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家,毅然回國後又出國,用實力讓西方給他頒獎

2020-12-11 騰訊網

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家,用實力讓西方給他頒獎。

據悉,曾經離開北大前往美國的數學家許晨陽,問鼎了一項數學大獎——2021年科爾代數獎,而該獎也是中國人首次獲得,為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所做的貢獻。

不得不說,許晨陽在海外名校畢業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完全有機會留在國外發展,但是他堅持返回祖國,回到了北大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教。

許晨陽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可以說從小就表現了出來。在1998年,他就在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冬令營中拿下了金牌,而且加入到了國家數學集訓隊,次年還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學習。

曾經許晨陽就渴望在中國一展才華,為中國代數幾何做出貢獻。他學業有成,在北大招收了不少研究生和博士生,為中國培養了大量數學人才。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數學毫無用處,最為直接的可能,就是數學缺乏變現的能力。但是實際上,數學是許多學科的基礎,更是許多智能下的真正大腦核心。

可以說,數學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2018年,許晨陽再次出國,全職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教。

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的人才流失很讓人心痛,但是也有人說,這樣的人才流失屬於正常現象。也許,這樣的現象很正常,但是筆者以為人才能夠選擇國外,絕非是一個愛國亦或是不愛國就能講清楚的。

過去,許晨陽能夠放棄一切,回到祖國,為什麼又要出國?

對於生活在什麼地方,工作在什麼地方,其實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著自己的權利,無論是哪一類人都無可厚非。然而,對於中國而言,這樣的人才流動,如果不反思自己,那麼這要比流失人才更加可怕!

筆者以為許晨陽離開北大,必然是國外高校,有著能夠吸引他的魅力。然而,或許國外高校存在的魅力,也可能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

許晨陽在代數幾何領域成績卓著,尤其是雙有理幾何領域。這次獲獎,足夠證明一名數學界的新星,正悄然升起。作為80後的許晨陽,也正是搞研究的正當年。

當然,在數學領域,許晨陽也並非第一次獲獎,他曾經在2013年就獲得了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而且還榮獲了第13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許晨陽就因為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領域的傑出貢獻,曾經獲得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國際數學聯盟」,三方共同頒發的以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名字命名的「拉馬努金獎」。在2017年獲選龐加萊研究所的「龐加萊講座教席」,是當時唯一入選「龐加萊講席」的中國青年數學家,在同一年,他還拿下了「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高達100萬美金。

2018年,許晨陽全職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但是他的研究卻從未停止,次年就拿下了「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當然,中國有句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就如當初,許晨陽離開中國,前往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之路一樣,或許在某一個時刻,許晨陽依然可能回到國內。

人生只有一次,可能有人不覺得虛度光陰可恥,但是有些人卻不一定。科學家的每一絲心血和時光,都有可能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自然更珍惜每一個可能取得成就的機會。

慶幸的是,如今中國的學風正在轉變,學術造假、論資排輩等舞弊現象,在國內或將不再是「隱秘的角落」。相信,當學術界一片清朗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才湧現出來,那時將不僅是中國科學家會積極回國,還可能有更多的外國科學家來到中國。

相關焦點

  • 留學生回國隔離「當大爺」?送孩子出國,不如培養他這三種品質!
    留學生回國隔離「當大爺」?送孩子出國,不如培養他這三種品質!世紀瑞創學院,IT人才的搖籃!我們經歷過的恐慌正在國外激烈重演,新冠病毒的擴散十分遠比人們的預期要快。留學生回國隔離「當大爺」?送孩子出國,不如培養他這三種品質!國內算是好多了,可國外卻陷入了無邊黑暗。這樣,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度。於是,很多華裔、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躲避災難。
  • 60歲美籍博士毅然回國,赤手空拳發明中國專利半導體,打破壟斷
    而他的父親,也在祖父的培養下曾去國外留學,畢業後放棄國外的高薪毅然選擇回到中國成了一名教授,為祖國效力。,但濃濃的愛國情操使他毅然毫不猶豫做出了這個選擇。為學技術而出國1968年,畢業後的尹志堯被分配到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成了一名研究員,他在這崗位上一呆就是10年,然而到了後期,隨著研究深入,他發現自己知識儲備量支撐不起研究的進度,他的研究進入了瓶頸期。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餘年沒搞清楚,出國肯定回國
    當今,在中國領先的前沿科技中,量子通信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談及到量子通信,你不得不提起他,他是促成這一優勢的核心因素,他就是被譽為最近接諾獎的中國科學家潘建偉。1970年,潘建偉於浙江省東陽市出生。17歲的時候,潘建偉放棄了被直接保送到浙江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系求學。這與他從小喜歡科學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大學裡,他與量子研究有了不解之謎。1996年,求學若渴的潘建偉留學海外,拜入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教授門下,前往攻讀博士。大學期間,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他放棄福利歸國,讓美科學界炸鍋,直言:不回國就像欠了很多債
    一個國家的強盛在於科技實力的水平,不衰則在於一個國家的民族凝聚力,國之強大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人才又要從小抓起。因此少年被稱為下一代接班人就是因為國家的未來是要在他們手裡延續的,因此教育在我們國家一直都很重視,希望能培育出更多的人才,在日後捍衛祖國,這兩者幾乎是相互輔助而成。
  •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1950年2月,從美國歸來的數學家華羅庚在途中寫下一封《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那句「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掀起留學生歸國熱潮。 吳丹出國以前,想法就是學到外國知識技術,然後找個合適的時間點回國貢獻。磁共振是國家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並且被納入《中國製造2025》。國內磁共振領域的快速發展,讓吳丹覺得「那個時間點」到來了。 她說:「我認為自己應該順應國家發展潮流,在國內做出一些成果,為我國的磁共振領域貢獻一份力量,這對我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 他寧可破產離婚也堅持回國,貢獻有多大?西方:帶給中國百年進步
    曾經的中國因為在科學技術等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而遭到其他國家欺凌和侵略。如今的中國,一直致力於科學方面的發展,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使我國科學的事業走得越來越好。有著這樣一位對我國意義重大的科學家,他寧可破產離婚也堅持回國,貢獻有多大?西方:帶給中國百年進步。
  • 他寧可破產離婚也要回國效力,貢獻多大?西方:帶給中國百年進步
    曾經,有這樣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他寧可選擇破產、離婚,也要堅決回到祖國效力,西方國家曾表示,這位科學家的到來,可以為中國帶來百年的進步。那麼,這位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到底是誰?他又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犧牲呢?
  • 他寧可破產離婚也堅持回國,貢獻有多大?西方:帶給中國百年進步
    導語曾經的中國因為在科學技術等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而遭到其他國家欺凌和侵略。如今的中國,一直致力於科學方面的發展,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使我國科學的事業走得越來越好。有著這樣一位對我國意義重大的科學家,他寧可破產離婚也堅持回國,貢獻有多大?西方:帶給中國百年進步。
  • 美國都不想放手的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國家有難毅然回國
    林媛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學階段,她便開始著手進行自己的研究,陸續在本校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中科院工作,為了可以豐富學識,她選擇了美國的休斯頓大學繼續鑽研。國家有難,她手握15項專利毅然回國
  • 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婉拒高薪毅然回國
    在許多老一輩人的思維裡,總是認為,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更適合學理科,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用實際行動證明,女生學起數理化,並不比男生差,當年她謝絕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擁有15項專利,部分成果更是應用到國內外微電子公司的器件製作中,她便是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林媛。
  • 國家重點培養的天才,出國前立誓學成報國,如今娶外國妻子入美籍
    ,他五歲就能熟練背誦唐詩300首,1991年尹希七歲入讀小學,他僅僅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把小學課本上的知識全部學完。平常人用六年的時間,而尹希只用了三天的時間。而父親正是偶然之中發現了尹希在物理上面的天賦,於是便帶著尹希報讀了北京的各種神童班。021993年,九歲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12歲的時候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 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回國,如今卻為何又棄國歸美
    顏寧13年前懷著以科研報國的赤子之心,毅然棄美回國,可如今卻又棄國赴美,真的是因為自己一片熱誠卻不為國家所看重而感到委屈嗎?或者是因為美國給予她的名利太過耀眼,使她難以抗拒嗎?但其實,如果你不了解她,千萬不要輕易給她下定義。
  • 紀念中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誕辰
    今天是著名數學家蘇步青118周年誕辰。他是平陽人,1919年赴日本留學,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1931年獲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浙江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教務長;1952年起任復旦大學教授、數學研究所所長、教務長、校長。長期擔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學會學報》、《數學年刊》主編,《辭海》副主編。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名譽主席。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首位華人得主
    許晨陽目前任職麻省理工學院,頒獎聲明中稱,這次獎項是為了表彰他在代數領域取得的最新傑出成果:發展了K-穩定法諾簇模空間的代數理論,並且用K-穩定性實現了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奇點的一個全新途徑。天才數學家許晨陽在中國數學界,你一定聽過許晨陽這個名字。1981年,許晨陽出生於重慶,從小就展露了數學方面的興趣和天賦。小學一年級時,當同齡人還在為簡單的加減運算大費力氣之時,許晨陽已經可以運用乘法口訣快速的進行四則混合運算了。
  • 她是中國天才女科學家,32歲獲德國1300萬大獎後,毅然回國效力!
    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期,出國留學之風吹得人「東倒西歪」,諸如「國外的月亮圓又圓」、「美國的空氣最香甜」、「外國小孩從小就會講英語」等,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也要與國外的「優越」扯上關係。時間再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為打破西方壟斷,他寧可離婚也要回國
    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導稱,又有一個科學家棄美回國,為中國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這個科學家名叫黃大年,他寧可離婚破產,也要回國效力,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無數人。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黃大年積極報名考試,最後成功的進入大學,還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學習了一些年後,他以第1名的優秀成績獲得了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
  • 他是世界一流數學家,留北大五年毅然出走美國:說三句話讓人臉紅
    不可置否,北大是我國數學學科實力最強的一流學府,不知多少數學天才匯聚於此,又從這兒走向了更加輝煌的未來。他們之中幾乎個個都是數學領域的領軍人物,要麼年紀輕輕就在學術研究上大有作為,或是逐漸成為享譽國際的青年數學家。常人聽聞這些「大佬」們的名字總感到遙不可及,往往只有遠望感嘆的份。
  • 江澤民出席2002國際數學家大會 為菲爾茲獎頒獎
    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為該會歷史上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也是新世紀第一次國際數學家大會,共有四千多位海內外數學家與會。  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都同時舉行數學學科中最有名的國際獎--有「數學中的諾貝爾獎」之譽的菲爾茲獎頒獎儀式。據悉,江澤民主席稍後將親自為獲獎者頒獎。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本次大會。
  • 他是中國的愛因斯坦,僅有初中文憑,努力半生成為數學巨匠
    在初中時,他的老師王維克就發現了華羅庚的數學天賦,曾對他重點培養,並經常鼓勵他不要放棄學習。都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王維克老師就像是華羅庚的伯樂,正是他,在數學上啟蒙了華羅庚。為了不辜負恩師的教導,也因為自己對數學的興趣,華羅庚在雜貨鋪裡一邊幹活,一邊學習,用了五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高中和大學的數學課程。
  • 女碩士花200萬出國深造,回國後實習薪資僅1000多,果斷辭職考博
    女碩士花200萬出國深造,回國後實習薪資僅1000多,果斷辭職考博小寧(化名)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的女生,但是卻不甘於這份平淡,於是在高考失利讀了一個普通大學以後就突然覺得這樣不對於,於是就開始了往上考的想法,家家裡父母都是有自己的工作,條件屬於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