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裴劍飛)吳喜軍是首發集團養護公司一名資深員工,也是一名發明家。近幾年,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高速公路隔離設施清洗車、道路作業車輛碰撞預警裝置燈杆粉刷機器人、全自動移動式導改區等多個創新項目,先後獲得各類實用型專利、發明專利20餘項。
日常生活中,吳喜軍也時刻處於工作狀態,駕車路過一座橋,通過輪胎與橋面發出的不同聲響,他就能分辨出橋梁伸縮縫的好壞。他總說,公路養護工人沒有具體的上下班時間,「越是暴雨、風雪這樣惡劣的天氣,越要往外衝。」
12月2日下午,吳喜軍在清洗設備。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要保證道路暢通就得保證24小時隨叫隨到」
2005年7月的一天,一場暴雨後,北京西五環衙門口橋出現嚴重積水。
交通阻斷,時間不等人,為了儘快弄清橋下積水的原因,首發集團養護公司第一養護管理中心維修班班長吳喜軍穿上防護服、戴著防毒面具,讓工友把保險繩緊緊系在自己腰間,跳進了齊腰深的水中,對輔道的排水方涵進行探查。
護具沉重不透氣,吳喜軍一邊小心躲避前方障礙物和可能出現的深井、帶電線路,一邊仔細搜尋堵點。終於,在摸索前行了300多米後,他發現一堵擋牆遮擋了排水口,經過與當時的施工圖紙仔細比對,養護部門確認此處擋牆應該拆除。吳喜軍馬上叫來了班組養護人員,在水中小心翼翼地破拆了牆體,隨著積水的迅速散去,一個長期積水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根治。
吳喜軍是名老「公路人」。1997年,20歲的他從河南周口老家出發,坐了24個小時長途車來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之後,他在好幾個高速公路養護崗位幹過,從道路保潔員到維修工、維修班長。
此前,通過日常走訪,吳喜軍建議對京承一期主站U轉橋下、後沙峪收費站口等常年積水點進行改造,首發養護採納了這一意見,「未雨綢繆」地解決了不少道路隱患。
吳喜軍總說,公路養護工人沒有具體的上下班時間,越是暴雨、風雪這樣惡劣的天氣,越要往外衝,「要保證道路暢通就得保證24小時隨叫隨到」。
平時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吳喜軍也時刻處於工作狀態,有時駕車路過一座橋,通過輪胎與橋面發出的不同聲響,他能分辨出橋梁伸縮縫的好壞,道路有無病害。
今年11月24日,吳喜軍獲評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
吳喜軍展示他發明的自動搖旗機。首發養護供圖
借鑑汽車雨刷器原理 發明自動搖旗機
在高速公路維修養護中,安全作業區的前端必須設專人搖旗示意車輛提前減速變道慢行,一直持續到施工完成,「時間長了,手臂真的十分酸麻,難免會出現偷懶、不按標準揮動旗子的情況,而且這個崗位存在非常高的安全隱患。」2013年,通過公開競聘成為道路維修班班長的吳喜軍,聽到同事們被分配搖旗時的抱怨後,暗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
那年一個雨夜,吳喜軍駕車在高速路上巡視,擋風玻璃上按照固定軌跡左搖右擺的雨刷器一下子就點醒了他,「工人揮舞小旗和雨刷器的運動軌跡很像,為什麼我們不能仿照雨刷器的原理自己做一個機器來解放人力?」
想到這裡,吳喜軍立馬來了精神,巡視完路況返回單位後他就開始構思,畫草圖、設計原型機、製作樣機實地調試,前前後後修改了好幾個版本。最後,他將雨刷器電機、幾個連接杆和一面紅旗有效結合在起來,做成了「搖旗機」,實現了自動搖旗的效果。
後來,他還對「搖旗機」進行升級改造,為搖旗裝置加裝夜間發光裝置,提醒過往司機注意安全的同時,降低了養護人員佔路作業尤其是夜間作業的安全風險;他還和同事共同研製了吊裝融雪劑操作平臺,減少吊裝融雪劑時的危險性,防止吊裝融雪劑時人員不慎墜跌。
目前,這些裝置已被北京高速公路養護系統全面採用,每年節約人力成本幾十萬元。
今年11月24日,吳喜軍獲評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帶領團隊獲得20餘項發明專利、實用型專利
2014年3月,京平高速一處橋梁伸縮縫出現鋼軌斷裂,經過多次維修依然無法徹底解決病害。吳喜軍現場觀察發現,鋼軌反覆斷裂是由於伸縮箱底部混凝土澆築不實,橫梁與鋼軌反覆撞擊。他大膽提出剔除碎裂混凝土,自製與原尺寸相同的伸縮箱,進行重新安裝的方案。經過焊接牢固後,自主實施的支膜澆築混凝土至今依然牢固,沒再發生過鋼軌斷裂,且減少了70%維修費用。
隨著降雪季到來,吳喜軍的工作又變得更加忙碌。在他帶領的創新團隊的努力下,可移動融雪劑生產裝置、除雪水滾刷、融雪劑裝載裝置等一批除雪鏟冰的發明專利投入到實際應用中。
「傳統機械掃雪清掃路面積雪不徹底,路面存有部分冰碴,容易給道路通行車輛造成交通安全隱患,發生交通事故機率大。同時,傳統機械掃雪清掃路面積雪使積雪向一個方向堆積,使一側積雪厚度增加,加大了除雪難度。」2014年,吳喜軍發現傳統的機械掃雪設備有諸多弊端,而且,傳統融雪液噴灑化雪,融雪液需求大、進程慢、浪費嚴重。於是,他帶領團隊研製出一種「除雪水滾刷」——將除雪水滾刷懸掛在水車大梁前方,利用滾刷掃除路面積雪,並同時向滾刷噴灑融雪液,促進積雪融化,達到迅速徹底清除積雪效果。
2016年初,首發養護公司成立了「吳喜軍公路養護工首席技師工作室」,與2013年創立的「吳喜軍創新工作室」進行合併。
吳喜軍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高速公路隔離設施清洗車、道路作業車輛碰撞預警裝置燈杆粉刷機器人、組合式機械化邊溝清理套裝、全自動移動式導改區等多個創新項目,先後獲得各類實用型專利、發明專利共計20餘項。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攝影記者 王貴彬
編輯 張暢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