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礦集團天山公司小創新激發大活力

2020-11-18 中國能源報

該公司5個創新團隊、3個創新工作室骨幹成員已達60多人。給五個創新團隊和三個創新工作室下達小改小革創新課題。和礦山創新團隊。

徐礦集團天山礦業公司以「一地三室五團隊」為載體,大力推進崗位創新、全員創新、自主創新,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發明創造活動,湧現出一批敢創新、會創新、能創新的「礦山小魯班」「礦山愛迪生」和礦山創新團隊,他們以小取大、以新轉強,為礦井安全、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加強頂層設計,釐清短板弱項

天山礦業公司是徐礦集團響應黨中央關於產業援疆號召,於2001年在疆設立的全資能源企業。礦井生產能力由最初的90萬噸/年,發展到2018年的750萬噸/年,成為新疆產能最大的井工礦井。隨著礦井的產能的逐步提升,高性能、智能化的大裝備不斷應用,迫切需要一大批懂技術、會操作、能維護的高素質的技能隊伍。公司黨委從頂層設計開始,從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著手,釐清礦井「四化」發展方向與現實存在的短板弱項。為改變產業工人人才青黃不接的現狀,公司通過外引、內培,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有了提高,但與「四化」建設要求,建成萬兆環網4G 通訊系統、智能化開採工作面,探索應用掘錨一體機、撿矸和皮帶巡檢機器人等先進裝備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是擺在公司面前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決定著「四化」建設的成敗和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二、搭建「135」學訓平臺,滿足多樣化創新需求

找準了安全生產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從強基礎開始。公司組建了「135」學訓平臺,每年提供不少於200萬元的研發資金,用於開發、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各類創新活動的開展。組建了採煤、掘進、機電、通防、水文等 5 個專業學習團隊,由各專業副總師牽頭,各專業技術人員和現場生產技術骨幹為成員,發現、研究各專業存在的問題,定期組織技術交流和科研攻關;充分發揮呂清勝大師工作室、位玉紅勞模創新工作室、沙依提和石開進青年創新工作室等3個創新工作室的技術引領作用,圍繞安全、生態、創新、高效「四個發展」進行攻堅攻關,推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著力在掘錨護一體機應用、工作面智能化開採、煤矸智能化分選等方面進行攻堅,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設1個大型綜合實訓基地,加大實操培訓權重,推動培訓由理論培訓、取證培訓向強實操培訓轉變,要著力打造與「五最」礦井相適應的產業工人隊伍。

三、強化政策支撐,激發創新動能

公司出臺產改「十二條」,搭臺子,提高產業工人政治地位;做裡子,提高產業工人經濟地位;給面了,提高產業工人社會地位。同時,公司根據安全、生產、經營實際,每月召開一次技術創新例會,給五個創新團隊和三個創新工作室下達小改小革創新課題,月初立項、月末評選、表彰,極大激發了職工學習、創新的動能。

學,提升理論功底。13個支部結合實際成立了學習小組,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思路,大力開展「以師帶徒」「結對幫學」等活動,「黨員爭做產改學習帶頭人」蓬勃興起。300對師徒、27個學習興趣小組,猶如礦井人才建設的「金字塔」塔基,為技能提升與「五小」創新築牢了堅實的基礎。從全礦頂尖機電維護員、技術員中抽調的20名後備機電管理人才培訓班,專門對接礦井「四化」前沿技術開展為期一年的專業培訓;從新入礦的機電專業技校生中培養的20名後備機電維護員,現已成為礦井不可或缺的機電中堅力量。線下在學、線上也在學。「天山安全人」app、各區隊微信學習群等,及時把安全及技能知識推送到職工的手上。井下安全廣播、井口「安全16分」、大屏幕連續安全提醒、頭面職工學習室,把整個礦井學習氛圍營造的濃濃的。一些過去班後泡酒場、牌場的職工,現在自覺主動趕往了學、訓場,「入礦門就如入校門」「不學不行」已經在天山公司職工中形成共識。

練,提升實操技能。產業工人實訓基地內,既有礦井成套在用採掘、運輸裝備,也有可以動手操作的模擬和VR虛擬裝備。在這裡,職工可以模擬實操井下主幹工種操作場景。每逢周末,到這裡實訓操作得提前預約,否則是「一席難求」。綜採一區華康智能化開採學習組,在採煤學習團隊的指導下,上班跟著廠家在井下現場安裝、調試,下班和周末就到實訓基地操作演示,用他們的話說,會操作還要懂原理,愣是玩轉了「高大上」的南疆首個5106智能化綜放工作面。開拓工區原是幹巷修的隊伍,但他們不甘於幹老本行,主管區長帶著隊伍「偷」學掘進機操作技術,半年時間的集休日,隊伍一直「泡」在實訓場「打磨」。今年9月,該區轉入煤巷綜掘幹得風生水起,安全質量體系被新疆公司評為一級。機電工區供電班自我加壓抓實訓,每天班後2小時技術講座一年多來從未間斷,湧現出了集團公司第十三屆產業工人技能比武電工高級工組冠軍獲得者王國帥等一批礦山技術工匠。與此同時,該公司「以賽促練」,一改過去一年一次比武為每月一次技能競賽,現場檢驗練兵效果,查找問題不足,為靶向培訓提供依據。僅今年就開展5次7個專業競賽,127名專業高手登臺打擂、亮相「絕活」。

創,提升創新能力。區隊學習型小組及5個學習團隊創新充分發揮他們身在基層、面向現場的優勢,成為礦井「小改小革」主角。井下裝、卸、轉運軌道,常因在抬、架軌道過程中發生擠手碰腳的現象,自製的類似卡子樣的「搬運架軌器」應運而生,徹底杜絕了此類現象再次發生;回收復用的壓風、防塵用鋼管,上井後的除鏽打磨、去噴漿料非常困難,過去都是人工刮、剋方法,一根6米的4吋鋼管一人至少需用2小時,經過反覆試驗自製成功的「脈衝水射流鋼管自動除鏽機」5分鐘就能搞定,方便、實用,而且無環境汙染和傷害。類似這樣集中職工智慧的小革新、小發明,每年在天山公司多達百餘項。

基層創新如火如荼,而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立的3個創新工作室更是在圍繞著制約安全生產的「瓶頸」開展課題攻關。石開進青年創新工作室針對採煤學習團隊提出的綜採工作面溜頭在回採推移中出現的上飄現象,而且人員進入煤壁區臥底清理、配合採用打單體支柱下壓,又極易給日常的安全回採作業和採高管理等帶來了一系列的隱患問題進行攻關。他們集中集體智慧,通過大量的現場觀察、實驗、論證、分析,研製出了綜採工作面刮板運輸機溜頭同步推溜防上漂裝置,有效的消除了溜頭設備自重造成的後墜下沉,實現了溜子按照工作面走向沿煤層底板推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僅此項目每年創效557餘萬元。同時,該裝置應用效果極佳,適合所有綜採工作面使用,具有非常廣泛的推廣前景。該成果最近被中煤協會評為2019年度煤炭企業優秀「五小」創新成果二等獎。位玉紅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呂清勝大師工作室則是圍繞礦井「四化」建設開展課題研究,他們與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鄭州煤礦機械集團、中國礦業大學等5家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夥伴,在礦井水害防治、綜採工作面智能化開採、智能化斜巷安全管理、煤層群動壓對採場的擾動規律等展開研究,為礦井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據統計,三年多來,該公司5個創新團隊、3個創新工作室骨幹成員已達60多人。小改小革成果達340餘項,產生效益1500餘萬元,有96項「五小」創新成果收錄到《煤礦產業工人「五小」創新成果彙編》,有32項「五小」創新成果獲國家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達6項。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徐礦集團:資源枯竭型企業的轉型重生
    近幾年,徐礦集團因資源枯竭、礦井關閉而陷入發展困境。為此,該集團聚焦主業、聚力轉型,破解產業接續、人員安置、生態治理三大難題,打造了資源枯竭型企業轉型、關閉礦井重生、衰老礦區生態修復「三大樣本」,走出了資源枯竭型企業轉型重生的新路。  2020年,徐礦集團繼續貫徹實施「三大樣本」戰略規劃。  解決產業接續問題,打造了老工業基地轉型樣本。
  • 徐礦發電趙強:從「發明家」到「帶頭人」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丁一 王梅 韓遺龍 報導 12月10日上午8點半,剛下班車的徐礦集團徐礦綜合利用發電公司技術支持部部長助理、汽機專工趙強匆忙趕往汽機房0米層,「昨天剛完成備用水環真空泵冷卻水節能調整,今天檢查一下效果。」
  • 激發「小」活力 匯聚大能量
    激發「小」活力 匯聚大能量 ——「十三五」期間淮北市發揮 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作用促高質量發展 2020-
  • 徐礦集團打造智能化礦山 探索綜採智能化穩產高效「金鑰匙」
    6月16日上午,江蘇省煤礦首個智能化工作面正式開採啟動儀式在徐礦集團張雙樓礦舉行。張雙樓煤礦74104工作面於6月10日實現了地面「一鍵啟停」的智能化開採系列功能,通過近期的聯合試運轉,已具備正式智能開採的條件。
  • 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極大激發創新活力
    據新華社電(記者張泉)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帶動創新活力全面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全鏈條」全面躍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部署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行動、規劃,實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2019年,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總體得分為78.98分,較2012年大幅提高了15.29分,極大激發了創新活力。
  • 國信證券給予海大集團買入評級 熵減激發活力 進化塑造成長
    原標題:國信證券給予海大集團買入評級,熵減激發活力,進化塑造成長   國信證券
  •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謝永勝:傳承創新基因 激發...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把科技創新擺在關係戰略全局的突出位置,實施「新跨越行動計劃」,全力貫通「五鏈」,推進「五個全面」,為推進戰略藍圖落地、育新機開新局注入強大活力,體現了公司在能源科技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充分發揮「大國重器」和頂梁柱作用的責任擔當。
  • ——我國氣象數據開放激發社會無限創新活力
    企業註冊用戶主要從事專業技術服務、軟體、公共管理等行業,用戶將氣象數據與不同領域資源相融合,在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體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及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糧食等領域的開發建設中應用。
  • 涵養人才「活水」激發「三態」活力
    那麼,應如何涵養人才「活水」,煥發人才的活力呢?  要涵養人才源頭「活水」,激發初態活力。「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大至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小至一個地區、一個部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乃至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必定有一套科學的人才選拔任用機制體系,有一個人才為先惜才愛才的發展理念,有一個激勵人才幹事創業的廣闊平臺。
  •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編者按  光明日報和經濟日報日前發布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同時發布了第十二屆「全國文化企業他們堅持創新發展,發揚工匠精神,在履行社會責任中不斷做大做強,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他們注重提升自身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水平,助力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增強。
  • 2018寧波創業創新風雲榜揭曉 製造"群星"激發發展活力
    昨日,被譽為「寧波經濟奧斯卡」的2018寧波創業創新風雲榜揭開「面紗」。19項榜單,近300家(個)上榜企業、人物、園區,向市民展示了寧波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nbsp&nbsp&nbsp&nbsp其中,製造業企業表現尤為亮眼。年度「納稅50強」企業中,工業企業達29家。
  • 「三色黨建」—國家能源集團長源廣水風電公司黨建工作紀實
    【特別報導】「三色黨建」凝聚組織新活力——國家能源集團長源廣水風電公司黨建工作紀實文/李蓓蓓國家能源集團廣水風電有限公司黨員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前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說起實行黨員「積分制」的科學性,該公司黨委書記殷啟明深有感觸。用積分「加法」添動力,讓「爭A創優」有勁頭,黨員「積分制」不僅破解了該公司黨員活動組織難、發揮作用弱、考核評議彈性大等問題,還有效激發了黨員為民服務意識,使優秀黨員添動力、落後黨員有壓力,使黨員真正成為群眾中的一面旗幟,形成了黨組織與黨組織之間、黨員與黨員之間比幹勁,樹形象的良好氛圍。
  • 天山實業集團與中建科技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及基地揭牌儀式順利...
    天山實業集團與中建科技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及基地揭牌儀式順利舉行 2019年05月20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在趙佔良總裁及天山綠創建材公司總經理宮志廣的引領下,趙亞軍一行參觀了實業集團建築產業化基地。
  • 經費使用靈活,可自主選擇課題,極大激發創新活力
    「用處可大了!」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告訴記者,「20萬元的項目經費雖然不算多,但是使用靈活,經費使用實行『包幹制』,不規定具體使用明細與比例限制,充分激發了我們的創新創造活力。」2015年,董合忠入選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連續5年、每年獲得中央財政給予的20萬元經費支持。
  • 加強基礎科研和應用研究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助力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李海英)11月23日上午,市長姜有為與他所聯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農業大學稻作研究室主任陳溫福,東北大學老師王聰、劉騰飛等院士專家進行座談,了解他們的工作、科研情況及新一年的計劃安排,聽取院士專家關於瀋陽科技創新及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 黔東南州大風洞鎮「五抓五促」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黔東南州大風洞鎮「五抓五促」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發布時間:2020-10-21 14:16:42      來源:黔東南日報   今年以來,大風洞鎮通過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就此對國企改革專家、長江商學院大企業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進行了專訪。李錦認為,2020年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構成主題,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是方向,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目的。
  • 陳新滋:各盡所能激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活力
    不久前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陳新滋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
  • 天山鋁業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趙慶雲:科技創新寫人生
    這家企業的名字叫天山鋁業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天山鋁業公司累計完成投資約300億元,形成了120萬噸電解鋁、6×350MW發電機組、30萬噸碳素的生產能力,已成為拉動兵團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帶給天山鋁業公司發展的源源動力來自哪裡?
  • 王建軍:激活股權激勵制度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作為資本市場監管老兵,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對此深有感觸,他持續關注人才對經濟轉型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建議減輕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的稅費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