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3日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上升器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升空返航。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最新進展引發美國、俄羅斯、歐洲方面的關注。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任務目標是把月球巖石和塵土帶回地球進行分析。
「中國太空計劃更進一步」,美國媒體稱,對地球上的科學家而言,這些相對年輕的樣本可能會極具價值,可以用於更好地調校用於評估太陽系內行星、衛星、隕石地理表面年齡的技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中國表示了祝賀,該機構級別最高的科學官員託馬斯·祖爾布琴(Thomas Zurbuchen)表示,希望國際研究界可以最終得到機會分析帶回地球的任何樣品。「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歐洲航天局人類和機器人探索的科學協調員詹姆斯·卡彭特(James Carpenter)表示,「我認為他們想要做的事情極其令人感嘆。我認為吸引人關注的是,從早期嫦娥任務到最近這次,你可以看到這種非常系統性、一步接一步的方式來增加他們的太空探索能力」。
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期間,拍攝的一些月球畫面:
「下一步建月球基地」
俄羅斯通訊社12月3日引述俄羅斯羅巴切夫斯基下諾夫哥羅德國立大學物理系主任亞歷山大·馬雷舍夫(Alexander Mareshev)的話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使中國更接近實現月球採礦和建設月球基地。「顯然,這使我們的中國同事更加接近於落實實際使用月球土壤的計劃,從中提取礦物質,目前可見,中國是這場科學競賽的領導者之一」。
中國完成人類首次月球生物實驗,公開世界第一張月球背面震撼全景照片
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Igor Mitrofanov)指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任務是創新型的,並不是其他國家以前完成的項目的重複。「其獨特之處在於,探測器帶著貨物返回時,兩個設備將自動在繞月軌道上對接,這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第二個特點是計劃採集的土壤樣品質量約為2千克,這是蘇聯探測器帶回到地球樣品質量的十倍(少於200克)」