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T項目:沒想到「米」這個計量單位是這樣來的

2020-12-05 職易說

工程測量師每天都要跟GPS、全站儀、測距儀、測繪儀器、腳架、塔尺、稜鏡等測繪儀等打交道,那麼千百年前的古代沒有這些先進的工具,當時是用什麼工具測量的呢?

準繩與規矩

準繩和規矩應該算是最早的測量工具之一,據《史記》載,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 相傳夏禹在陝西龍門、華陰一帶治水時,創造並使用了準、繩、規、矩四種測量工具。

「準」和「繩」是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規」是校正圓的工具,而「矩」則是畫方形的曲尺。《山海經》中也說大禹曾派他的兩名助手大章和豎亥去步量世界的大小,「豎亥右手把筭,左手指青邱北」。

《周髀》首章記述:「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復矩以測深,臥矩以知遠」,說明「矩」在古代是測量高、深、平、遠的工具。「矩」的發明更具有重大意義,因為「矩」可以構成直角,而只有構成直角,才可以從事測量。

《詩·大雅·公劉》有「既景乃岡」的記述,即公元前15世紀末,周族公劉在陝西彬縣一帶勘測地形,立表測影以定方向,使用了簡單的測量工具「表」。戰國時期《考工記·匠人篇》有把表立起,用掛著重物的繩子校準表垂直於地面,觀測表影測繪地形的記載。

 古人如何計量

簡單介紹了下最開始古人用的測量工具,那麼他們又是用什麼來記錄測量的量?畢竟那時候公制單位還未出現,所以大部分時候以人身體的一部分為基礎來頂替長度單位。

例如在中國最初的尺指的是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這個長度大約是20釐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拃」或「一捺」。但是因為個體的差異,導致這個長度並不一致。

另外古代的交通極不方便,所以就導致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長度單位,相互換算非常複雜,甚至根本做不到。於是,統一度量衡便在世界很多地區開展了起來。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非常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統一度量衡,在此舉措中留下一件珍貴的文物——商鞅方升。

雖然測量單位得到統一,但是這些個長度單位,都把糧食、身體等等當成依據。個體的差異化這些距離顯然是不精確的。

 米的來歷

為了解決傳統的長度單位不精確、誤差大的問題,大革命之後的法國首先確立了標準的長度,而後又建立了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的公制長度,也就是國際單位制。

說起公制長度就不得不說「米」這一計量單位,那它是怎麼來的?

1790年5月8日,法國國民議會宣布實行度量衡改革,並將這一重任交給了法國科學院,這裡匯聚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大牛,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拉格朗日;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人稱科學巨匠的拉普拉斯等等。經過大牛們的商討決定,將米定義為:經過巴黎的,從北極至赤道的子午線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

那還等什麼說罷,就開始動手測量測量子午線的長度,這次測量從1792年一直持續到了1799年。終於在1793年取得初步結果的時候,就對米的長度給出了標準,後準備完善。

接下來,法國科學院在1799年製作了一根長度是一米的鉑金棒,但是這個鉑金棒的長度不夠精確,所以在90年後的1889年,法國召開了首屆國際計量大會,對米原器進行了更換,新的米原器採用90%的鉑和10%的銥的鉑銥合金製成,並規定在冰的熔點溫度時,也就是0℃的時候,測量得到的國際米原器上兩道刻度之間的距離為「1米」。

就這樣最初的單位「米」就來了,但是後來大牛深思熟慮後發現這個「米」仍舊不是最精確的。

首先米的定義是經過巴黎的,從北極至赤道的子午線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可是我要是在巴黎的地上添一鏟子土,或者挖個坑,是不是米這個長度就要發生變化呢?

另外如果有一天米原器丟了或是損壞了,而地球時刻在變化,那麼我們再按之前的標準測一次「1米」,顯然是與之前不同的。

隨著人類對光速的測量逐步精確,最終國際計量大會對米的定義採用了隨處可見的光,將1米定義為「光在真空中行進299792458分之一秒的距離」。如此一來,只要實驗條件允許,我們就能測量出標準的1米長度。這個米的定義也一直沿用至今。

這就是公制長度「米」的由來,隨後逐步擴散到全球。

相關焦點

  •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 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5月20日是第20
  • 什麼是計量單位和法定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是為定量表示同種量的大小而約定的定義和採用的特定量,人們為了生活、生產的方便選擇計量單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對同一個量選用的計量單位有所不同,每個國家選擇什麼計量單位是一個國家的主權。
  • 斤等計量單位已淘汰 1.75米不能表述為1米75
    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包括,繼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計量單位:英寸、寸、公尺、尺、公分、斤、馬力、匹、碼、度等。公文、報紙、廣告中土地面積經常出現淘汰計量單位「畝」;電視、顯示器經常出現淘汰計量單位「英寸、寸」等。 記者從省質監局獲悉,不規範的計量單位使用,很容易給消費者造成混亂,也不利於科技、貿易交流。
  • 三個磁學計量單位是怎麼來的?
    原創 劉景峰 返樸5月20日,我們推送了《七個電學計量單位是怎麼來的?| 世界計量日》一文,介紹了7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電學相關國際單位。本文介紹兩個磁學相關單位特斯拉(T)、韋伯(Wb)以及在物理學和各領域常用的單位赫茲(Hz)。
  • 「千克」「安培」等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正式使用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記者 奉永成) 5月20日是第20個世界計量日,今年世界計量日的主題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
  • 計量單位將迎來量子化時代
    人們日常所用的「米」「秒」「千克」等計量單位,將被重新定義。記者日前從中國計量院主辦的「展望2025——國際計量發展重大挑戰」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當前國際計量體系正在經歷歷史性變革,國際單位制將以量子等自然界基本常數為基礎重新定義。
  • 七個電學計量單位是怎麼來的?| 世界計量日
    計量正是關於測量的科學,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也是支撐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 麥克斯韋的思想使計量單位進入新時代計量單位又稱測量單位,是用來度量、比較同類量大小的一個標準量或參考。比如,比較質量時我們用「千克」,比較長度時我們用「米」等單位。而法定計量單位則是國家以法令的形式規定使用的計量單位。
  • 七個電學計量單位是怎麼來的?|世界計量日
    計量正是關於測量的科學,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也是支撐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麥克斯韋的思想使計量單位進入新時代計量單位又稱測量單位,是用來度量、比較同類量大小的一個標準量或參考。比如,比較質量時我們用「千克」,比較長度時我們用「米」等單位。而法定計量單位則是國家以法令的形式規定使用的計量單位。
  • NSR專訪李天初院士:基本計量單位的量子化
    會議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決議A。根據決議A,國際單位制的四個基本單位,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別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伏加德羅常數NA定義。這樣,就基於一系列常數在SI中建立了基本量和單位。新的國際單位制已於2019年5月20日正式啟動。這是自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約》籤署以來計量學史上最重大的變化和裡程碑。
  • 計量單位要分清
    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我們會使用各種物理量來描述物質或客觀事物的性質,並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那麼關於計量單位,你了解多少呢? 例如,使用質量來表示固體物質的多少,並選用千克、克、毫克等單位來計量質量;使用體積來表示液體物質的多少,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釐米等作為計量單位。而法定計量單位則是國家以法令的形式規定使用的計量單位。那麼不同國家之間有沒有一個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制呢?當然有,它就是——國際單位制。
  • 法定計量單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一)、法定計量單位的名稱  1、法定計量單位的名稱一般指中文名稱。簡稱或全稱可以任意選用,以表達清楚明了為原則。  2、組合單位的中文名稱,原則上與其符號表示的順序一致。單位符號中的乘號沒有對應的名稱,只要將單位名稱接連讀出即可。例如:N?
  • 米、千克、秒……這些基本單位是怎麼來的?
    1999年,第二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世界計量日」。在國際單位制中,有7個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長度(米)、質量(千克)、時間(秒)、電流(安培)、熱力學溫度(開爾文)、物質的量(摩爾)和發光強度(坎德拉)。那麼這些基本單位是怎麼定義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
  • 「秒」「米」「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7個國際計量單位20日起...
    國際單位制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標準度量衡單位系統,其7個基本單位包括時間單位秒(s)、長度單位米(m)、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cd)、質量單位千克(kg)、電流單位安培(A)、溫度單位開爾文(K)以及物質的量單位摩爾(mol)。1千克到底是多重,1米到底是多長呢?這就需要將抽象的概念與現實對應起來。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迎來自然常數
    計量,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度量衡」。從「邁步定畝」「掬手為升」到「國際千克原器」,人類的計量單位度過了以物理實物來作為基準的漫長時期。今天,所有實物基準已退出歷史舞臺,光速等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自然常數走上前臺,重新定義我們的「度量衡」。  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重構。這對我們影響幾何?中國又將如何應對?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 迎來自然常數
    從「邁步定畝」「掬手為升」到「國際千克原器」,人類的計量單位度過了以物理實物來作為基準的漫長時期。今天,所有實物基準已退出歷史舞臺,光速等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自然常數走上前臺,重新定義我們的「度量衡」。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重構。這對我們影響幾何?中國又將如何應對?
  • 說說梅溪湖那些特有的「計量單位」!
    梅溪湖36子,一群超級能攪和的人,在他們的各種攪和中,梅溪湖擁有了自己特有的計量單位,今天,咱就來總結總結梅溪湖那些特有的計量單位。1、超超是一種邏輯計量單位,發明人是著名梅溪湖著名假聲男中張超先生。這個單位可以說很大了,梅溪湖女孩要是邏輯能達到1超,那是要發帖的。2、蔡這個是酒量計量單位,發明人是高貴王子蔡程昱先生。
  • 夜讀丨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
    今晚與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張曉風的《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張曉風這是一家小店鋪,前面做門市,後面住家。星期天早晨,老闆娘的兒子從後面衝出來,對我大叫一句:「我告訴你,我的電動玩具比你多!」
  • 惠州檢測設備第三方計量中心-計量校準單位
    惠州檢測設備第三方計量中心-計量校準單位本公司校準檢測中心設有:力學、長度、幾何量、衡器、電磁學及無線電室、熱工等 計量校準實驗室.本校準中心可對以上類別範圍的各國儀器進行校準並出具國際認可的法定校準證書.校準/檢測報告具有性、可靠性、公正性, 符合ISO審核和客戶驗廠。惠州檢測設備第三方計量中心-計量校準單位
  • 以人名命名的計量單位~~
    大家是否知道計量單位名稱的來源不知道也沒關係今天的計量知識小課堂將為你介紹一些以
  • 小學必背: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要分清,計量單位互化只需記一句話
    常接觸的計量單位有:長度、面積、質量、體積(容積)。在個別題目中,單位不統一時換算單位是我們解題的第一步驟,那麼怎麼划算,就必須知道兩者之間的進率是多少。下邊是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接觸的所有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