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 林少麗 聶金秀 記者羅勉 汕頭市南澳島沿海有許多座燈塔,這些燈塔建在礁石邊,立在浪花裡,造型不一,新舊有別。不管海面是浪潮洶湧還是平靜如湖,她們都安靜地站立著,守望著眼前的一片海域,守護著進進出出的船隻。在人們心中,燈塔已不僅是一盞燈,它有著超凡的意義。那塔上發出的光芒是夜航的引路燈,更是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照耀遠方,指向未來的憧憬。它是人們茫茫「航路」上指引前行的信念和力量。南澳島風景秀美,讓人沉醉……而燈塔的突然出現,總會讓人不禁歡呼雀躍,更加如夢如幻。
在一些比較危險的海域,燈塔的作用尤為明顯。半潮礁位於南澳島東南部距岸約3海裡的海面上,是八方商船經過南澳海域和當地漁船出海捕撈的航行要道,日均經過半潮礁的商船約有120多艘次、漁船180多艘次。由於半潮礁礁石高潮時被海水淹沒,低潮時露出水面,常有不熟悉此處海況的船隻在此觸礁,非常危險。2005年初,半潮礁燈塔建成發光,航行至此的船隻從此有了指路明燈。這麼多年來,漁船經過此處海域發生險情的次數明顯減少。
南澳三囪崖燈塔則是完善了南澳島南北航道、潮州港、汕頭港的助航標誌,為過往船舶提供更安全、更經濟、更有效的導助航服務。而三囪崖燈塔也因是全省首個將旅遊元素和海上助航功能融於一體的航標燈塔被人所知,讓人嚮往。
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雷達應答器、DGPS系統、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綜合導航體系的建立,燈塔的導航作用越來越被弱化,導航價值在日益減少,但其擁有的潛在歷史文化價值,逐漸成為了各國追捧的人文地理坐標。
近日,汕頭市還舉辦了科普展覽傳播燈塔文化。該展覽以半潮礁燈樁建成十周年為主線,以汕頭港2015年被國家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海上重要節點為契機,將燈塔建設發展歷史、燈塔模型、燈器以及燈塔郵票收藏等燈塔文化作品進行展示,通過文字、圖片、航標模型、燈塔燈器實物以及燈塔郵票、剪紙等相結合的方式,對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燈塔文化、現代航海保障公益服務和航海科普知識等內容進行介紹。展覽受到了市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