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發明新型海洋垃圾收集船,全天24小時工作,為人類解決難題

2021-01-09 Science鋒芒

國外發明新型海洋垃圾收集船,全天24小時工作,為人類解決難題

如今要說到威脅人類生活的首要問題,環境問題絕對排名靠前,近些年來很多國家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對於環境的保護。其中海洋保護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卻往往也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部分。

新聞經常會有一些相關報導,在一些旅遊景區,遊客們散去之後河流上漂浮著各種各樣的垃圾,有食品包裝袋,也有一些易拉罐之類的垃圾。這樣景區的管理人員實在頭疼,而且不僅僅是景區,很多海洋都存在這一問題。

如今有人發明了一款新型的海洋垃圾收集船,全天24小時工作,能夠實現變廢為寶,或許還能夠幫助大家發家致富。

這一款新型的海洋垃圾收集船叫做interceptor,是由國外的一家公司設計出來的產品。這一產品是一套收集並且處理海洋垃圾的裝置,能夠為人類解決這一難題。

Interceptor海洋垃圾收集船採用了浮力的原理,從遠處看去就像是一條簡單的小船,但是卻具有清潔衛生的大功能。設計者為Interceptor海洋垃圾收集船安置了太陽能裝備,因此它在工作時能夠以太陽能作為動力系統,也是環保的一種體現。

Interceptor海洋垃圾收集船雖然只是簡單地在海洋上漂浮,卻能夠及時收集海洋上面漂浮的各種垃圾。這些各色的海洋垃圾一方面會汙染水源,影響大家生活用水的獲取,另一方面,這些海洋垃圾很多都是有毒有害材質,有可能汙染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進而危害它們的存在。

另外我們諮詢了相關工作人員,了解了Interceptor海洋垃圾收集船的工作原理。Interceptor海洋垃圾收集船形成了一個垃圾處理的流水線,首先通過小船將海面漂浮的垃圾收集到後面。

之後其另外的組件能夠自動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進行回收再利用,或者是分解,避免對環境造成危害。這樣的發明對於各個國家來說,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值得我們的肯定以及推廣。

你覺得這樣的發明是不是很好呢?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荷蘭少年發明海洋垃圾回收船 可減少海中塑料
    19歲的荷蘭少年博揚·斯萊特(右)正籌款開發「海洋塑料垃圾回收項目」。該項目主體是外形像箭頭的清潔回收船 (左上),兩側帶有浮柵,採用太陽能和潮汐能作為動力(左下)  晚報 黃燕芳 綜合報導  人類對地球環境的汙染正變得日益嚴重,尤其是對海洋環境的汙染,已經致使海洋中垃圾普遍增多。尤其是塑料材質的垃圾,不僅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對人類船舶航行安全、食品安全同樣造成影響。
  • 荷蘭21歲發明家設計新型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裝置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7日報導,荷蘭21歲發明家史拉特(Boyan Slat)設計出一種藉助海流力量收集海洋塑料垃圾的裝置。該裝置目前在北海水域試用一年,目的為測試其在暴風雨中的表現。
  • [圖]荷蘭21歲發明家設計新型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裝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7日報導,荷蘭21歲發明家史拉特(Boyan Slat)設計出一種藉助海流力量收集海洋塑料垃圾的裝置。
  • 24歲小夥發明「清理神器」 5年欲清9000億件海洋塑料垃圾
    美國當地時間9月8日,一艘拖拽著全球最大海洋清理系統「海洋清理001號」的船隻,緩緩駛出了舊金山灣,向著440公裡外的海域前進。試運行兩周後,它將駛向距離加州海岸2000公裡的「太平洋垃圾帶」,正式開啟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洋垃圾清理工作。
  •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垃圾收集處理船上崗守護碧海清水
    5日上午,在廣利漁港,一艘海洋垃圾收集處理船正忙著收集水面垃圾,船過之處,漂浮的垃圾被帶走,只有微波在乾淨的水面上蕩圈圈。據介紹,由於漁船往來、集中停靠等原因,此前,在廣利漁港海域水面上,經常可以見到泡沫或破爛漁網等垃圾漂浮,帶來環境汙染。
  • 24個女人,3000海裡的冒險,探索「第八大陸」:太平洋垃圾帶
    這份工作,也讓她有緣與23位女性科學家一起,踏上了一段穿越太平洋垃圾帶的探索旅程。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處女航,她的故事也由此開啟……向「第八大陸」起航「去年夏天,我登上『海龍號』,去研究世界最深海域的海洋汙染——包括化學汙染和塑料汙染。
  • 水面垃圾無需人工清理 下城橫河港引入垃圾自動收集裝置
    原來,這是由下城區城管局藉助國外先進的海洋垃圾收集技術引進的「自吸式水上垃圾桶」,加上河道原有的無人巡檢及垃圾收集船,橫河港河道保潔實現無人化。簡單來說,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水基於表面張力的潮汐力原理,在河面形成渦旋系統,將漂浮在河面上的塑料瓶、樹葉等垃圾收集到桶內,而桶下是一個垃圾濾網,當桶內垃圾時,系統會自動報警,提醒保潔人員及時清理。「和傳統的人工清汙模式相比,該系統能夠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 海洋清理組織開始從太平洋收集海洋垃圾
    經過多年的發展,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 (Ocean Cleanup)第一個海洋垃圾收集器,於去年10月到達太平洋海洋大垃圾場位置,目的是收集塑料海洋垃圾。令人遺憾的是,事情並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這個巨大的U形海洋垃圾收集器發生故障,並在2019年1月進行修理。
  • 海洋垃圾收集器項目遭質疑
    22歲的草根發明家Boyan Slat為了清除隨北太平洋環流漂浮的垃圾而設計了一種浮動垃圾收集器。洋流能將漂浮的垃圾推進彎曲的浮欄裡,後者能將垃圾過濾到一個中心池裡,然後利用船隻每月收集一次垃圾即可。  「我們讓垃圾來到這裡。」Slat說。該團隊希望將收集的塑料進行回收,並將其作為貼標商品或原料進行售賣,以籌集經費建造更多收集器。Slat已經有了一副利用太平洋垃圾做成的太陽鏡。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科考船是「摸清」南海家底的「利器」。中山大學將以完整的「海洋學科群」為基礎,進軍世界海洋科學前沿,攻克世界海洋科技難題,全面提高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因此,中山大學必須擁有一艘大型綜合科考船支撐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技術、海洋經濟、海洋人文等多學科的海洋科考研究。
  • Ocean Cleanup為海洋垃圾收集帶加入降落傘以維持穩定速度
    據悉,這些問題此前一直在困擾著他們的海洋垃圾收集方法。 按照The Great Ocean Cleanup團隊自己的設想,其U型屏障艦隊就像一個巨型吃豆人一樣吞噬著在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垃圾。
  • 大量垃圾湧入海洋帶來巨大的災難,科學家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解決
    這些垃圾基本上都是我們人為造成的,像是在生活工業之中的一些廢棄物直接通過河流排洩到了海洋之中,這些垃圾並不是在短暫的時間內就能夠分解,這就導致垃圾長時間的在海洋之中影響了海洋的景觀,給海洋帶來了很大的汙染,尤其是海洋之中各種動植物的生態系統直接被嚴重的破壞,現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海洋生物慘死,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示。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在人類長期的海洋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的不當行為使得海洋遭受了嚴重的汙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儘管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海洋垃圾數量,但是垃圾數量並未減少反而還有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每天大約有8000萬件垃圾輸入海洋中。此外,每平方公里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大約有13000件塑料垃圾。
  • ...者奮戰大藤峽水利樞紐建設一線,全天24小時施工,確保洪水來臨前...
    施工管理人員黃運財說:「汛期不等人,我們現在全天24小時施工,確保洪水來臨前把圍堰填築至設計高程,保障防汛安全和施工安全。」春節期間,大藤峽2000名建設者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奮戰在工地,按期完成了二期主體工程爆破開挖和首倉混凝土澆築等關鍵節點目標。
  • 如何清理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帶?
    ▲圖說:9月8日,一艘船載著「海洋清理」組織的第一個浮力垃圾收集裝置駛向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前往太平洋。▲圖說: 荷蘭烏得勒支的新聞發布會上,創新者Boyan Slat與一堆塑料垃圾。太平洋垃圾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帶,面積有德克薩斯州的兩倍。來自荷蘭的創新者,24歲的Boyan Slat創立了「海洋清理」組織,該組織的工程師們正在部署一種垃圾收集裝置來收集這裡的塑料垃圾,目前這個600米長的漂浮式圍欄正從舊金山被拖往太平洋垃圾帶。
  • 首艘清潔船,回收的垃圾當燃料,40年清理整個海洋垃圾
    曾經由於人類對於垃圾處理的辦法並不完善,只是將堆積的塑料垃圾扔進海洋處理,所以導致海洋中塑料垃圾越來越多,而這越來越多的海洋垃圾,除了造成海洋被嚴重汙染之外,還極大地影響了海洋動物的生活環境,從而造成了各種海洋生態平衡被打破的情況產生,近年來,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人們也開始意識到清理海洋垃圾的重要性。
  • 向海洋垃圾宣戰:荷蘭一環保公司巧妙用這種方法清理太平洋塑料
    據CNN報導,一項雄心勃勃的清理海洋塑料汙染的項目於上周末開始實施。荷蘭環境初創公司Ocean Cleanup Foundation上個月從舊金山推出「海洋清理系統001」。預計很快將開始清理太平洋垃圾中的塑料和其他碎片,這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的五個巨型海洋垃圾堆中最大的一個。
  • 海洋垃圾收集器項目遭質疑—新聞—科學網
    22歲的草根發明家Boyan Slat為了清除隨北太平洋環流漂浮的垃圾而設計了一種浮動垃圾收集器。洋流能將漂浮的垃圾推進彎曲的浮欄裡,後者能將垃圾過濾到一個中心池裡,然後利用船隻每月收集一次垃圾即可。 「我們讓垃圾來到這裡。」Slat說。該團隊希望將收集的塑料進行回收,並將其作為貼標商品或原料進行售賣,以籌集經費建造更多收集器。Slat已經有了一副利用太平洋垃圾做成的太陽鏡。
  • 「垃圾處理站」進小區 果蔬廚餘垃圾24小時就能變生態肥料
    四川在線記者 祖明遠看上去像一個小型的快遞寄存櫃——遮陽棚下是一排不同顏色的柜子,但這其實是一套垃圾分類和預處理裝置。1月12日,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行線上發布會,登場的是一款「可持續垃圾分類成套技術及系統」——包括一套位於小區裡的垃圾分類裝置,以及後端的綜合無害化處理裝置,能夠將果蔬廚餘垃圾變為生態肥料,用時最快只需24小時。據介紹,垃圾分類工作其實與分類處理是緊密相鄰的兩個環節。為解決當前垃圾分類運營成本高等問題,綿陽一家公司研發了這套系統。
  • 荷蘭90後男生對抗海洋汙染 用青春清掃太平洋垃圾
    每一艘船的船尾都系有用來收集海水中塑料碎片、量化塑料汙染程度的拖網,船員們還使用GPS定位系統和一項專門設計的手機觀測應用來記錄塑料出現的情況。  與它們同行的還有曾服役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海洋斯塔爾」號。這艘長達52.1米的研究船在艦隊中擔任母艦,它裝備有兩張拖網、兩張漁網和一個高空觀測氣球,用於對大尺寸塑料物進行捕撈,並繪製空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