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月11日下午從省氣象部門了解到,省氣象局7月11日15時30分繼續發布高溫四級預警:預計12日白天,海口、臨高、澄邁、定安、東方、儋州、屯昌、昌江和白沙9個市縣的大部分鄉鎮將出現攝氏37℃以上的高溫天氣。據悉,自2020年7月7日起,海南省氣象局已連續5天發布高溫預警,且還將持續。
連日來,「熱」成了海南大部分地區的天氣主題詞。根據省1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資料統計, 5月1日至7月9日,海南省共出現3次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分別出現在5月2日~27日、5月29日~6月13日、6月17日~7月9日。有15個市縣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累計高溫日數最多的為昌江64天。
針對今年持續長時間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的原因,記者採訪了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勳。李勳解釋說,海南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現在正值夏季風盛行期間,海南島低空為西南風。該西南氣流來自印度洋,經中南半島地形的阻擋,水汽條件較差,氣流變得乾熱。這股乾熱的西南氣流經過位於海南島中部的五指山後,疊加焚風效應並配合副熱帶高壓的下沉氣流影響,變得更加乾熱,導致了海南島西北部、北部地區形成大範圍的持續高溫天氣。相比較而言,海南島東部、南部地區,由於地形作用,處於西南氣流的迎風坡,氣溫沒有西北部地區高。李勳告訴記者,所謂焚風效應就是當氣流經過山脈地形,水汽受地形阻擋,氣流在迎風坡爬升後變得乾燥,在背風坡下沉變暖,約每下降1000米溫度升高6.5℃。
這樣的天氣形勢受夏季風的主導,很難消散,因水汽條件不充足,午後雷陣雨的影響小,沒有明顯的降溫效果;目前影響海南島的颱風數量少。因此,高溫天氣在7月中旬還將持續,7月下旬有可能得到一些緩解。
李勳提醒,公眾應儘量避免在午後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天氣要做好防暑防護,儘量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進行戶外工作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