風險。
(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