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南為何持續高溫?「焚風效應」了解一下

2021-01-13 南海網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海口5月9日消息(記者 姚皓 通訊員 邢彩盈)進入五月份以來,海南省持續出現高溫天氣,據海南省氣象局統計,5月1日至8日,全省已有12個市縣最高氣溫達37℃、54個鄉鎮達到40℃,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5月歷史極值,對此,海南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吳勝安分析,主要是由於近期海南持續受副熱帶高壓和西南乾熱氣流的長期控制影響,以及全球變暖的氣候大背景。

有市民認為,今年持續的高溫天氣似乎來得更早一些,但吳勝安介紹:「不僅沒早來,還晚來了」,去年海南早在4月中旬左右全省多地最高氣溫就已經達到並持續處於35℃以上,局部地區達到40℃。今年4月份海南受冷空氣、各類氣流等影響,氣溫走勢起起伏伏,除了個別天出現高溫天氣外,大部分時間裡各地最高氣溫均處於30℃以下。

但是進入5月份以來,相比去年同期溫度則較高。根據中國氣象網公開數據顯示,5月7日海口最高氣溫39.2℃,創當地5月最高紀錄(為整個觀測史第二高);儋州5月7日最高41.1℃(創當地觀測史最高紀錄,也追平了海南的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紀錄(澄邁41.1℃,1994-05-03)),白沙5月7日最高氣溫40℃,5月觀測史首次上40℃!海南昌江5-7日連續3天創5月紀錄,5月5日39.9℃、6日40.4℃、7日40.5℃(7日追平了當地整個觀測史最高)。

吳勝安介紹,近期海南持續高溫主要是由於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盛行下沉氣流,空氣下沉會壓縮增溫,另一方面,上升運動較弱不易成雲致雨,因此高壓內盛行晴朗少雲的高溫天氣;而乾熱的西南風經過五指山時,空氣中的水汽上升凝結成雲留在迎風坡,而氣流在背風坡下降過程中因含水量少更易升溫,從而產生「焚風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已經形成,一般來說,受其影響天氣會出現一定異常,包括高溫熱浪、乾旱、颱風、強對流天氣等。那麼海南近期持續的高溫天氣和該事件有關嗎?

吳勝安認為,厄爾尼諾事件給西太平洋帶來強度偏強的副熱帶高壓,近期海南持續高溫的原因之一就是副熱帶高壓,所以它對海南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由於今年的厄爾尼諾強度較弱,對未來海南高溫的影響要弱於去年。

海南省氣象臺預計,海南高溫天氣將持續至5月10日,11日~12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海南北半部地區局地有雷陣雨,高溫天氣略有緩解,除儋州、昌江、白沙等市縣仍維持35~37℃的高溫天氣外,其餘地區最高氣溫降至31~34℃。

海南省氣象部門提醒: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高溫預警信息,切實加強防暑降溫措施;紫外線較強,外出需注意防曬,同時還要及時補充水分。

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焚風效應」了解一下
    海南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吳勝安分析,持續高溫主要是由於近期海南持續受副熱帶高壓和西南乾熱氣流的長期控制影響,以及全球變暖的氣候大背景。  根據中國氣象網公開數據顯示,5月7日海口最高氣溫39.2℃,創當地5月最高紀錄(為整個觀測史第二高);儋州5月7日最高41.1℃(創當地觀測史最高紀錄,也追平了海南最高氣溫紀錄——澄邁41.1℃,1994.05.03),白沙5月7日最高氣溫40℃,5月觀測史首次上40℃。昌江5-7日連續3天創5月紀錄(7日40.5℃,追平當地整個觀測史最高)。
  • 海南為何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氣象專家解析高溫成因
    5月1日~8日,海南省共有12個市縣出現了連續高溫天氣過程。其中8日儋州(40.7℃)、澄邁(40.8℃)、昌江(40.3℃)達40℃以上,另外,全省共有54個鄉鎮最高氣溫在40℃以上。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5月歷史同期極值。預計,海南省本次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至10日。
  • 海南為何出現持續高溫天氣?省氣象專家這樣解釋
    5月1日~8日,海南省共有12個市縣出現了連續高溫天氣過程。其中8日儋州(40.7℃)、澄邁(40.8℃)、昌江(40.3℃)達40℃以上,另外,全省共有54個鄉鎮最高氣溫在40℃以上。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5月歷史同期極值。預計,海南省本次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至10日。
  • 海南多地氣溫打破歷史同期紀錄 專家:焚風效應疊加副熱帶高壓控制...
    記者7月11日下午從省氣象部門了解到,省氣象局7月11日15時30分繼續發布高溫四級預警:預計12日白天,海口、臨高、澄邁、定安、東方、儋州、屯昌、昌江和白沙9個市縣的大部分鄉鎮將出現攝氏37℃以上的高溫天氣。
  • 專家解釋海南持續大範圍高溫天氣成因 7月下旬或將緩解
    中新網海口7月11日電 海南省氣象局11日繼續發布高溫四級預警,預計12日白天海南有9個市縣的大部分鄉鎮將出現37度以上的高溫天氣。據海南省氣象局介紹,這是該局連續5天發布高溫預警,且還將持續。自5月以來,海南連續出現長時間大範圍高溫天氣。
  • 常見的地理效應① | 焚風效應
    此次焚風造成二人喪生,以及數百萬歐元經濟損失。   2004年5月11日,臺灣的臺東市颳起焚風,40.2攝氏度的高溫創下了臺東百年紀錄。當日中午12時57分,臺東市區突然颳起強烈的焚風,室內外溫度如烤箱般急速上升。至13時14分,氣溫飆升到40.2攝氏度,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有些民眾打開冷氣,躲在屋內,有些民眾帶著小孩,跑到郊外清澈的溪流裡消暑。
  • 海南"高溫"天氣將持續 未來一周仍是"暖冬"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11月19日電 進入11月以來,海南省平均氣溫都在29攝氏度左右,大部分地區最高溫度甚至超過了30度。雖然已經入冬,但是海南高溫天氣一直處在較高水平,這讓廣大市民也感到很疑惑。  11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南省氣象局了解情況,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邢旭煌告訴記者,「從數據對比來看,海南11月1--16日的平均氣溫在歷史上排位確實是比較靠前的,位居1966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由於今年是厄爾尼諾年,這一現象對氣候會產生一定影響,但並不是唯一原因,因為對比歷史氣溫較高的2005年,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厄爾尼諾年,但歷史同期卻排名第一。」
  • 古藺氣溫創四川歷史最晚高溫記錄 瀘州氣象局:是罕見焚風來了
    11月17日,過了立冬才10天,古藺最高氣溫在16時上升至35.8℃,這是四川11月最高氣溫紀錄、四川歷史最晚高溫記錄。為何在冷颼颼的冬季,還有地兒和夏天一樣熱?答案,和焚風有關。瀘州氣象局供圖據瀘州市氣象臺相關負責人解釋,焚風是由於空氣作絕熱下沉運動時,因溫度升高溼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種乾熱風,是山區特有的天氣現象。「焚風,是由於氣流越過高山後下沉造成的。當一團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面時,每下降1000米,溫度平均升高6.5℃。當空氣從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時,溫度會升高20℃以上,使涼爽的氣候頓時熱起來。」
  • 氣象學中的「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分別是什麼意思?
    在氣象學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許多跟氣候有關的「效應」,比如「熱島效應」、「溼島效應」、「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等。那麼,「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又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兩種效應的產生主要都是有地形對於空氣水平運動的影響而產生,這裡的地形以山地地形為主,「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大多出現在同一區域,那就是山地的背風坡位置。
  • 高考地理小專題——焚風效應
    焚風是出現在山脈背風坡,由山地引發的一種局部範圍內的空氣運動形式,是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乾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太行山東坡的焚風是當地氣候的顯著特徵,對太行山東坡及山前平原有明顯的增溫效應。下圖為冬季某月太行山東坡地形暖脊示意圖。(1)指出圖示該月太行山東坡地形暖脊的空間分布特徵。(2)分析圖示該月太行山東坡地形暖脊的形成過程。
  • 氣象學上的神奇效應
    但其實,氣象學中的「效應」除了這兩個以外,還有不少值得了解的,遠的不說,近期社會熱點中珠峰測量、南方暴雨等就能見到不少「效應」的身影。  本期特別策劃,帶您一起做這幾道「填空題」,開啟新知識答卷。而和5月22日東莞、廣州的特大暴雨不同的是,此次珠江口暴雨的雨勢猛烈程度稍遜一籌,但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從雲圖和雷達圖上看,暴雨雲團像列車一樣一個接一個地經過珠海,形成了列車效應,而這也是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典型象徵。  那麼,何為列車效應?它的威力又如何呢?  試想,當一個人站在鐵軌旁邊,一列列火車經過時,會有什麼感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之南的薩瓦那
    這段時日,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教授任明迅等人,進行了一項名為《季風氣候對亞洲熱帶植物分布格局與適應進化的影響》的研究後提出,當地存在的季風氣候是海南島稀樹草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雨影效應」「焚風效應」「喀斯特效應」三大效應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海南的稀樹草原。  什麼是「薩瓦那」  「有一種風景人見人愛,不分老少,無論中外。這種風景就是稀樹草原。」
  • 科普:持續高溫如何產生?體感溫度為何高於實測?
    目前我國還處於悶熱的中伏階段雖然還有幾天就到「立秋」時節但立秋之後天氣會不會逐漸轉涼這幾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是如何產生的體感溫度和實況監測溫度是不是一回事兒看視頻↓↓↓了解一下高溫天氣是如何形成的?中國氣象局的專家介紹,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天氣。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如果高溫天持續3天以上,就稱之為高溫熱浪。高溫天氣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特定的天氣系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副熱帶高壓」系統。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一般會影響氣流下沉。
  • 常見的地理效應你了解嗎?
    焚風效應是指當氣流經過山脈時,沿迎風坡上升冷卻,在所含水汽達飽和之前按幹絕熱過程降溫,達飽和後,按溼絕熱直減率降溫,並因發生降水而減少水分。過山後空氣沿背風坡下沉,按幹絕熱直減率增溫,故氣流過山後的溫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溫度高得多,溼度也顯著減少。
  • 四川古藺11月出現35.8度高溫?當地氣象臺:有害天氣焚風惹的禍!
    11月17日古藺縣小時氣溫走勢圖據瀘州市氣象臺副臺長林璐介紹,古藺城區之所以在11月達到35.8攝氏度的高溫天氣,主要是當地受乾熱風加上地形的影響,產生了「焚風」氣象。據了解,焚風是由於空氣作絕熱下沉運動時,因溫度升高溼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種乾熱風。
  • __ 效應?測測,你的氣象知識是青銅or白銀段位!
    而和5月22日東莞、廣州的特大暴雨不同的是,此次珠江口暴雨的雨勢猛烈程度稍遜一籌,但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事後證實,這次過程是一次典型的列車效應發威所致。可見狹管效應還真是不得不防。03天氣事件:5月1日至10日,海南全省共12個市縣出現1-9天的高溫天氣過程,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5月歷史極值。
  • 持續高溫如何產生?體感溫度為何高於實測?一起來科普
    &nbsp&nbsp&nbsp&nbsp體感溫度和實況監測溫度是不是一回事兒&nbsp&nbsp&nbsp&nbsp看視頻↓↓↓了解一下&nbsp&nbsp&nbsp&nbsp高溫天氣是如何形成的?
  • 效應?測測,你的氣象知識是青銅or白銀段位!
    而和5月22日東莞、廣州的特大暴雨不同的是,此次珠江口暴雨的雨勢猛烈程度稍遜一籌,但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 事後證實,這次過程是一次典型的列車效應發威所致。
  • 近期為何多地「炎值爆表」 ?
    近期為何多地「炎值爆表」 ?(資料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北半球多地近期「炎值爆表」,歐洲多地繼6月後再次出現嚴重熱浪,德國、荷蘭和比利時連續兩日打破高溫紀錄,我國華北、江南、華南等地也出現了大面積高溫。專家認為,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未來破紀錄的高溫天氣或許將更加頻繁地出現,人們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延緩地球「高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