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16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丁一 王梅 韓遺龍 報導 12月10日上午8點半,剛下班車的徐礦集團徐礦綜合利用發電公司技術支持部部長助理、汽機專工趙強匆忙趕往汽機房0米層,「昨天剛完成備用水環真空泵冷卻水節能調整,今天檢查一下效果。」他一邊說,一邊將進水閥門調整到15%開度的最優位置,「明年1月機組C級檢修期間,進行自動控制再改造,就可以『告別』人工調整,實現遠程控制了。」
搞發明趙強從來都是認真的,每次技術創新他都要仔細研究、反覆測算,力爭做到工藝最優、效率最高。
冬季供暖期間,鍋爐必須始終保持高負荷運行狀態,以保證供熱需求,而供電則需要做到隨時調節。為破解這一難題,趙強決定自行設計解決方案。
「你有多大把握?」「能否保證實驗安全?」
面對該公司負責人的連續發問,趙強語氣堅定,「百分百保證,一定取得成功。」
立下「軍令狀」的趙強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高發時期,華東電力設計院、西安熱工研究院等各大技術中心都沒有復工,該公司相關技術部門也只有部分職工在崗,工作開展困難重重。面對壓力,趙強堅持自主研發。沒有外部技術支持,他利用現有設備進行技術改進;人員不足,他連續駐公司17天自行設計熱電解耦思路,進行方案比選。經過兩個月的奮戰,「中調閥調節供熱技術控制系統」設計完成。
這一項目的成功,不僅滿足了對外供熱需求,而且使機組供電負荷由220MW下降至170MW,徹底解決了發電和供熱相互對立的情況。自系統投運以來,連續三個月創效共計105.94萬元。該項目還獲得徐礦集團科技創新一等獎。
「他每天都有新的想法,不是在創新的思考中,就是在技改的道路上。」趙強是同事眼中的「發明家」。」多年來,他攻克數十項技術難題,獲得了「江蘇省煤炭學會煤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徐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徐州市五一創新能手」「徐礦集團勞動模範」等獎項和榮譽,今年被授予徐礦集團首屆「最美產業工人」榮譽稱號。
去年12月, 該公司響應徐礦集團產改號召,制訂了《項目經理負責制管理辦法》,趙強成為首位擔任項目經理的產業工人,從方案設計到實施落地,從安全管控到驗收備案,他都要全權負責。趙強的身份也從專注創新的「發明家」變成了科研團隊的「帶頭人」。
「汽輪機控制系統可靠性提升」是趙強擔任項目經理後負責的第一個項目,他決心要把該項目做成降本增效的樣板工程。今年初,趙強和他的項目小組就開始積極籌備。根據之前定下的設計方案,他深入現場開展隱患排查、制定應對措施、編寫技術方案、進行材料採購。每一個環節趙強都親歷親為、嚴格把關。
5月14日,項目進入安裝和調試階段,「由於工期在2號機組A修期間,我們要趕在大修結束前完成所有工作。」趙強介紹說。為保證工程質量,他每天待在工地的時間都超過10個小時。磁力鑽頭口徑小,無法固定在鑽架上,他和同事輪流替換,堅持手工鑽孔2小時;為保證無損檢測準確性,凌晨2點,他用X射線再次檢測,發現一處焊口的微小裂縫,及時進行補救;靜態檢測時,EH油壓出現小於2Mpa的細微波動,他決定對模塊充分解體,深入查找問題根源……
最終,該項目實驗測試成功,不僅解決了單信號源故障可能引起的非計劃停運問題,還優化了機組實驗流程,為公司節油節電38.4萬元,實現了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該項目榮獲2020年煤炭行業協會質量管理競賽QC成果二等獎。
作為一線成長起來的產業工人,趙強獲得榮譽的同時也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獲得五一勞動獎章後,在崗期間享受所屬部門副部長崗位工資係數;連續兩次獲得集團公司勞模榮譽,年金繳費比例提高1.5%;作為汽機工程師,享受每月500元技能津貼;作為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享受每月1000元津貼……一系列產改政策紅利讓趙強在科技創效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實。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