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間發明家的傳奇故事:專利生存

2021-01-13 騰訊網

  民間發明家常給人懷才不遇、苦悶連連的印象,徐士龍是個例外。如今他在上海市中心擁有一棟高層辦公樓的整個頂層,座駕是奔馳350,沒有一分錢貸款。不過10年前,創業中的他曾長期蝸居在一個帳篷裡,出入要長時間地坐公交車,更被幾百萬債務壓得喘不過氣。為了5000元專利申請費,他和妻子商量了三天到底花不花這個錢。

  

  最後,他還是決定花這5000塊錢。就是這件專利,讓他後來在軟土地基處理領域有了絕對的技術優勢。

  中國已成為專利申請大國,非職務發明在其中佔據半壁江山,但借著專利創業成功者寥寥。徐士龍肯定是一個難得的成功者,他還在專利戰中打敗了跨國巨頭,在國外開始了高水平的專利經營。即使是大企業,這也沒幾家能做到。

  春節後,徐士龍在東南亞接的兩個大合同剛剛開工,而最近,他又和外方籤下一個新合同。

  這是一個典型而又特別的「專利生存」故事。

  「嫩豆腐」「老豆腐」「豆腐乾」

  徐士龍從童年到長大成人、開始工作,一直身處碼頭。1980年代末,他開始琢磨怎麼把江灘爛泥地弄結實,拓展建設用地。

  軟地基處理是個世界性難題。經典方法是在軟土裡拌水泥每平方米要用300公斤,成本高,還造成汙染。

  徐士龍覺得,把土裡的水抽光是個辦法;但試驗了多年,一直不太成功。1998年,很偶然地看到一輛重型卡車碾過工地,他突然來了靈感水不能只靠抽,還要像擰毛巾那樣施加壓力。

  徐士龍說,當時只有個大致思路,想把思路變成技術方案,要全身心撲上去做。那時外高橋港區正在擴建,項目方知道徐士龍,有意請他試試。機不可失,他丟掉國企處級幹部的鐵飯碗,到處借了幾百萬,來到外高橋。

  一片荒涼的海邊,徐士龍搭了帳篷,撲在現場大幹起來。艱苦自不待言:債主截過他,所有的創業夥伴一個個先後離去……直到2001年春,前景開始明朗。他設計了一系列工程設備,開發出整套施工方法,就像做豆腐那樣,通過抽水和施壓,把軟土從「嫩豆腐」變成「老豆腐」,最後成為「豆腐乾」。整個過程,不用添加一包水泥。

  在港區給他的1000平方米試驗田裡,他的「豆腐乾」指標優異。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中如的鑑定意見是:該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但那年夏天,徐士龍得到消息說,曾參加他成果匯報會的某高校,正根據他的技術寫論文:「沒署你的名。」徐士龍有一點專利意識,左思右想,他覺得唯一的對策是靠專利「正名」。一咬牙,他說服妻子拿5000元申請了專利。

  徐士龍說,因為港口方面認可他的發明人身份,別人也沒再說什麼。這場技術權之爭後來沒起什麼波瀾。1個多月後,那篇論文發表了。如果稍有猶豫,他會因為論文發表在先而失去專利權。

  專利意識,就是這樣微妙。

  發明原創者搭團隊的技術帶頭人

  徐士龍目前身兼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見過許多困窘的民間發明人。他常常現身說法給他們忠告:「有了專利,技術不過硬也沒用。」

  由於和傳統技術路線大相逕庭,更因為草根身份,徐士龍在推廣他的專利技術之時遇到了很多難題,關鍵是人家不信任。這也難怪,軟土地基處理,動不動就是百萬平方米、上億投資的大項目,每個合同拍板前,一步步審核都是最嚴格的,最後還必須由高層領導籤字擔責。好在指標實實在在擺在那兒:外高橋港口三到五期,總面積近400萬平方米,用他的方法處理,至今無一處損壞;浦東機場二號跑道,沉降只是一號跑道的1/4。而且,每個工程都省下了數以億計的資金,工期縮短1/3以上。

  徐士龍說,2002年之後,他一個個積累成功案例,從上海開始,沿江和海岸線拓展,從北侖港到膠東半島,從北部灣到渤海灣……逐漸贏得了聲望,專利的推廣速度一年年加快。至今,用他的方法處理的軟土面積已近9000萬平方米。

  同其他民間發明人往往局限於「個人奮鬥」相比,徐士龍更開放,因此更好地完成了從發明原創者向技術帶頭人的轉型。他只有大專學歷,理論並不擅長。為此,他一直與國內一線高校的巖土處理專家合作。專家幫著構築理論基礎,也建立起一整套施工參數:某種土質,該施加多大壓力、抽多少水,最終能達到什麼指標,理論模型都能精確預計。徐士龍說他如今的主要工作是搭團隊,公司裡最大的部門是研發部,那裡由教授領銜,40多人基本都是碩士和博士。幾年來,公司又新開發出20多項專利,形成了創新體系和專利保護網。

  靠專利技術拿施工合同經營專利

  靠專利參與國際競爭是許多高科技企業的夢想。徐士龍做到了,但這過程中多少有些無奈。

  隨著專利漸獲認可,仿冒者多了起來,「至少有20家。」客氣的話,仿冒者對他的技術做些微調,然後跟他競標;不客氣的,不僅抄,還提起「專利無效」的訴訟。徐士龍很少主動打官司,多是應訴,因為對手一般都是大公司,不少背景「深厚」。徐士龍說,他的公司每年最大的支出不是研發,而是法務。幸好,法院最終維護了他的專利權,但要掃清仿冒者,他力所不及。

  國內有李鬼,在國外他卻體會到了更多尊重,不少國家的政府出面,請他去交流、競標。國外對專利權的重視,讓徐士龍看到了機會。由此,他開始全球布局。

  創業10年後,2009年,徐士龍經歷了一場重量級的官司。在越南,他接到首個海外訂單的同時,也收到了律師函全球軟土地基處理的老大法國梅納公司起訴他「侵犯專利」。由於他在越南已申請專利,在付出數百萬美元律師費後,贏了;而梅納徹底退出了越南市場。這是徐士龍在海外打的唯一一場官司。自此,在國際市場上他一路坦途。

  國外對專利的重視讓他得以施展更高層次的專利戰略。他不再靠技術拿施工合同,而轉向經營專利以專利入股,和當地大企業合資組建公司,參與競標。接單後,對方馬上付30%工程款給他作為專利費,以後再按股本分享利潤。這種模式下,徐士龍不用出一個工人,只要制定技術方案,派兩三個代表監督施工,就能坐享高收益。目前,徐士龍已在22個國家申請專利,承接項目10多個,海外市場業務比重已近一半。去年,行業龍頭梅納在東南亞的子公司被他兼併。

  很少有人比徐士龍更知道專利的滋味。(記者 張懿)

  (文匯報 張懿)

相關焦點

  • 民間發明家有多野?
    原創|民間百科(ID:minjianbaike) 高手在民間,絕活出草莽。散養在民間的野生發明家,大都擁有最樸素的實用主義價值觀,他們的作品拒絕一切花裡胡哨,永遠洋溢著賽博朋克般的原始粗獷。為了省時省力打造整潔街道,年輕的民間發明家把12柄大掃把與拖拉機完美結合,每每行進開來都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宛如惡魔臨世。
  • 銀川有位愛搗鼓的民間發明家,這三件發明專利你來看看怎麼樣?
    11月26日,記者在王建民家裡見識了他的三件發明專利:產品成本不高,但很實用;看似簡單,卻凝結著發明人的不懈鑽研與思考。為驗證專利產品性能開車2萬多公裡試用王建民在原西北煤機技校學習了他最喜歡的機械專業,這為他的發明創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 民間發明人搞創新如"飛蛾撲燈" 面臨發明致貧境遇
    看著一堆堆證書,叫民間發明家何昌盛沒法不激動。 記者金思柳攝53歲的黃谷,自嘲一輩子在「啃老」,生活至今靠年過九旬的父母貼補,女兒讀書的錢是爺爺奶奶掏的。黃谷曾在省財稅職業學院當老師,後來迷上發明,辦了病休,先後舉債七八十萬元,拿了一堆專利,發明的「遠紅外電熱滑鼠」,獲全國發明博覽會銅獎,生活卻從此窮困潦倒。不依賴任何企業、機構,在自生自滅狀態下獨立搞發明,俗稱民間發明人的非職務發明人,處境多與黃穀類似。武漢「農民發明家」李玉明,曾登上「世界發明名人錄」,多項專利獲獎,還到世博會搞展覽。
  • 「天才發明家」特斯拉的故事
    有什麼值得傳世的科學發明和貢獻?又何以讓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感動?他,就是被後人尊稱為「天才發明家」的尼古拉·特斯拉。   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羅埃西亞斯米灣村一個塞族家庭,是五個孩子中的老四。父親米盧廷·特斯拉是位牧師。由於家境貧寒,父親希望小尼古拉子承父業當一名神職人員,但小尼古拉卻對神靈無動於衷,立志當電氣工程師,並因此常常和父親發生衝突。
  • 商丘發明家成功獲得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
    (原標題:豫東常見植物抗病毒效果好——商丘發明家獲發明專利申請號) 「貓耳眼」「傷力草」,是豫東常見的植物,但許多人沒有注意到它們的藥用價值。
  • 揭露民間發明家科學家的一些騙局
    我是安徽廬江縣一個農民,1985年夏天曾經去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球旅行了一個月的時間。不但了解了他們日常生活情況,還掌握了他們許多超前的科學技術和宇宙奧秘。在長期的宣傳外星人科技中,我認識了不少民間發明家、民間科學家,也認識一些想投資新科技的企業家。
  • 這些民間發明家的發明,讓我悟到了什麼叫沙雕
    眾所周知,藏在中國民間的各路發明家們,應該是眾多發明家中最野蠻粗獷的。你既能從他們的發明中看到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又能看到他們思路清奇的民間智慧。所謂的民間發明解決的那一定是來自人民群眾的問題,而上廁所被冰涼的馬桶凍屁股這件事應該就是人民群眾主要的矛盾了。滾燙的體溫也溫暖不了冰涼的馬桶圈,這時候民間發明就出現了。他會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和機智的小腦瓜告訴你這一切都不是問題!用一個小小的發明告訴你什麼叫做火燒屁股。這就是來自民間的智慧。
  • 著名教育家、發明家顧業棟的發明創新故事
    編者的話:經常收到王麗娟、顧業棟兩位同學的來稿,他們的稿件總是蘊含著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創意和發明思想。前兩天,收到了王麗娟同學的來稿,洋洋灑灑的文字中講述了她和顧業棟的發明之路和愛情故事,讀著他們為了發明夢想共同努力的故事,為他們高興,也為他們感動,也很佩服這兩位年輕的、執著的發明愛好者,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定地握著彼此的手,追尋發明的夢想。
  • 跟我來成為發明家吧—創新有方法:TRIZ的傳奇(二)
    阿奇舒勒的傳奇經歷作為TRIZ的創始人,根裡奇.阿奇舒勒先生的人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阿奇舒勒先生1926年10月15日出生於蘇聯的塔身罕午,他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居住了很多年。阿奇舒勒先生在14歲時就獲得了首個專利證書,專利作品是水下呼吸器,並在15歲時,製作了一條船,船上裝有二氧化碳化物作為燃料的噴氣發動機。
  • 那個一生擁有1300多項發明專利的人,到底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那個一生擁有1300多項發明專利的人,到底有怎樣的傳奇人生?「天才是1%的靈感加9%的汗水。」這是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他一生共有2000多項發明,其中1300多項獲得專利,「愛迪生」這個名字已經和電燈、留聲機等人類重大的發明永久地連在了一起。
  • 【名人軼事】一個超神的物理學家:「天才發明家」特斯拉的故事.如果你還不認識他,後悔吧!
    2013年1月初,在美國紐約一家普普通通的小酒店,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為一名在科學史上默默無聞,而發明成果遠遠超過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塞爾維亞人」舉辦了為期三天的紀念活動。父親米盧廷·特斯拉是位牧師。由於家境貧寒,父親希望小尼古拉子承父業當一名神職人員,但小尼古拉卻對神靈無動於衷,立志當電氣工程師,並因此常常和父親發生衝突。十七歲前的特斯拉「中了邪」般地浸淫在發明創造的幻想裡,腦袋裡經常浮現出種種異常奇怪的現象。他後來常說,童年時代的幻覺使他痛苦不堪,腦海裡常常出現強烈的閃光,這,恐怕正是「天才發明家」的「天才」之處。
  • 最美民間發明家--陳宏暢
    最美民間發明家 — 陳宏暢利用上面這些能源,無非就是只一個目的,取得力乘以力的位移這數值。無論用上面說的哪種方式來達到目的,都受到鐵定的限制,尤其是利用水位的勢能。現在,「槓桿儀」發明人發現了全新概念新能源,這能源肉眼看不到,也摸不著,更沒有氣味,使人感覺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因為並不需要藉助「外國」例如石油,而是直接是力乘以力的位移,是抽象的。這就是利用槓桿原理的擴展來達到目的。
  • 傳奇登山家哈米什·麥金內斯去世,發明冰鎬的一代傳奇隕落
    MacInnes挑戰過多座極限高峰,其中就包括早期幾乎無人涉足的珠峰,並於1970年發明的全金屬冰鎬,對雪攀、冰攀裝備的演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爾後還在許多取材於高山的電影中擔任技術指導,一生以傳奇形容也不為過。       Hamish MacInnes(哈米什·麥金內斯)可說是影響20世紀登山界的重要登山家之一,在16歲那年就登上馬特洪峰,1953年更差一點成為首攀珠峰的登山家。
  • 他是天才發明家,2項專利發明改變歷史,卻毒害人類至今
    現如今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就有很多的發明,有的發明對人類十分有用,但是還有一些發明對人類是非常有害的,其實在發明的一開始是不能預知這項發明到底是有害的還有無害的,只有通過檢測才能發現,然而有位天才發明家,有兩項專利發明改變了歷史,卻毒害人類至今,就連他自己最終也是死於自己的發明。
  • 一線故事:蒙古族「發明家」阿拉騰格日勒
    一線故事:蒙古族「發明家」阿拉騰格日勒 心懷責任,點滴奉獻創造巨大價值發明、創新使他的工作充滿激情,在他參加工作的30多年裡,兢兢業業、探索創新,發明了多項與工作密切相關的科技成果,4項成果在自治區QC成果評比中獲獎
  • 超級水槍發明者:一個被NASA「耽誤」的玩具發明家
    雖然有這麼傳奇的經歷,但詹森最自豪、最令世人熟知的卻是一項玩具發明——威力強大的「超級水槍」(Super Soaker)。在他成長過程中,跟他父親一樣,他也喜歡拆下、修補家裡的東西,這些技能後來幫助他成為了發明家。他說,父母的支持非常重要。「在我的記憶中,我對設備及其工作原理很感興趣。我把一切都拆開了。」他說。   「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玩火箭。有一天,我在爐子上做了一些火箭燃料。它點燃了,差點把房子燒掉。我的父母(沒有暴揍我),而是給了我一個熱盤子,讓我在外面做那種事情。
  • 盤點21位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傳奇女發明家
    愛麗絲是一位發明家,她在1919年設計了一個以「瓦斯」為動力的中央暖氣系統。雖然她的設計尚未確實建立過,但這是啟發現代中央空調系統重要因素。 她覺得十分不方便,也很費時間,於是她決定設計一臺可以生產平底紙袋的機器,並於1879年獲得了發明專利。
  • 吞併他人專利,欺騙誣陷特斯拉,愛迪生不是發明家而是商人
    愛迪生是發明的天才,身懷千項專利。他出生於1847年2月11日,從小就對化學非常感興趣到了著迷的地步,奠下了日後成為發明家的基礎。不過,他的天才不僅用於發明創造,更大是用於建立了一支發明團隊,充分發揮發明家的實力。
  • 歷史上一些最著名的發明的真正發明家
    歷史錯誤地把許多發明歸功於錯誤的人。有的被偷了,有的被別人弄得更實用,為他們贏得了榮譽,有的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後來才使他們更有用。許多人被認為是一個僱用了真正的發明家的人,就像託馬斯·愛迪生發明的一些物品一樣。
  • 「故事」都市「發明家」侯寧:用我一分靈感,點亮你十分光芒
    一個貼心的發明,一個有故事的裝置,然而這只是侯寧發明生活的一角。作為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副主任、北京國圖文化藝術中心總經理,侯寧繁忙的工作之餘,發明是愛好,也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像母親常說的,「發明不是發明家的專利,而是一切熱愛生活者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